《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 志人小说 ,主要记述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它真实反映了这一时代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社会风貌,所涉及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徒,因而成为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书本着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的原则,节选了《世说新语》中的部分精彩内容,以以原文、注释、译文的形式,全面而生动地还原了汉末魏晋时代的风貌。
《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为纪昀晚年所作,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之间。全书共二十四卷,1196则,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5种。整部作品恬淡古雅,质朴简洁,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皆着墨不多,不过粗陈梗概,点到为止,但极有章法,颇见情致。其弟子盛时彦对此也有概括: 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 鲁迅所言, 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追踪晋宋 。
《搜神记》是东晋初年著名史学家干宝所撰,现存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四百多个。以辑录鬼怪神仙故事为主,也包括一些琐闻杂记和不少民间传说,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直承《穆天子传》及《山海经》影响而出现的。代表了中国志怪小说的*成就。
《容斋随笔》共《五笔》,七十四卷,一千二百二十则。据作者自述,该书写作时问历 经近三十年。其内容丰富,涉及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 历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涉及领域广泛的著作;它议论精辟,评论恰当,历来受到世人 的称道。其*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对于后世研究发展意义重大 。
《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明罗本撰,清毛宗岗评定。全书共六十卷,一百二十回,世称毛评本《三国志演义》,又称《四大奇书*种》《*才子书》。该版本是毛宗岗父子在李卓吾评本的基础上整理回目,修正文辞,削除论赞,改换诗文,增删或改写某些情节,加上自己的评点,修改而成。因其故事情节流畅、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文字精练而更具可读性,成为清代以来*为流行的《三国演义》版本。 本书以浙江图书馆藏清乾隆十七年姑苏书业怀颕堂本为底本影印。目录前有《序》和《凡例》,正文前有《读三国志法》和人物图四十幅。正文有总评和双行小字夹批、眉批。宣纸线装,精品出版。 编辑推荐: 《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有三个特点:*,采用浙江图书馆藏清乾隆十七年姑苏书业怀颕堂本为底本影印。目录前有《序》和《凡例》,正文前有《读三国志法
我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初只以抄本的形式流传,在各种手抄本版本中,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为完整地保存了作者原文,脂砚斋批语也*多。此次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依据的版本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庚辰本,同时配以清代*为人称著的改琦的《红楼梦人物图》 50 幅。整套书分为两函十二册,采用宣纸双色线装。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作者为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全书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近三百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各个方面。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只言片语即可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本书是《世说新语》的全本注译,每一篇前都用一个简短的题解对该篇进行介绍。本书除对生僻字依《汉语大词典》做注音、解释外,更注重对于涉及的历史事件、背景的说明,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当时人物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认识那个时代独特的时代风尚。 本书底本选用涵芬楼影印明嘉趣堂本,参考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的校勘、笺疏成果。
中国四大名著珍藏本(精装全八册)包括《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 《西游记》:小说在唐僧取经的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刻画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个艺术形象,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是一部杰出的神魔小说。本聚珍本约请黄永年、黄寿成参核各版本点校而成。 《水浒传》:小说是一部描写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英雄传奇。胡适曾经评价说:在中国 五百年中,流行广,势力*,影响深远的书,并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理性语录,乃是几部白话小说。《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奇书,是我国文学的正宗。 本聚珍本以题署为 李卓吾先生评议忠义水浒传 的 容与堂本 为底本,约请李永祜参校其他版本,点校而成。 《红楼梦》: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
宋人笔记是中国古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全宋笔记(第2编)(2)(繁体竖排版)》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是极有价值的史料,《全宋笔记(第2编)(2)(繁体竖排版)》在科学的界定“笔 记”含义的基础上,尽可能辑录宋人所撰的笔记,真正的体现全宋笔记的“全”的特点,避免出现挂一漏万和杂乱无章的现象。
《清彩绘全本红楼梦》所收,是由清代孙温画的《红楼梦》大幅绢本工笔彩绘,凡230幅。书中以《大观园全景》为开篇,之后即按照《红楼梦》原著的故事情节,依次描绘,从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开始,到百二十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结束,每一章回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绘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楼台亭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几近包括全部画科内容。画幅之下所配文字,均摘选自《红楼梦》原著文字及脂砚斋批点。
《西厢记》,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五楔子。《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窦娥冤》,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 东海孝妇 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的女儿窦娥历经做童养媳、夫君早死、被诬告毒杀他人,临终发下 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 的誓愿,其父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后为她平反昭雪。作品通过超现实的情节设置,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融合一起,显示出强大的张力,寄托
《三国演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展现了那一段激荡人心的历史风云。 三国的故事自古深受百姓的喜爱,它的成书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唐代时,三国的故事就流转甚广,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娇儿》一诗中就曾经写道: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从文献记载看,北宋时讲说三国故事是很风行很时尚的,并在勾栏瓦舍中形成了专门的一个分支 说三分 ,而且产生了诸如 霍四究 等 说三分 专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据《东京梦华录》回忆 崇(宁)、(大)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 说: 孙宽、孙十五、曾无党、高恕、李孝祥,讲史。李憷、杨中立、张十一、徐明、赵世亨、贾九,小说 孔三传、耍秀才,诸官调。毛祥、霍伯丑,商谜
综观《全宋笔记》第二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该书在科学的界定“笔记”含义的基础上,尽可能辑录宋人所撰的笔记,真正的体现全宋笔记的“全”的特点,避免出现挂一漏万和杂乱无章的现象。编纂者坚持“笔记”乃“随笔记事而非刻意着作之文”,限于收录“宋人着述的笔记专集”,而不包括“未成专集的、散见的单条笔记”,也不包括“题材专一、体系结构坚密的专集”,如“专门的诗话、语录、谱录类的茶经、画谱、名臣言行录、官箴等”,当然更不包括逐条叙述故事之类的小说和传记。 其次,《全宋笔记第2编(1)》大多数宋人笔记系首次经校勘和标点提供世人阅读,体现了“新”的特点。在该书编的49种笔记中,已经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的有13种,而此次新点校出版的有36种,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三多,这些首次点校
《水浒传》是一部经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酝酿、积累而*终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集合了无数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悲壮故事、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理想、感情和才思。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了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改原书*回为 楔子 ,保留原书第七十一回中的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部分,自撰 梁山泊英雄惊噩梦 的情节,作为结局的第七十回。此外还对前七十回的行文做了较多修订,写了大量精彩绝伦的批语,并将这种新版本称为真正的古本。这七十回本一面世,几乎令他本尽废,一统天下近三百年,以至于一般读者只知有七十回的《水浒》了。这也是目前我们这个《四大名著名家点评》本《水浒传》的前七十回;后五十回采自一百二十回本《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传全书》,批评者署名为 李卓吾 。因此,在这个混合的评点本里,读者朋友们既可欣赏到各
《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史对照本)(套装上下册)》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历史演义小说是以历史为底本,加以各种传说、故事,演义为小说。《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而不是史书,清代学者章学诚先生称之 七实三虚 。《三国演义》中许多人物和事件属于作者虚构,许多人物和事件与史籍有矛盾。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成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东周列国志(套装共4册)》力图在前人的基础上,以传统连环画形式,全面艺术地表现那个跌宕起伏、恢弘壮烈的英雄年代,生动地描述出这段时代下义士贤臣和诸侯百姓的悲欢离合,完整地展现出那个风云诡谲、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中国古典小说*经典:儒林外史》长达五十六回,却没有一个贯穿全书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是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串联而成的。但吴敬梓在创作此书时,却有一个完整的创作思路,即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贬抑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士,褒扬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人木三分地刻划了周进、范进、马二先生这类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陋儒、假儒、迂儒形象,满怀热情地描绘了庄尚志、迟衡山、虞博士这样洁身自爱、崇尚礼乐、襟怀冲淡的真儒贤人。同时,他还写了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如娄家公子、杨执中、权勿用之流。与之相对比,吴敬梓着力塑造了 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杜少卿,作为真名士的典型,他尊重个性,轻财好义,追求恣情任性、自由不羁的生活。而真
《喻世明言》,话本小说集。明末冯梦龙著。与其另两部话本小说集,《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喻世明言》所收作品题材广泛,描绘了城市市民生活的真实面貌,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愿望和道德标准。其内容大致包括几个部分:一、赞扬忠贞爱情、谴责忘恩负义,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二、揭露官场黑暗,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三、反映敌寇入侵和百姓痛苦,如《杨八老越国奇逢》;此外,还有歌颂舍生为友的《羊角哀舍命全交》,以及描写神仙佛道的《粱武帝累修成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