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志怪小说集。《子不语》又名《新齐谐》,源出《论语》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 。全书共二十四卷,多记述奇闻异事、奇人鬼怪,表达对程朱理学和封建礼教的不满。袁枚自称此书是游戏之作, 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以妄驱庸,以骇起惰。 袁枚提倡表现人的真性情,行文过于率意,亦多芜秽,本书优选典雅有趣的部分,由著名袁枚研究专家王英志先生注译,版本明晰,注译准确,适于阅读收藏。
《续三国演义》是明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描绘的是西晋司马氏开国后六十年间晋国 八王 、成汉李特、汉赵刘渊、后赵石勒、东晋王敦、苏峻等逐鹿中原、杀伐征战的兴衰史。 我社出版的《续三国演义》是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为底本,进行校点、整理而成,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结水浒传》又名《荡寇志》,此书接续金圣叹评本之七十回水浒传而作,其间 三易其稿 ,首尾历22年,是水浒系列作品中与原著立场相对的一本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反对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所以他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 被张叔夜擒拿正法 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 此次出版的《结水浒传》以湘潭大学图书馆藏同治十年刻本(玉屏山馆藏板)为底本,校以其他善本,加以标点整理,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宋人笔记是中国古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全宋笔记(第2编)(2)(繁体竖排版)》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是极有价值的史料,《全宋笔记(第2编)(2)(繁体竖排版)》在科学的界定“笔 记”含义的基础上,尽可能辑录宋人所撰的笔记,真正的体现全宋笔记的“全”的特点,避免出现挂一漏万和杂乱无章的现象。
综观《全宋笔记》第二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该书在科学的界定“笔记”含义的基础上,尽可能辑录宋人所撰的笔记,真正的体现全宋笔记的“全”的特点,避免出现挂一漏万和杂乱无章的现象。编纂者坚持“笔记”乃“随笔记事而非刻意着作之文”,限于收录“宋人着述的笔记专集”,而不包括“未成专集的、散见的单条笔记”,也不包括“题材专一、体系结构坚密的专集”,如“专门的诗话、语录、谱录类的茶经、画谱、名臣言行录、官箴等”,当然更不包括逐条叙述故事之类的小说和传记。 其次,《全宋笔记第2编(1)》大多数宋人笔记系首次经校勘和标点提供世人阅读,体现了“新”的特点。在该书编的49种笔记中,已经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的有13种,而此次新点校出版的有36种,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三多,这些首次点校
《望云谈屑》是研究刘云若生平与创作的专集。刘云若(1903年-1950年)是20世纪30年代天津著名的社会言情小说家,原名兆熊,又名刘存有,字渭贤。小说中众多文化形象的刻写生动地包含了刘云若对现世生活过于麻木平滑消沉懒惰的人生气象不断破坏人的生命力和斗志的巨大忧怨以及对真切、柔媚的充满生命力的“至性之人”的热切向往之情。他同时为四五家报刊写小说连载,不打草稿挥笔成章,情节各异互不相混,宛如反复修炼之作,且立等可取。写作从不受时间地点所限,稿纸五花八门。《望云谈屑》辑一是有关刘云若生平与交游的考证文章。辑二是刘云若散文阅读札记。辑三是关于刘云若小说诗文的评论。附录是《刘云若小说年表》和《刘云若诗文系年》,可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小说家言,向为学术末流。然古今文学之变,常由俗而雅。古典小说是古代的流行文学,真切地描述了我们先祖的行止、哀乐、思考和梦想。这些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因“古”而“典”,成为现代人了解古代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之书。 “崇文馆小说馆”遴选古典小说传世佳作,分辑出版。辑推出17本明清小说。整理中慎选版本,精编精校,约请名家撰写前言,通论作品,引导阅读。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对书中生僻字词、难于理解的带有典故的词语均加以注音释义。为了不影响阅读的顺畅,注释采用随文夹注的形式,紧附于被释词之后。四大名著更是篇幅宏大,情节繁复,人物众多,蕴含深刻,加之时间的间隔,其习俗、名物、语言、典章制度等都与现时有着很大差异,一般读者要想读通读透,“细解其中味”,绝非易事。诸书问世以来,注家蜂起,论者如
《中国古典小说经典:说岳全传》是一部以岳飞抗金故事为题材、带有某种历史演义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的主旨秉承自宋以来延续数百年的忠君爱国思想,热情讴歌岳飞及其岳家将的尽忠抗敌,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痛斥秦桧等权奸投降卖国、残害忠良的无耻行径。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用的是口语,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世说新语》善用比较、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使其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世说新语》除了有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体小说影响尤其之大。《世说新语》一直受到后人的喜爱,今人评其为“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魏晋名士的群体像。
《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倾毕生心血写成的文言小说集,是明清短篇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它通过刻画一个个性格鲜明的鬼狐妖魅形象,讲述一段段动人心魄的凄艳故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晚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是清代小说家吴趼人的代表作。自1903年始在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上连载,于1909年完成,共一百零八回。小说以“九死一生”为主角,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把20年来的所见所闻贯穿起来,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这部小说涉及的社会范围非常广,上自部堂督抚、贪官污吏,下至讼棍劣绅、奸商钱虏、洋奴买办、江湖术士、洋场才子等,反映了中法战后中国官场、商场、以及洋场的无数怪现状,揭露了晚晴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黑暗现实,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
国家语委重大项目《中华经典诵读与语文素质、语文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研究》于2011年7月立项,刘明华教授负责的子项目之一是《大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定篇研究》。该子项目的*终成果形式是诵读和阅读本三卷。通过广泛收集,深入调研,精选百年来**认同感、*富文化价值、*受欢迎、*易诵读的古诗文,分小学捐(诵读,中英文对照)、中学卷(阅读)、海外华人卷(阅读)三卷出版。该书的编选是建立在对百年来各种语文教材、语文读本古诗文篇目统计的基础上,使选本具有坚实的学理基础和文献依据。该书不仅名学了各年龄段学生*宜诵读的古诗文,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家庭开展蒙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提供了作为一个中国人通过诵读而积累文化素养的途径。
清中叶文学家袁枚所著的笔记小品,全书共二十四卷,多记述奇闻异事、奇人鬼怪。行文流畅,故事简洁明了,其中亦展现了作者放达、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问世已有七十多年了,凡研究《文心雕龙》者无不将它作为重要的参考书。此书对《文心雕龙》中的文字典故诠释,固多独到的精辟见解;就是对其中理论的阐发,也是切理恢心,富于启发,直探文心。导读者周勋初(1929一 )是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他的《导读》,从学术源流上探讨《文心雕龙札记》的成书过程、原因及其学术成就。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专记前代遗闻轶事 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详解》是朱碧莲教授的*后一部著作。 《世说新语详解(上下)》包括《世说新语》原文、今译、刘孝标注、今注、评析五个部分。《世说新 语》原文和刘孝标注以涵芬楼影印嘉趣堂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等著作的校勘成 果,力求保持原著的本来面貌;今注部分力求详确,不避疑难之处,对生僻字均注音助读;今译部分基本 采取直译,避免添枝加叶。评析部分则注重历史事件、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的交代,以期钩深致远,充分 阐发其本旨。
宋人笔记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庞大,《全宋笔记》是中国宋代文史学界继《全宋诗》和《全宋文》后第三部大型总集,是一部系统整理过的收罗齐全的宋人笔记总汇。每部笔记均由整理者撰写一篇有学术价值的点校说明,内容包括作者小传、成书经过、内容评价、版本情况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况等。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是有价值的史料,全新精包装,更是馈赠收藏的佳品,弥足珍贵。全书约分十编,本书为第二编三。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是研究魏晋历史、人物、文学、语言的极好史料。这次整理,选取光绪十七年王先谦思贤讲舍所刻本为底本,校本则用宋本、唐写本、沈校本等为主,并征引了李慈铭、李详、程炎震、余嘉锡、徐震堮等学者的校语。书后附人名释名和龚斌的《人名索引》,以便读者阅读。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等人所作。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笔记小说 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少有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张华撰的《博物志》分类记载了古代的琐闻杂事、神仙方术、异境奇物等。有山川地理知识,有历史人物传说,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也有神仙方技的故事,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如七夕牛郎织女、《西游记》等神话传说的故事雏形。但因其流传久远,文本上存在很多讹、脱、衍、倒的问题,有些地方甚至不堪卒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范宁先生的《博物志校证》,旁征博引,校勘正误,对《博物志》作了全面的校理,使其明白晓畅,便于阅读研究。 此次再版,又附录了北师大王媛老师《 博物志校证 补正》和《 博物志 佚文辑录》两篇文章,以便读者参考。 祝鸿杰:范宁先生研治魏晋小说数十年,成就斐然,其所撰《博物志校证》一书旁搜博证,参校异同,钩沉索隐,创获良多,方使《博物志》庶几成为一部可读之书。
此《虞初》一书,汤临川称为小说家之“珍珠船”,点校之以传世,洵有取尔也。独是原本所撰述,尽摭唐人轶事,唐以后无闻焉,临川续之,合为十二卷。其间调笑滑稽,离奇诡异,无不引人着胜,究亦简帙无多,搜采未广,予是以慨然有《虞初后志》之辑,需之岁月,始可成书,先以《虞初新志》授梓问世。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时贤也,事奇而核,文隽而工,写照传神,仿摹毕肖,诚所谓“古有而今不必无,古无而今不必不有”。且有理之所无、竞为事之所有者,读之令人无端而喜,无端而愕,无端而欲歌欲泣,诚得其真,而非仅得其似也。夫岂强笑不欢,强哭不戚,饾饤补缀之稗官小说,可同日语哉!学士大夫酬应之余,伊吾之暇,取是篇而浏览之,匪惟涤烦祛倦,抑且纵横俯仰,开拓心胸,具达观而发旷怀也已。康熙癸亥新秋,心斋张潮撰。
本书是《红楼梦》续书中篇幅*长的一部,共一百回,主要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等金陵十二钗重生、聚合的过程,全书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我社出版的《红楼复梦》是以上海古籍社影印之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琅嬛斋刊本为底本,参校他本,进行校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