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 所选文章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主要面貌。本书入选之文篇幅短小,大多脍炙人口,易于记诵。 我们这次选编以中华书局本为底本,综合参考了较流行的各家版本,进行精选。这些选文基本上可以反映“二吴”原书的面貌。在体例安排上,于古籍和人名下分列篇目,有原文、注释和译文。注释中涉及的人和事尽可能详解,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唐诗三百首》以诗人活动时间的先后为顺序,集合了唐代诗歌的精华。所选诗作,都 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其中包括唐诗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其体裁和题 材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社会生活等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诗 了全貌,能够帮助读者体会唐诗的深层内涵。
本书收录了民国官员赵元成1911、1912、1918年宦游于太原、上海、常州、北京四地时所撰写的日记三卷,末附作者所撰《迟云簃诗草》二卷。书中记录了民国初年山西起义、清帝逊位、南北议和、宁赣兵变、议会党争、俄国入侵新疆、总统选举等事件的发生与进展。
本书又称《反经》,是一部博采众家之长的古代谋略之书,集历史学、政治学、谋略学、人才学、社会学为一体,以丰富的历史案例和振聋发聩的理论,向读者呈现了一套可读性很强的鸿篇巨制。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系统化的文学理论批评专注。 《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 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 美学规律。 原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本书进行了内容精选,将纲领性的文字提取出来。
透过纳兰隽秀清婉的小令长调,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绝世才华、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浪漫凄苦、遗世独立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孤独至极。这位名满京国的贵公子,始终在浮华的尘世中守望着一段纯净的人生,一方精神的自由,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纳兰词集》收录纳兰性德平生的全部词作,进行注释、点评。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刺激人们对生命产生X本真情怀的深切关注。梁启超曾评纳兰词:“容若小词,直追后主。”王国维更是对之大为欣赏称道,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韩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国学经典。魏晋时期笔记小说代表作。又名《世说》。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容止、自新等类,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不仅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其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出现《唐语林》等仿《世说新语》之作,称之 世说体 。鲁迅称赞其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为 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
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著。为一部风格清新的小品散文,其中有详细的西湖掌故、地理,又有精妙的山水和风俗。写情隽永,写景清逸,叙事灵动。
《沧浪诗话》是南宋严羽所著关于诗的理论批评著作。书中系统性、理论性的对前代以及当代的诗作进行了批评,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
元曲,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杂剧、套数、小令。《全元散曲》所辑,实为套数和小令,可统称为散曲。与宋词略同。元曲的曲文, 也可视作配合特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在古代音乐中,把调式叫做官调,把曲子的调名叫做曲牌。正如词是合乐歌唱的歌词且有词牌一样,曲亦列有曲牌并可合乐歌唱。曲是词之变的结果。在元曲中,各种曲牌分属的宫调,如本书中所选的曲牌“人月圆”属“黄钟”宫调,“满庭芳”、“普天乐”属“中吕”宫调,“沉醉东风”、“折桂令”属“双调”宫调,“天净沙”、“凭阑人”属“越调”宫调等。曲与词不同之处在于,曲可以有衬字(曲牌定格字数之外另加的字,多用虚字,平仄不拘,字数不限),韵脚固定,但韵密,又不计重复,语言通俗易懂,不避口语俗语方言,明白如话,而言外之意无穷,题材比词宽阔。曲与词又是共通的,
常丽洁校注的《朱自清旧体诗词校注》以朱自清手稿为参照,对朱自清旧体诗词进行校勘与笺注,在解释字句、提点典故出处之外,还尽可能地展现旧体诗词创作与朱自清人生经历、心路历程的关联,以及朱氏以旧体诗为媒介展开的与各阶层人物的交游活动。相信无论对作家研究还是对文学史研究都能提供丰富材料、崭新视角和相当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