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一八九○―一九六九),生活在神州大地历经劫难与变革的时代,他一 生坎坷,中年目盲,晚年足折。然而他在任何艰难困苦情况下,从未放过学术创作 活动,学术硕果累累,被文史界誉为一代宗师,素为海内外人士所景仰。本书收集了 陈寅恪自青年至暮年五十余年间所写的诗作,其中近半数为次公开发表。陈寅 恪这些诗作,或记事,或有感,忠实地记述了他做人处事的原则,表达了他的思想感 情,反映了他的人格情操。书后附有陈夫人唐(唐晓莹)的诗存若干,其中不少相 互唱和、吟,是他们心声的共鸣。本书对于研究我国现代文化史,或希望解与研 究文史大师陈寅恪的读者,会有重要价值。
清代沈嘉辙、吴焯、陈芝光、符曾、赵昱、厉鹗、赵信等同撰。由厉鹗、叶子卿点校的《南宋杂事诗(上下)/艺文丛刊》以其乡为南宋故都,故捃摭轶闻,每人各为诗百首,而以所引典故注於每首之下。意主纪事,不在修词,故警句颇多,而牵缀填砌之处亦复不少。然采据浩博,所引书几及千种,一字一句,悉有根柢。萃说部之菁华,采词家之腴润。一代故实,巨细兼该,颇为有资於考证,盖不徒以文章论矣。
陈寅恪(一八九○―一九六九),生活在神州大地历经劫难与变革的时代,他一 生坎坷,中年目盲,晚年足折。然而他在任何艰难困苦情况下,从未放过学术创作 活动,学术硕果累累,被文史界誉为一代宗师,素为海内外人士所景仰。本书收集了 陈寅恪自青年至暮年五十余年间所写的诗作,其中近半数为次公开发表。陈寅 恪这些诗作,或记事,或有感,忠实地记述了他做人处事的原则,表达了他的思想感 情,反映了他的人格情操。书后附有陈夫人唐(唐晓莹)的诗存若干,其中不少相 互唱和、吟,是他们心声的共鸣。本书对于研究我国现代文化史,或希望解与研 究文史大师陈寅恪的读者,会有重要价值。
陈寅恪集之一种。关于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诗作的研究专论。作者引史证诗、以诗证史,论及唐代社会文化风俗的诸方面。与其《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共同构成中古史研究的代表作。
陈寅恪(一八九○―一九六九),生活在神州大地历经劫难与变革的时代,他一 生坎坷,中年目盲,晚年足折。然而他在任何艰难困苦情况下,从未放过学术创作 活动,学术硕果累累,被文史界誉为一代宗师,素为海内外人士所景仰。本书收集了 陈寅恪自青年至暮年五十余年间所写的诗作,其中近半数为次公开发表。陈寅 恪这些诗作,或记事,或有感,忠实地记述了他做人处事的原则,表达了他的思想感 情,反映了他的人格情操。书后附有陈夫人唐(唐晓莹)的诗存若干,其中不少相 互唱和、吟,是他们心声的共鸣。本书对于研究我国现代文化史,或希望解与研 究文史大师陈寅恪的读者,会有重要价值。
陈寅恪集之一种。关于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诗作的研究专论。作者引史证诗、以诗证史,论及唐代社会文化风俗的诸方面。与其《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共同构成中古史研究的代表作。
《名家精注精评本: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作品。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我们对作品做了简要的注释和品评。读者读了这部注评本,或许能对陶渊明有更多的、更全面的了解。陶渊明(365?~427),字元亮,生于东晋,晋宋易代之后,改名潜。陶渊明在东晋做过官,进入南朝宋之后,他就不再做官了,成为晋朝的遗民。习惯上,陶渊明被称作东晋诗人,实际上,他是经历了晋、宋两个朝代的。沈约的《宋书》说陶渊明卒年六十三,学者们推断他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如果不误的话,他的生年就在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因为沈约没有具体给出生卒年份,后世研究者对此记载产生不少怀疑,经过各自的考证,分别得出陶渊明卒年五十九、卒年七十六等结论。
《名家精注精评本:柳宗元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诗歌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注释、评说中吸纳、融汇了前修时贤多方面的成果,谨致谢忱;因编撰时间较为紧迫和个人能力所限,书中未能悉数扫除,亦盼方家读者能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