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之一种。《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目前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并进行了全诗翻译。评析部分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语言、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篇文本进行解读。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近期新研究成果。
本册包括《宋诗派别论》《晚宋民族诗研究》《中国近代诗学之过渡时代论》三册。《宋诗派别论》是靠前部以派别视角研究宋诗的现代论著。《晚宋民族诗研究》为作者二十三岁所作,有感于日寇亦步步紧逼之时局,实借晚宋爱国诗人之酒杯,浇自我之块垒。
《唐诗研究》共八章,前两章为总论,介绍唐诗源流及时代背景;第三到六章分四个时期介绍唐诗的发展情况;第七章专论唐代女诗人的作品;第八章为”附录”,根据《全唐诗》的记载,著录了六百多位唐代重要诗人的小传。《唐诗概论》共二十章。
《青藜馆集》是明代即墨人周如砥的诗文合集,入《四库全书存目》。张晓明著的这本《青藜馆集诗校释》是对其所录诗作的校释之作,填补了该课题的 外研究空白。本书由前言、前人所撰周如砥相关资料、诗作校注和简评、附录四部分组成。“前言”主要评述了周氏诗作的思想情感、艺术成就及形成原因。前人所撰有关周如砥资料包括董其昌、黄景昉所撰周如砥传,公鼐、王思任所题《青藜馆集叙》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载《青藜馆集》提要,是研究周如砥身世和著作的重要资料。“诗作校注”对诗作进行了点校、注释和简析简评。附录部分由周如砥年谱简编和诗作所见人名索引组成,为学界进一步研究提供有关资料。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李白和杜甫则是这一时代并峙的高峰。刘学锴先生的《唐诗选注评鉴》 精选李白诗六十首、杜甫诗六十九首,是此书入选作品多的大家,也是撰者用力勤者。现特将书中李、杜诗的注释、鉴赏编为《李杜诗选》,以供喜爱李、杜诗的读者阅读品鉴。
《文心雕龙》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全书共由五十篇文论组成,分别论述文章写作的总原则,各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并评鉴了自先秦至南朝宋、齐间的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批评目前占有重要地位。本版《文心雕龙》由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已故教授王更生全文翻译。
《元曲三百首》 王国维尝谓:“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也。” 元曲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本书精选元曲三百首,每篇由三部分组成:题解、曲作和注释。题解介绍作家生平事迹,多附古人评论,阐明其创作风格。在选篇上,尽可能地体现元曲题材风格丰富的特点和元曲创作的实际情况,使作家、曲作的入选更加合理。 《宋词三百首》 由上彊村民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本书以上彊村民的选本为底本,除了介绍词牌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注释的其他部分,除了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提高读者阅
本书包含《中国诗史》三册,将骚体、乐府、词、散曲等都纳入广义的“诗歌”范畴,着重勾勒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诗体代兴”的演变脉络,并阐明每一时段诗歌传统与艺术形式的特色。较之此前的诗史作品,本书系统性更强
《元白诗笺证稿》以元稹、白居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和《艳诗及悼亡诗》,以及“元白诗”中篇幅优选的《新乐府》和《古题乐府》,共六章及附论五篇,达25万字。陈寅恪认为唐诗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关系,而“元白诗”具有其他唐诗不具备的史料特点,这既与白居易与元稹所在的中唐时代有关,也与“元白诗”的内容和数量有关。作者以考据的形式对元稹、白居易最重要的诗歌作品进行笺证,借助唐诗考证唐史,旁及唐代制度、器物、风俗习惯、文坛风气等许多问题,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考证精密详实,征引繁复,如对“七月七日长生殿”中“长生殿”进行史实考证,对“江州司马青衫湿”之“青衫”作唐代官阶考证,演绎绵密,提出创见。堪称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
鄂尔泰(1680-1745),西林觉罗氏,字毅庵。隶满洲镶蓝旗。康熙三十八年举人。累官云贵总督、军机大臣,乾隆间赐号“襄勤伯”,卒谧“文端”。 《鄂尔泰文学家族诗集》收录鄂尔泰家族诗歌作品,包括:鄂尔泰诗集《文蔚堂诗集》;其长子鄂容安诗集《鄂刚烈诗》;五子鄂忻诗集《咏菊百绝句》,及其弟鄂尔奇、从子鄂敏散见于《八旗文经》、《熙朝雅颂集》等总集中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