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明陈继儒纂辑,是明代清言小品集的代表作之一。共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从感情、个性、处世、境界、品味、法度等话题入手,立体地涉及了人如何塑造自身、增加涵养、立身处事、怡情养性;且关涉世情、历史、山水自然、艺术诸方面的内容。文字整饬优美,言简旨远,深具哲人式的冷隽智慧。
《古诗十九首》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五言诗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 五言之冠冕 ,钟嵘的《诗品》赞颂它 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玉台新咏》是继《昭明文选》之后,于公元六世纪编成的一部上继《诗经》、《楚辞》下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历来认为是南朝徐陵在梁中叶时所编。收诗769篇﹐共为10卷。除第 9卷中的《越人歌》相传作于春秋战国之间外﹐其余都是自汉迄梁的作品。内容中多收录男女感情的记述表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刻画出古代女子丰富的感情世界,也展示出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汉族文化内涵。本次精选各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系统化的文学理论批评专注。 《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 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 美学规律。 原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本书进行了内容精选,将纲领性的文字提取出来。
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1,迢迢见明星2。 素手把芙蓉3,虚步蹑太清4。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5,高揖卫叔卿6。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释】 1莲花山:又称莲花峰,为华山中峰,亦为峰。 2迢迢:遥远的样子。明星:仙女名。《太平广记》卷五九《集仙录》: 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3素手:洁白的手。 4虚步:凌空而行。太清:天空。 5云台:云台峰。慎蒙《名山记》: 云台峰在太华山东北。 6卫叔卿:神仙名。《神仙传》记载,卫叔卿,中山人,服云母得仙。曾乘车驾白鹿从天而下见汉武帝,倏然而去。武帝遣使者寻找,至华山绝壁之下,见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 【解读】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五载(756)正月以后。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安禄山攻破
暂无内容简介。。。。。。
由高克勤撰写的《王安石诗文选评/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按时间排序,将王安石的一生分为“入仕前后”、“转宦州县”、“在京为官”、“居丧讲学”、“执政变法”、“退隐钟山”六部分。每一部分之首,先详细介绍该时期王安石的行迹、思想特色、创作风格等,俾读者有一总体的了解;随后精选若干拥有代表性的作品,对每一首详加注释,并做点评,评论中既包括创作背景、典故、寓意,也涉及一些基本的文学技巧,使读者对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都能有所体会。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是与《中国古代文学史》配套的使用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选录范围,起自先秦,止于晚清。为了教学需要,于古代作品之外,酌选了少量近代作品。
四书五经 、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社会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华书局推出 中华经典藏书 丛书。自2006年推出第一辑开始,累计销售上千万册,销售码洋突破1.6亿元,成为广大读者阅读学习国学经典名著的主要版本。 为适应时代、市场及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认真调研,中华书局决定推出升级版,从原来的50种调整为60种,其中增补的新书都是堪称经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也有适合广大师生教学阅读的重要作品。相信书店、读者会更加喜欢升级版的 中华经典藏书 。
暂无内容简介。。。。。。
《小窗幽记》,明陈继儒纂辑,是明代清言小品集的代表作之一。共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从感情、个性、处世、境界、品味、法度等话题入手,立体地涉及了人如何塑造自身、增加涵养、立身处事、怡情养性;且关涉世情、历史、山水自然、艺术诸方面的内容。文字整饬优美,言简旨远,深具哲人式的冷隽智慧。
清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特广、影响极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的入门书籍。
暂无内容简介。。。。。。
《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徐兰英伉俪合编的唐诗普及读物。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问世以来,伴随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俗谚广为传布,并逐渐取代《千家诗》成为新的家塾课本,编订之初曾家弦户诵,“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迄今二百余年来仍在启蒙教育、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陶冶审美趣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唐诗三百首》共选唐代七十七位诗人的作品,约三百一十余首诗。全书按照体裁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分为八部分,在各类的体裁下又大致按照诗人的时代先后编次。本书所选的诗,既侧重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等一流诗人的代表作,也酌情收入不知名作者的佳作,甚至收入僧人、歌女之作。所有这些诗作或慷慨激昂、或哀怨悲歌、或沉郁顿挫,范围相当广泛,且又脍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