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中的一种,收录了谢朓诗149首,文29篇,并按体裁将其分门别类,每一类下又大致以创作时间之先后排列。本书包括前言、原文、题解、注释、汇评、附录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谢朓留存文学作品的面貌。
这套书是从253000多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当代人较熟悉的五十余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经典,经龚鹏程、王梦鸥、徐瑜、简宗梧、傅锡壬、张晓风、詹宏志等五十余位学者疏解,用生动流畅的白话文进行了现代诠释,影响深远,被几代华人奉为传家必藏书,更有数百万读者奉其为经典入门的书目。本书特邀知名学者解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参照权威版本为底本,采用不同形式,用通俗的白话文对经典进行了全新解读,并对难解字词加以解释。行文流畅,犹如老师亲临讲课现场;干货满满,让大众读者轻松迈过文言文难懂门槛。
宋金戏剧史是中国戏剧逐渐发展成熟时期的历史。《宋杂剧金院本新证》提出了众多学术新见。如关于金院本的性质,提出金院本创制北曲,是最早的北曲剧种,金杂剧自从独立门庭改名为院本之后,偏重演唱纯粹的故事,创作不少很好剧目,塑造了众多经典的舞台戏曲人物;单独立条目考释了金院本剧目及剧本佚文147种;确证宋杂剧和金院本务必讲求唱、念表演;发掘出金院本《鞭敲金镫》佚文包括14首曲子;《大对景》佚文包括两个宫调5首曲子;以历史文献与出土金代戏曲文物互证。
本书系《明实录》的分类辑录,保持了原书的编年体例,以年系月,以月系日,以日系事,并将原书的甲子纪年、纪日,换算成公元纪年和农历纪日,一一加注。全书按朝代顺序编纂。所收集的史料内容,包括:(一)明廷对南方和西南各省民族地区的开拓与统治的建立;(二)民族地区军政建置沿革及其吏治;(三)土司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变迁;(四)明廷对民族地区各民族的军事征剿与民族抗争:(五)民族风俗、宗教信仰与教育;(六)朝贡与税赋制度、徭役及土兵征调;(七)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民生;(八)西南疆域与边事等。为方便检索和查找,所记载的每一事项,均提纲挈领,拟定一个标题。又将标题按辑分别编成目录,置于各辑正文之前。
本书由网络人气画手仙女用独特的现代手法绘制了111个传统神怪,神怪均来自传统志怪图书和民间传说,包括《海错图》《子不语》《广异记》《点石斋画报》《耳食录》《太平广记》《菽园杂记》《酉阳杂俎》《博物志》《录异记》《搜神记》《右台仙馆笔记》《山海经·西山经》等。书中不仅展现了手绘的神怪形象,而且系统整理了创作来源,如每一位神怪都有“名字和符号”“典故和介绍”“留印或题字”,为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指明道路。本书装帧精美,复刻古籍之美,适合收藏。
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收拾华夏传统经典,乃中国学术新气象的根底所在。我们志在承接清代学人的学术统绪,推进百年学人的积累——如今我们能否取得世纪性的学术成就,端赖于我们是否能够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拥有自己古传的历代经典。中国古代学术以研习经典为核心,历代硕儒“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的学术抱负和“皓首穷经”的敬业精神,在今天需要我们从自身的语境出发重新发扬光大。
柳树芳(1787-1850),清代诗人。字湄生,晚自号古楂,自称“胜溪居士”,吴江人,柳亚子的高祖。清嘉庆间诸生。纂修《分湖柳氏家谱》,并着有《分湖诗苑》《分湖 小识》《养馀斋集》《胜溪竹枝词》等。本次整理依据的底本为《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影印本。手稿多修改痕迹。为保留原貌,修改痕迹在脚注中进行说明。柳树 芳阅读诗文,多有圈点,亦于脚注中说明。日记所涉及的部分人物,附录小传于脚注中,供读者参考。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柳树芳日记整理”(项 目编号:2141)成果。
晚清县学教官训士书,是指晚清时期的县学教谕、训导用来教导治下士子、生员读书、修身、做事的书籍。本书收录八种晚清州县学官训士书和一种县学文牍专集。分别为:谢金銮 《教谕语》四卷,张履《容山教事录》一卷,牛振声《训士琐言》一卷,柯汝霖《铎语》一卷,高继珩《演教谕语》一卷,丁显《秀才须知》四卷,孙德祖《学斋庸训》一卷附一卷, 汪先弼《昌江问俗录初编》四卷附一卷,孙德祖《长兴县学文牍》不分卷。县学教官属于基层文官,他们直接接触、管理、教化普通士人,这些书籍更加展示出,晚清时期面对社会变 革底层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海隐书屋》四种包括《海隐书屋诗稿》一卷、《海隐杂记》二卷、《海隐书屋名胜纪游集》一卷、《祖茔讼案》不分卷。清人胡嗣超撰,手稿本。胡嗣超身历清乾隆、嘉庆、道光、 咸丰四朝,此间正值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海隐书屋诗稿》为作者诗歌集,共留诗132首,诗风古朴。《海隐杂记》共记事约423条,内容为作者生活在京城以及游幕见 闻。《海隐书屋名胜纪游集》主要内容为对前人著作进行征引改编及个人游记。《祖茔讼案》主要记录了道光年间清常州府武进县胡氏宗族内部围绕祖茔盗葬以及醮赘、冒姓等问题展 开的诉讼案。
本书收录了清代学者方玉润自咸丰五年至光绪七年的日记,内容丰富且详实。日记分为《星烈日记》《心烈日记》和《新烈日记》,前两种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共三十七册;《新烈日 记》藏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四册。这些日记采用逐日纪事方式,记录了方玉润的日常活动、人物交往及事件细节,并抄录邸抄报,聚焦清军与太平军战况、官员升迁及作者对时 局的观感,兼具个人记录与工作日志的双重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态的珍贵文献。 此外,日记还反映了方玉润的文学观、史学观、堪舆观,以及他对《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文心雕龙》《红楼梦》等典籍的接受与传播,展现了其学术思想,为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提 供了独特视角和宝贵资料。
本书整理钱仪吉现存的日记残稿、书信以及部分手札。残存的《衎石斋日记》保存在《衎石斋随笔》一书中,记录了七个年份的日记,正是钱仪吉在京师为宦时期。《衎石先生致弟书 存稿》《衎石家书》多是钱仪吉致其堂弟钱泰吉或家人的书信,内容包括家事、治学,部分涉及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与苏源生书》,是道光十六年至道光二十九年,钱仪吉执教开封 大梁书院后,与其弟子苏源生的书信,内容多涉及治学。《手札拾零》,系钱仪吉与友人杨以增、张澍等的手札。外二种其一《寄定庐》,为钱仪吉夫人陈尔士致钱仪吉的家书。其二 《与衎石兄述家世文字书》,为钱泰吉于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三十年的书信,多涉及整理家族文献事宜。
《于北山年谱著作三种之一:陆游年谱》为学者于北山生前代表撰著,于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的陆游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于北山编撰年谱,一改此前年谱纯客观记录之作法,融年谱、评传为一体,关键处不乏自己的评论、分析,体现了学术进步之迹。
《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共包含20篇,总计约500章。主要围绕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以及他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展开,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注译》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儒藏》总编纂之一孙钦善先生所著,在历代《论语》研究的基础上,集合其多年讲授和研究《论语》的成果,对《论语》全书作了注释和今译。在注释方面,涵盖字词的语文解读、名物典制等内容考实以及义理辨析三个层次,同时注意用材料互证,特别是以《论语》前后互证的方法,求得三个层次的准确解释,阐明孔子的思想及有关文本的原意,一本书还原《论语》的真义。
在盛唐“诗国高潮”中,李白杜甫将诗歌艺术推向很好,以各自的方式,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做出巨大创新,成为后代诗人的立法者。千余年来,历代诗人不断地摩李杜之垒,斩将搴旗,演绎着壮观的诗史进程,但迄今仍未见在整体成就上李杜的诗人。李杜诗歌实为不朽的艺术典范! 《李白诗选》乃“古代诗词典藏本”丛书之一种,全书拣选李白诗精品一百五六十首,加以注释、评赏。在选目与鉴赏方面,力求将李白诗歌自然清真、飘逸入神的艺术魅力呈现出来,从而提示李诗独特的诗性精神。
中国自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传统的农业文明在西方的坚船利炮攻击之下有效被颠覆。
晚清县学教官训士书,是指晚清时期的县学教谕、训导用来教导治下士子、生员读书、修身、做事的书籍。本书收录八种晚清州县学官训士书和一种县学文牍专集。分别为:谢金銮 《教谕语》四卷,张履《容山教事录》一卷,牛振声《训士琐言》一卷,柯汝霖《铎语》一卷,高继珩《演教谕语》一卷,丁显《秀才须知》四卷,孙德祖《学斋庸训》一卷附一卷, 汪先弼《昌江问俗录初编》四卷附一卷,孙德祖《长兴县学文牍》不分卷。县学教官属于基层文官,他们直接接触、管理、教化普通士人,这些书籍更加展示出,晚清时期面对社会变 革底层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本书是一部以综合性视角多层次地描述汉代文人状貌,力图确立“文人”概念和“文学”范畴的著作。该书依据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剖析了汉代文人复合的社会身份和角色,论述了他们的人生形态和群体特性,别开生面地探讨了文人们在汉代的文学追求、尝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