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中的一种,收录了谢朓诗149首,文29篇,并按体裁将其分门别类,每一类下又大致以创作时间之先后排列。本书包括前言、原文、题解、注释、汇评、附录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谢朓留存文学作品的面貌。
《四书》是中国儒家的著名经典,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其中《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以前没有独立成编。南宋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并为之作注,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两朝的科举以八股取士,而八股文的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取,因此《四书》便成为南宋以后士子的必修书,其影响达七百年之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阅读儒家经典的需求,《大学》、《中庸》作为《四书》中的两部,当然在率先阅读的范围之内。 《大学中庸译注》以现代著名礼学专家、古籍整理专家王文锦先生的《礼记译解》为基础,精选了包括《大学》、《中庸》在内的十四篇文章,重新编排,采用横排简体,使广大读者在《大学》
柳树芳(1787-1850),清代诗人。字湄生,晚自号古楂,自称“胜溪居士”,吴江人,柳亚子的高祖。清嘉庆间诸生。纂修《分湖柳氏家谱》,并着有《分湖诗苑》《分湖 小识》《养馀斋集》《胜溪竹枝词》等。本次整理依据的底本为《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影印本。手稿多修改痕迹。为保留原貌,修改痕迹在脚注中进行说明。柳树 芳阅读诗文,多有圈点,亦于脚注中说明。日记所涉及的部分人物,附录小传于脚注中,供读者参考。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柳树芳日记整理”(项 目编号:2141)成果。
本书收录了清代学者方玉润自咸丰五年至光绪七年的日记,内容丰富且详实。日记分为《星烈日记》《心烈日记》和《新烈日记》,前两种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共三十七册;《新烈日 记》藏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四册。这些日记采用逐日纪事方式,记录了方玉润的日常活动、人物交往及事件细节,并抄录邸抄报,聚焦清军与太平军战况、官员升迁及作者对时 局的观感,兼具个人记录与工作日志的双重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态的珍贵文献。 此外,日记还反映了方玉润的文学观、史学观、堪舆观,以及他对《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文心雕龙》《红楼梦》等典籍的接受与传播,展现了其学术思想,为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提 供了独特视角和宝贵资料。
东汉建初四年(79),汉章帝召集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这场会议由汉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会议期间,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诸儒作答,汉章帝亲自裁决。会议讨论结果被编纂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作为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之资料汇编,《白虎通义》不仅是经学发展中之产物,更是当时上自天子、下迄儒生之学术共识,具有保存当时经学样貌之典范价值。其作为汉章帝“称制临决”的重要文献,在中国经学史、儒学目前具有特别显著的意义。其宇宙生成论、阴阳五行理论等,对于当代人认识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张穆是我国清代边疆史地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成就在中国古代学术目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关注时局及国家边疆安全,与祁韵士、何秋涛等人共同努力,撰写边疆研究著作。其所著《蒙古游牧记》被学术界广泛推重,不仅是《清史稿》等著作的重要依据,还很早被翻译成外文出版,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学术界对张穆其人、其学术成就的系统研究却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这与张穆在中国学术目前的地位极不相称。《张穆全集》首次将张穆在历史地理及学术史方面的著作进行汇总与集成,其中包括《蒙古游牧记》《魏延昌地形志》《?斋文集》《?斋诗集》《顾亭林先生年谱》《阎潜丘先生年谱》等多部著述。 全书共4册,全面总结了张穆的学术成就与贡献,整理了其历史地理方面的学术成就。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梳理张穆的学
《张蓉镜日记》内容涉及政治时事、教育科举、选官保举、官场生态、家庭关系、帐目物价、人情往来、医卜星相等等。日记有多方面价值,尤其作为基层教育官员,其记载难得而珍贵。主要价值如下:(1)时政记载及评价,不仅体现爱国情怀,且反映当时民意;(2)反映阜城县并河间府官学考课情况,及乡试、会试情况。教职保举、升迁情形;(3)物价及来往帐目记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及下层官员入不敷出的困窘艰难;(4)家庭关系着墨相对较多。当家人之艰难维持,与家庭成员不甚体谅之矛盾冲突,下层官员维持大家庭并资助亲戚,其中的力不从心与无奈等等,均有个案意义。
本全集主体部分为《皇极经世》和《伊川击壤集》。前者将上起帝尧即位下至后周显德六年这三千多年间的史事编入邵雍自创的“元会运世”时间体系,力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社会、人生的观念体系,是最能体现邵雍易学思想和历史观的代表作。《伊川击壤集》为邵雍诗集。邵雍诗用语平实坦易而又理趣盎然,为后来理学诗派的先声,后人遂有“佛语衍为寒山诗,儒语衍为《击壤集》”之赞语,可见其价值。本全集还把历代研究、评论邵雍的重要著述列入邵雍资料汇编之中,以俾读者参考。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一作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诗人、书法家。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江,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提携后进颇多,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论述。何绍基出入于阮元、程恩泽之门,通经史、律算,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何绍基一生勤于著述,并留下诸多日记。
本书收录《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陈蒙庵批校白石道人歌曲》以及陈蒙庵所著《纫芳簃词》、《纫芳簃琐记》、《纫芳簃日记》共五种著作,全彩原大影印,是一部涉及填词、词学理论、词籍版本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宋代词人姜夔以及近代词人况周颐和陈蒙庵的重要文献。 《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为况周颐与其入室弟子陈蒙庵的翰墨连璧,陈蒙庵早年从况周颐学词,每月三课,提交所创作之词,况周颐亲为批评修改,天眉、行间,细致批点,或褒扬,或指出格调之病(如批语有云:“少年人作文字,不拘何题,宜切戒衰飒语”),或指出押韵之误,或指出四声之误,或修改词句并注明所以改之理由、出处,或亲自作词指示用字之法,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填词指导教材,对今人学习填词,有着十分难得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本全集主体部分为《皇极经世》和《伊川击壤集》。前者将上起帝尧即位下至后周显德六年这三千多年间的史事编入邵雍自创的“元会运世”时间体系,力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社会、人生的观念体系,是最能体现邵雍易学思想和历史观的代表作。《伊川击壤集》为邵雍诗集。邵雍诗用语平实坦易而又理趣盎然,为后来理学诗派的先声,后人遂有“佛语衍为寒山诗,儒语衍为《击壤集》”之赞语,可见其价值。本全集还把历代研究、评论邵雍的重要著述列入邵雍资料汇编之中,以俾读者参考。
《近代笔记过眼录》介绍评述了近代十一位学者、名所著的笔记原著、版本、流变,这些笔记包括毓盈的《述德笔记》、卓从乾的《杏轩偶录》、高照煦的《闲谈笔记》、江庸的《趋庭随笔》、史念祖的《弢园随笔》等。《近代笔记过眼录》摘录了大量的原文精华,公之于世。其中许多笔记已不传世,幸而被徐一士所录入,得以保持至今。
《程千帆全集》第四辑收录了现当代著名文史学术大家程千帆先生《闲堂书简》《闲堂日记》《治学小言》《古诗讲录》《逸稿》以及《学术年表》。程千帆教授生前教学著述之余, 也常以书信形式和朋友、学生谈古论今。这些流传在海内外的书信,经其夫人和弟子的努力,汇成一集,为《闲堂书简》,此次增补350封。《闲堂日记》据程千帆先生手书日记, 首次整理和出版。《治学小言》是程先生谈治学方法的短文。《古诗讲录》是据程千帆先生给南京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历代诗选”“古代诗选”“杜诗研究”等课时的课堂笔记 整理而成。《逸稿》专收程先生的逸稿。《学术年表》由徐有富教授率徐雁平、丁思露、杨珂等人合作而成,首次收入全集。
刺史(太守、尹)是唐代重要的地方行政长官,也是唐代诗文中出现频率优选的职官名,在唐代制度史和文学史的研究领域,是文献阅读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本书在遍求各种文献典籍、出土石刻拓片的基础上,增订内容,修正讹误,参互排比,勾稽考订,汇编成书。本书以州为单位,以时代为经,人物为纬,考证唐代各州(郡、府)历任刺史(太守、尹),将有唐一代三百年间十五道三百六十州郡刺史可考者,网罗殆尽,统于一编。并附有《州(郡、府)名索引》和《刺史名索引》,便于研究者使用。本书无论是体例的明晰性,资料的穷尽性,考证的缜密性,还是对唐代州郡长官搜辑的全面性,都堪称唐代职官研究的重要成果。
清代学术名著《群经平议》的全新点校整理本。《群经平议》是晚清著名经学家俞樾校释群经的代表作,此书对先秦十五部重要的经典进行文字上的讹误校订,对前人及同时代学者的学术观点亦有批驳,新见新义颇多。整理者王其和广泛参考诸版本,对此书做了细致的校勘与标点工作。
本书以现存最早的元刊本《沧浪吟卷》为底本进行校勘,并引述近诸家对严羽诗论的研究成果,既探索严羽诗论的理论内涵,也呈示后人对其诗论理解与诠释的历史。初版于2012年,现予修订再版。
金融和科技之间的接口需要一批专业人才,他们了解如何将金融和关键技术应用于促进金融服务,对于这些横跨金融和技术领域并占据两者交叉点的专业人才,他们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包含两个领域重要概念和知识的框架,全球金融科技学院(Global Fintech Institute, GFI)携手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和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SUSS)共建特许金融科技师(Chartered Fintech Professional,CFtP)专业资格认证项目,本系列丛书为该项目配套的培训教材,旨在帮助读者有序地理解金融科技及其应用。本书为金融科技师应具备的基础素质提供基本知识储备。
《春冰室野乘》的作者李岳瑞(1852-1927),字孟符,号春冰,别号春冰室主,陕西咸阳人。长期任职于翰林院,支持变法,结交康梁、张元济等,并组织成立关学会,变法失败后革职赋闲。民国初年,担任清史馆编修。《春冰室野乘》优选于宣统年间分条在《国风报》上刊载,随即由上海广智书局于宣统三年(1911)六月印行。属于笔记体裁的掌故类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一百四十三条,有些条目又分为二、三则。就各条目的主题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奇闻异录三大类。描写人物众多,内容庞杂,涉及晚清宫廷秘辛、太平天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等大事件。
宋代花谱类著作集大成性质的著作,著名学者吴德铎先生首誉其为“世界早的植物学辞典”。此书专辑植物(特别是栽培植物)资料,故称“芳”。据自序:“独于花、果、草、木,尤全且备”,“所辑凡四百余门”,故称“全芳”;涉及有关每一植物的“事实、赋咏、乐赋,必稽其始”,故称“备祖”。从中可知全书内容轮廓和命名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