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中的一种,收录了谢朓诗149首,文29篇,并按体裁将其分门别类,每一类下又大致以创作时间之先后排列。本书包括前言、原文、题解、注释、汇评、附录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谢朓留存文学作品的面貌。
《四书》是中国儒家的著名经典,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其中《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以前没有独立成编。南宋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并为之作注,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两朝的科举以八股取士,而八股文的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取,因此《四书》便成为南宋以后士子的必修书,其影响达七百年之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阅读儒家经典的需求,《大学》、《中庸》作为《四书》中的两部,当然在率先阅读的范围之内。 《大学中庸译注》以现代著名礼学专家、古籍整理专家王文锦先生的《礼记译解》为基础,精选了包括《大学》、《中庸》在内的十四篇文章,重新编排,采用横排简体,使广大读者在《大学》
《智囊全集》,又名《智囊补》,作者冯梦龙,是其在“三言”之外,从明代以往的子史经传与笔记丛谈中搜集的有关智慧故事的结集。全书共分十部二十八类,近两千则,上自经国大略,下至市井小智,部类分别,按以评语。《智囊全集》是属于市民阶层的笔记文学,是对市民阶层及其知识分子渴求从古代的文化中汲取适合于自己需要的知识的回应,代表了市民化的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倾向。《智囊》一书,冯梦龙编成于明熹宗天启六年(1625年)。刊行之后,冯梦龙又做了一些“补遗”,重印时附于原书各卷之后,仍名《智囊》。再后来,冯梦龙应读者要求,在原书基础上又补充了若干篇目,对原书的部类,以及各部类中的篇目重新做了调整,同时对旧有的个别篇目在内容上做了补充、修正,对按语也做了些修改,重刻发行于世,即此《智囊全集》。
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收拾华夏传统经典,乃中国学术新气象的根底所在。我们志在承接清代学人的学术统绪,推进百年学人的积累——如今我们能否取得世纪性的学术成就,端赖于我们是否能够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拥有自己古传的历代经典。中国古代学术以研习经典为核心,历代硕儒“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的学术抱负和“皓首穷经”的敬业精神,在今天需要我们从自身的语境出发重新发扬光大。
柳树芳(1787-1850),清代诗人。字湄生,晚自号古楂,自称“胜溪居士”,吴江人,柳亚子的高祖。清嘉庆间诸生。纂修《分湖柳氏家谱》,并着有《分湖诗苑》《分湖 小识》《养馀斋集》《胜溪竹枝词》等。本次整理依据的底本为《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影印本。手稿多修改痕迹。为保留原貌,修改痕迹在脚注中进行说明。柳树 芳阅读诗文,多有圈点,亦于脚注中说明。日记所涉及的部分人物,附录小传于脚注中,供读者参考。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柳树芳日记整理”(项 目编号:2141)成果。
本书收录了清代学者方玉润自咸丰五年至光绪七年的日记,内容丰富且详实。日记分为《星烈日记》《心烈日记》和《新烈日记》,前两种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共三十七册;《新烈日 记》藏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四册。这些日记采用逐日纪事方式,记录了方玉润的日常活动、人物交往及事件细节,并抄录邸抄报,聚焦清军与太平军战况、官员升迁及作者对时 局的观感,兼具个人记录与工作日志的双重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态的珍贵文献。 此外,日记还反映了方玉润的文学观、史学观、堪舆观,以及他对《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文心雕龙》《红楼梦》等典籍的接受与传播,展现了其学术思想,为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提 供了独特视角和宝贵资料。
东汉建初四年(79),汉章帝召集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这场会议由汉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会议期间,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诸儒作答,汉章帝亲自裁决。会议讨论结果被编纂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作为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之资料汇编,《白虎通义》不仅是经学发展中之产物,更是当时上自天子、下迄儒生之学术共识,具有保存当时经学样貌之典范价值。其作为汉章帝“称制临决”的重要文献,在中国经学史、儒学目前具有特别显著的意义。其宇宙生成论、阴阳五行理论等,对于当代人认识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张穆是我国清代边疆史地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成就在中国古代学术目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关注时局及国家边疆安全,与祁韵士、何秋涛等人共同努力,撰写边疆研究著作。其所著《蒙古游牧记》被学术界广泛推重,不仅是《清史稿》等著作的重要依据,还很早被翻译成外文出版,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学术界对张穆其人、其学术成就的系统研究却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这与张穆在中国学术目前的地位极不相称。《张穆全集》首次将张穆在历史地理及学术史方面的著作进行汇总与集成,其中包括《蒙古游牧记》《魏延昌地形志》《?斋文集》《?斋诗集》《顾亭林先生年谱》《阎潜丘先生年谱》等多部著述。 全书共4册,全面总结了张穆的学术成就与贡献,整理了其历史地理方面的学术成就。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梳理张穆的学
《张蓉镜日记》内容涉及政治时事、教育科举、选官保举、官场生态、家庭关系、帐目物价、人情往来、医卜星相等等。日记有多方面价值,尤其作为基层教育官员,其记载难得而珍贵。主要价值如下:(1)时政记载及评价,不仅体现爱国情怀,且反映当时民意;(2)反映阜城县并河间府官学考课情况,及乡试、会试情况。教职保举、升迁情形;(3)物价及来往帐目记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及下层官员入不敷出的困窘艰难;(4)家庭关系着墨相对较多。当家人之艰难维持,与家庭成员不甚体谅之矛盾冲突,下层官员维持大家庭并资助亲戚,其中的力不从心与无奈等等,均有个案意义。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一作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诗人、书法家。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江,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提携后进颇多,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论述。何绍基出入于阮元、程恩泽之门,通经史、律算,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何绍基一生勤于著述,并留下诸多日记。
本全集主体部分为《皇极经世》和《伊川击壤集》。前者将上起帝尧即位下至后周显德六年这三千多年间的史事编入邵雍自创的“元会运世”时间体系,力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社会、人生的观念体系,是最能体现邵雍易学思想和历史观的代表作。《伊川击壤集》为邵雍诗集。邵雍诗用语平实坦易而又理趣盎然,为后来理学诗派的先声,后人遂有“佛语衍为寒山诗,儒语衍为《击壤集》”之赞语,可见其价值。本全集还把历代研究、评论邵雍的重要著述列入邵雍资料汇编之中,以俾读者参考。
本书收录《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陈蒙庵批校白石道人歌曲》以及陈蒙庵所著《纫芳簃词》、《纫芳簃琐记》、《纫芳簃日记》共五种著作,全彩原大影印,是一部涉及填词、词学理论、词籍版本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宋代词人姜夔以及近代词人况周颐和陈蒙庵的重要文献。 《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为况周颐与其入室弟子陈蒙庵的翰墨连璧,陈蒙庵早年从况周颐学词,每月三课,提交所创作之词,况周颐亲为批评修改,天眉、行间,细致批点,或褒扬,或指出格调之病(如批语有云:“少年人作文字,不拘何题,宜切戒衰飒语”),或指出押韵之误,或指出四声之误,或修改词句并注明所以改之理由、出处,或亲自作词指示用字之法,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填词指导教材,对今人学习填词,有着十分难得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新笑林一千种(1-4)(套装共4册)》是为纪念*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出版的,《新笑林一千种(1-4)(套装共4册)》为线装本,大黑体字真实体现了“大字本”的原貌,书中有20幅插图,本次出版使用的材料制作的开本以及套封的样式等全部仿照当年原样,这对于了解和研究*晚年读书生活及晚年思想不无帮助,同时,也是难得的收藏珍品。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柳诒徵先生的代表作首推这本《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史(上下)》创稿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可谓中国文化史的地位,更确立了文化史写作的基本框架。本书资料详赡,含括极广,举凡典章政治、教育文艺、社会风俗,以至经济生活、物产建筑、图画雕刻之类,皆广搜列举,力求使读者明了中国历史之真相及其文化之得失。
章太炎编著的《太炎文录续编(上下)(精)》分上下册,全采用影印形式,囊括章太炎一生著述,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章太炎学术、政治思想的脉络和演变,涵盖经学、哲学、文学、语言学、文字音韵学、医学、逻辑学等。本书是《民国首版学术经典》系列丛书其中的一种。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精)/民国首版学术经典》为梁启超涉猎东西方史学著作,结合中国史书的过去和现状,系统整理,专门讲演,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有理论,有方法,有例证,有判断。《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不愧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名著。本书的出版对读者了解东西方历史有好的参考作用,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梁启超的读书见解。
《民国首版学术经典丛书·第2辑: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是中国哲学史颇具里程碑式的哲学著作,也是胡适颇具代表的专著之一,而且该书后来出版得也蛮多,但影印本尚没有见到过。值得推荐。 《民国首版学术经典丛书·第2辑: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是中国哲学家胡适的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该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
《民国首版学术经典丛书·第2辑:淮南鸿烈集解(套装上下册)》的内容独特,涵盖了天、人、地、神祇、万物等等,建构出一个相关而紧密的系统,并且阐述了“道”的核心、开展和应用三方面的状况。书中以天文、山林、精神、兵略等事物来阐释大道,贯通天道与人事,有别于《老子》那样讨论道学,也不同于《庄子》用比喻和故事来说明大道的哲学。
《笑话新谈(1-4)(套装共4册)》是为纪念*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出版的,《笑话新谈(1-4)(套装共4册)》为线装本,大黑体字真实体现了“大字本”的原貌,书中有20幅插图,本次出版使用的材料制作的开本以及套封的样式等全部仿照当年原样,这对于了解和研究*晚年读书生活及晚年思想不无帮助,同时,也是难得的收藏珍品。
《百川学海》是继我国部丛书《儒学警悟》之后,第二部宋人辑撰的大型丛书,其名源于扬雄的《扬子·法言》『百川学海而至于海』。《百川学海》收録历代典籍达百种之多,内容多爲唐宋野史杂说、掌故琐记、朝廷故事、轶闻杂史,典章制度等,间有两晋南北朝著作及多种宋人谱録、诗话和书法专著等,文献价值及史料价值极爲突出,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历朝各代沿革变迁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该丛书流传较广,影响远远大于我国古代部丛书《儒学警悟》,故被视爲中国古代丛书之鼻祖。 而《百川学海》在编撰思路上侧重野史杂说、掌故琐记、轶闻杂史汇集,对散佚民间的珍稀资料搜罗颇爲突出,重视史料价值和文献传承作用,就官修正史和传统经典文献研究而言,具有十分显著的拾遗补缺作用,爲后人所推崇和效仿。因此,继明代吴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