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初四年(79),汉章帝召集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这场会议由汉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会议期间,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诸儒作答,汉章帝亲自裁决。会议讨论结果被编纂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作为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之资料汇编,《白虎通义》不仅是经学发展中之产物,更是当时上自天子、下迄儒生之学术共识,具有保存当时经学样貌之典范价值。其作为汉章帝“称制临决”的重要文献,在中国经学史、儒学目前具有特别显著的意义。其宇宙生成论、阴阳五行理论等,对于当代人认识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国古代的巴蜀神话,拥有着奇诡的想像和多样化的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神话源远流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扬雄、李白、杜甫、苏轼等,其作品无一不受巴蜀神话的影响。《巴蜀神话文献辑纂》为学术性的资料长编。所辑资料为经、史、子、集、丛及四川各地方志中的古代文献摘录,编辑体例上将其按时代先后和类别分类排列,目的是为学术界提供巴蜀神话研究的文献资料。这项工作也是独一无二的,前人没有做过,为巴蜀神话研究的基础文献。
《抱朴子内篇》,二十卷,是对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的总结,站在宇宙观、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神仙长生的思想,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道教哲学,大体从外修与内养两个方面介绍了各种长生之道,内养主要是行气保精,外修主要是服用丹药。本书是道教目前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典籍,为魏晋神仙道教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我国古代化学、医药学、养生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此次整理,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为底本,采校包括宋绍兴二十二年临安刊本和孙诒让、俞樾、罗振玉诸人校本以及道书《神仙金汋经》《云笈七签》在内的十二种文献,并择要注释而成。
本书为作者近几年来研读集部文学文献的思考所得,36篇文章有的已经发表,有的抢先发售公开,一类涉及阮籍、鲍照、陶渊明、高启、黄虞稷等历代作者的著述版本、诗文系年、佚文辑考及基于新文献的细读考评;另一类涉及具体著作的考证,如《光岳英华》、《乐府古题要解》、咏史乐府三十八种等,均能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推进一步。
《山海经》共计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该书记载了大量关于地理山川、古动植物、风土民俗、神话传说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先民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自东晋郭璞《山海经注》之后,出现了多种注本,其中以清代学者郝懿行(1757-1825)撰写的《山海经笺疏》成就优选。《山海经笺疏》十八卷,附《图赞》一卷、《订讹》一卷。该书在郭注基础上,以笺补注,以疏证经,广采前人注释及各种史料文献,对许多疑难问题做了考释,阮元评其“精而不凿,博而不滥”。此次整理,以《郝氏遗书》本为底本,以还读楼本等为校本。
本书是“海上题襟”第二辑之一种。本书汇集著名学者、书法家华人德先生随笔三十余篇,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华人德先生为学、为艺的经历以及书法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华人德先生以真挚朴实的文字记述了与王能父、沙曼翁、张充和、白谦慎等师友的交往,以及美国的访学经历。文章配有老照片、往来信札、相关书影等等,读来感人至深。华人德先生也是当代书法复兴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书中文字不仅是华人德先生个人经历的记录,也可作为当代书法发展的珍贵史料,向读者展现二十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一世纪初书业发展的真实样貌。阅读本书,读者可全面了解华人德先生的艺术与学问,也可感受到那一代书法人的格局,意志与活力,以及他们为书法艺术创作,书法学术研究,民间书业发展,书法国际交流合作所做出的贡献。
《春冰室野乘》的作者李岳瑞(1852-1927),字孟符,号春冰,别号春冰室主,陕西咸阳人。长期任职于翰林院,支持变法,结交康梁、张元济等,并组织成立关学会,变法失败后革职赋闲。民国初年,担任清史馆编修。《春冰室野乘》优选于宣统年间分条在《国风报》上刊载,随即由上海广智书局于宣统三年(1911)六月印行。属于笔记体裁的掌故类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一百四十三条,有些条目又分为二、三则。就各条目的主题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奇闻异录三大类。描写人物众多,内容庞杂,涉及晚清宫廷秘辛、太平天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等大事件。
本书是明代著名文人袁宗道、袁中道的尺牍的选编注释。以袁氏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在文风上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他们的尺牍较少涉及学术问题,更多是朋友家人之间的问候琐事,这也恰恰是真实生活的记录。写得情真意切、温馨典雅,很有文人气息。本次编选以明万历刻本《白苏斋类集》和明万历刻本《珂雪斋集》为底本,增加必要的注释与点评,成为一个便于欣赏的精善读本。
本书收杨懋建《留香小阁诗词抄》《留香小阁诗附词》《实事求是斋文抄》诗词文集3种,《京尘杂录》笔记1种,《帝城花样》笔记1种,合为《杨懋建集》。杨懋建 (18061872),字掌生,号尔园,广东嘉应州人。道光辛卯恩科优贡、举人,后因科场作弊故被罢,流放于湘西达十年。晚年在广州、连州等地教书、做幕。
《近代笔记过眼录》介绍评述了近代十一位学者、名所著的笔记原著、版本、流变,这些笔记包括毓盈的《述德笔记》、卓从乾的《杏轩偶录》、高照煦的《闲谈笔记》、江庸的《趋庭随笔》、史念祖的《弢园随笔》等。《近代笔记过眼录》摘录了大量的原文精华,公之于世。其中许多笔记已不传世,幸而被徐一士所录入,得以保持至今。
《六祖坛经》是六祖留下的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料,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参考依据。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参考依据。六祖身上凝结了人性的粹美,他不仅是中国佛教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其思想已经影响了中国和周边地区一千多年。
《视履类编》二卷,明代李同芳撰。李同芳为万历朝进士,官至山东巡抚。“视履”出自《易经·履卦》,有回顾自己生平的含义,是一部自传性质的笔记。 全书分门别类记述了作者自己亲身参与的善迹,分为惇伦、睦族、攻苦、贞教、励节、持廉、守礼等共四十门,六百则。每则自成一体,数十字至数千字不等,内容既有家长里短、人情往来,亦记录官场浮沉、朝堂议事等,并有作者的矜夸自评,短小精悍,富有趣味。涉及的明代重要人物有张居正、申时行、沈一贯等等。 《视履类编》见录于《四库全书总目存目》,现仅存台北傅斯年图书馆藏本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两种。此次整理以傅斯年图书馆藏康熙二十四年李王佳刻二卷本为底本,采用本校、理校、他校原则处理原书明显讹误,全式标点。此为本书首次点校整理,可以为了解晚明官僚文人的生活与精神世
《食疗本草》三卷,唐代孟诜撰,张鼎增补改编,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原本。《食疗本草》是我国唐代著名的食物疗法及营养学专著,记载了二百六十余种常见食物的药性功效、主治疾病及各种禁忌,兼收大量的食疗方剂。原本久佚。作者据人民卫生出版社《食疗本草》辑佚本注释翻译,并与众多残本和其他典籍校核。附“名词术语解释”和“食物药品”两个索引。
本书为“稀见笔记丛刊”系列丛书之一,”稀见笔记从刊”是文物出版社近年主推的古籍整理类丛书之一,从众多笔记中遴选稀见罕传的刊本,在注重其史料价值的同时,同时兼顾了丛书的趣味性、通俗性,部分片段诙谐幽默,读来令人玩味。本书共收两种:《述异记》,清代东轩主人辑,与南朝祖冲之、任昉两人的《述异记》颇类,但述明清志怪,所收内容除新奇外,尚能反映明清时期的社会面貌,是此实际志怪笔记的杰出之作。《鹂砭轩质言》,作者为清乾隆时期状元戴连芬,本书仿《聊斋志异》的体例及写作手法,但本书记述鬼狐少而史实轶事居多,颇具特色,是仿书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