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马叙伦全集》中的两种,是马叙伦的自述《我在六十岁以前》和卢礼阳所编《马叙伦年谱》的合订本。《我在六十岁以前》用第一人称和平实的语言记述了马叙伦眼中的晚清、民国时期的若干重要历史事件,包括辛亥革命、三一八惨案等等,也如实反映了作为近现代著名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的马叙伦的思想发展轨迹。《马叙伦年谱》在广泛搜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逐年记录马叙伦的事迹、交游、学术。并随文附系重要原始材料,全面翔实反映出马叙伦的一生。
《颜氏家训集解》七卷,王利器撰。王氏博洽好古,撰有《新语校注》、《盐铁论校注》、《风俗通义校注》、《文子疏义》等,并由中华书局推出。该书参考众多文献,吸收前人重要的校勘成果,对《家训》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整理。其集解内容,既有对文义的疏通,对掌故的考证,又有对文字的校勘,对音韵的厘正,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家训》权威读本。附录部分的佚文、序跋等,对读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朱熹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其主要内容是对儒家典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做的注释。该书自元末至清末,一直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被历代学子视为求学入仕的书,在历史上曾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其政治色彩虽然已经退去,但由于朱熹所注简明扼要,准确易懂,且多引用二程、张载等前贤时彦相关论述,故仍是研读“四书”的书。此次推出的《四书章句集注今译》,是对朱熹所做注释的白话翻译,并对朱注中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地方,在不增加阅读负担基础上,酌情予以注释。
《女诫》七篇言简意赅,针对女性在传统社会处于弱势地位的特点,教导妇女以谦敬守礼、贵柔处顺的方式立身处世。按照班昭在序言中的说法,此书是为了教导自己的女儿而创作的,希望她们出嫁之后能谨言慎行,免遭耻辱。班昭以女性的身份,首倡基于儒家立场的女教思想,开启了后世女性创作同类作品的风气。这些由女性编撰的著作作为传统社会女子教育的教材读物,基本奠定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伦理价值观念,对千余年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尽管其观点存在时代局限性,然其所提倡的“卑弱”“谦顺”“执勤”等德行在过去帮助了女性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中以退为进,安身立命,同时对于现代读者在和顺夫妻关系、构建和谐家庭方面也能起到正面的启发作用。《闺范》一书共四卷,第一卷为嘉言,摘录了四书五经以及宋代以前的著述中关于女子教
《智囊全集》,又名《智囊补》,作者冯梦龙,是其在“三言”之外,从明代以往的子史经传与笔记丛谈中搜集的有关智慧故事的结集。全书共分十部二十八类,近两千则,上自经国大略,下至市井小智,部类分别,按以评语。《智囊全集》是属于市民阶层的笔记文学,是对市民阶层及其知识分子渴求从古代的文化中汲取适合于自己需要的知识的回应,代表了市民化的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倾向。《智囊》一书,冯梦龙编成于明熹宗天启六年(1625年)。刊行之后,冯梦龙又做了一些“补遗”,重印时附于原书各卷之后,仍名《智囊》。再后来,冯梦龙应读者要求,在原书基础上又补充了若干篇目,对原书的部类,以及各部类中的篇目重新做了调整,同时对旧有的个别篇目在内容上做了补充、修正,对按语也做了些修改,重刻发行于世,即此《智囊全集》。
本书由网络人气画手仙女用独特的现代手法绘制了111个传统神怪,神怪均来自传统志怪图书和民间传说,包括《海错图》《子不语》《广异记》《点石斋画报》《耳食录》《太平广记》《菽园杂记》《酉阳杂俎》《博物志》《录异记》《搜神记》《右台仙馆笔记》《山海经·西山经》等。书中不仅展现了手绘的神怪形象,而且系统整理了创作来源,如每一位神怪都有“名字和符号”“典故和介绍”“留印或题字”,为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指明道路。本书装帧精美,复刻古籍之美,适合收藏。
本书分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活字本、抄本、批校本、丛书的鉴赏与收藏,初印和后印共十讲,涵盖了古籍版本鉴藏的方方面面。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集中展现了作者长期从事古籍收藏、鉴定和研究工作的亲身体会和重要心得,颇有鉴藏教材的意味,可为广大古籍整理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东斋记事》乃范镇致仕后于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追忆在朝时交游言语与夫俚俗传说”而成的一部笔记体著作。是书原十卷,多系记录其在朝期间亲历、亲闻之事,其中多载蜀地风情,史料价值颇高。本次整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守山阁丛书》本和中华书局整理本为主要对校本。校以《类说》本、《说郛》本、《墨海金壶丛书》本等,并参校历代征引《东斋记事》诸书,如《续资治通鉴长编》《类苑》《职官分纪》《事类备要》等。 整理者对全书重新进行了现代标点;对底本中割裂或数条误为一条者进行了合并或拆分;新辑佚文十八条。笺释重点在书中所涉人物、事件和名物。同时,对撰者误记史实详加考证;对其所记简略者,引录诸书以详之;对其所记不同者,广引相关史料以示其异。
《文心雕龙解诂举隅》是训诂学上较为系统和全面训释《文心雕龙》的学术专著。该书对《文心雕龙》多家校注本或笺注本尚存疑义和歧义的字词,重新作了较为详尽的训故,以徵证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一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字词讹误,以及考证字词本义或出处,并对《文心雕龙》历来多家校注本或笺注本出现的训释进行纠摘,解决了原书众多的疑难问题。训诂引据详尽周密,坚确可信。其以训诂为学术途径,作探源之举,开拓了龙学的研究领域,为《文心雕龙》学术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学术研究成果。
《千字文》原名《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韵文,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编撰。它既是启蒙识字教材,又是习书法的范本,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影响广远的蒙学经典,还被翻译为日文、英文、拉丁文、意大利文等,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其基本目的是识字。要读懂蒙学经典,学会并使用通用汉字,必须了解文字的构形理据。《千字文探源》共分四个板块:带拼音的原文、现代汉语译文、对原文的串讲、解字,而重点是解析《千字文》1000字的构字理据及其意义系统,涉及约500个构字部件的形体分析。可适应中小学语文课程和社会上相关爱好者的识字解字需要。因此,《千字文探源》实际上是学习通用汉字的基础教材。
中国自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传统的农业文明在西方的坚船利炮攻击之下有效被颠覆。
本书紧接着《林汉达东周列国故事新编》,是林汉达先生新编中国历史故事代表作之一,从博浪沙秦始皇遇刺,到张角创建太平道,以正史所载为基础,一百四十个故事按时间顺序编排.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属,基本勾勒了前后汉四百多年的历史概貌。全书取材准确、裁剪精当,是一部理想的两汉历史入门读物。 林先生是教育学家,又曾推动文字改革,故写作时字斟句酌,非常讲究,而这些作品确如一些论者所言,既是可靠的历史读物,可作“理想的历史入门书”,又是优秀的语文读物,“对学语文、学作文都大有好处”。
《宋朝事实辑校》是“宋代史料丛编”之一,共20卷二十五门,分门记载了北宋自太祖朝至徽宗朝的政治时事和典章制度。原书60卷,后因战乱佚失。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 典》及其它书籍中辑出,有补史、考异两个方面的学术价值。此次由孔学老师辑校,对该书的作者问题、书名卷数及成书时间、资料来源、价值与不足等多有发明,厘清了《宋朝事 实》文本的迁转流变过程。整理过程中,选用武英殿聚珍本为底本,补入四库馆臣辑佚之失,以文渊阁、文津阁《四库全书》对校。并根据相关线索,辑佚补入约两万余字“新辑”内 容。该书的出版,对于研究宋代政治文化具有较大史料价值。
本书是一部以综合性视角多层次地描述汉代文人状貌,力图确立“文人”概念和“文学”范畴的著作。该书依据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剖析了汉代文人复合的社会身份和角色,论述了他们的人生形态和群体特性,别开生面地探讨了文人们在汉代的文学追求、尝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