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董其昌撰。其昌有《学科考略》,已着录。是编第一卷论书,第二卷论画,中多微理,由其昌于斯事积毕生之力为之,所解悟深也。第三卷分纪游、记事、评诗、评文四子部。四卷亦分子部四,一日杂言上,一日杂言下,皆小品闲文,然多可采;一日楚中随笔,其册封楚王时所作;一日禅悦大旨,乃以李赞为宗。明季士大夫所见,往往如是,不足深诘,视为蜩螗之过耳可矣。
宋赵长卿撰。是集分类编次,凡春景、三卷,夏景一卷,秋景一卷,冬景一卷,总词三卷,拾遗一卷。分隶亦未尽惬也。其词往往瑕瑜互见,并音律亦多不协。然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髓意成吟,多得淡速萧疏之致,故不以一告废之也。
元周德清撰。爵成于泰定学矛分簿本不分卷帙。考其《中原音韵》起例以下,即列诸部字数。正语作词超佣以下,即列作词诸法。盖前为瀚书,后为附论,畛域显然。今据此厘爵二卷。其音鹊之例,以平声分为阴阳,以入声配隶三声,分为十九部。盖全为北曲而作。今录存其书,以备一家之学,而并论其源流得失。
明董其昌撰。其昌有《学科考略》,已着录。是编靠前卷论书,第二卷论画,中多微理,由其昌于斯事积毕生之力为之,所解悟深也。第三卷分纪游、记事、评诗、评文四子部。四卷亦分子部四,一日杂言上,一日杂言下,皆小品闲文,然多可采;一日楚中随笔,其册封楚王时所作;一日禅悦大旨,乃以李赞为宗。明季士大夫所见,往往如是,不足深诘,视为蜩螗之过耳可矣。
密所编《南宋歌词》,始于张孝祥,终于仇远,凡一百三十二家。去取谨严,犹在曾慥《乐府雅词》、黄升《花庵词选》之上。又,宋人词集今多不传,并作者姓名亦不尽见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以存,于词选中最为善本。初,为仁采摭诸书以为之笺,各详其里居出处。或因词而考证其本事,或因人而附载其佚闻,以及诸家评论之语与其人之名篇秀句不见于此集者,咸附录之。会鹗亦方笺此集,尚未脱稿,适游天津,见为仁所笺,遂举以付之,删复补漏,合为一书。今简端并题二人之名,不没其助成之力也。 所笺多泛滥旁涉,不尽切于本词,未免有嗜博之弊。然宋词多不标题,读者每不详其事,如陆淞之「瑞鹤仙」,韩元吉之「水龙吟」,辛弃疾之「祝英台近」,尹焕之「唐多令」,杨恢之「二郎神」,非参以他书,得其原委,有不解为何语者。其疏通证明之功
本书在《四库全书》中精选篇目,按照经、史、子、集的四部编排法,进行了有重点、有选择地收入,又基本上不遗漏各家代表作。同时,书中对原文中难解字词进行了必要的注释,又增加了精准的译文,与文字相互对照,以更好地帮助读者对这些传统典籍进行理解。
宋朱子撰。以后汉王逸《楚辞章句》及洪兴祖《补注》二书详於训诂,未得意旨,乃隐括旧编,定为《集注》。以屈原所著二十五篇为《离骚》,宋玉以下十六篇为《续离骚》。又刊定晁补之《续楚辞》《变离骚》二书,录荀卿至吕大临凡五十二篇为《后语》。而订正旧注之谬误者,为《辨证》二卷附焉。
清王坦撰。自来言琴律者,其误有五。一在不明《管子》五音四开之法,而以管音律吕定弦音。一在不知以五声二变明弦音之度分,而以律吕分徽位。一在不知《管子》百有八为倍徵及《白虎通》离音尚徵之意,泥於大不逾宫之说,而以大弦为宫。一在不知三弦为宫,而以一弦十徽为仲吕。一在据正宫一调论律吕,谓隋废旋宫,止存黄钟一均,而不知五声旋宫转调之全。惟御制《律吕正义》一书,考定详明,发古人之所未发。坦作是书,本《正义》之旨,而反复推阐。其《五声数论琴说》,谓丝乐弦音,其体本实。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历史上博大、宏伟的宝藏之一;而中国历史上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则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丰富、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全书总目选》意在秉承四库之精神,发挥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对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希望通过呈现这样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艺苑,增加我们对国学的信仰,让读国学之人自信、自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选录图书共计1048种、22390卷,其中楚辞类14种、128卷,别集类621种、10979卷,总集类67种、6708卷,诗文评类79种、1309卷,词类132种、1091卷,曲类61种、540卷,戏剧类44种、582卷,小说类30种、1053卷(通俗小说一回按一卷计)。所涉及的著述者约一千一百余人,其中有《四库全书》存目书114种,《四库全书》未收书495种,《四库全书》成书后问世著述421种,三类合计1030种。余下18种则属于更换《四库全书》底本。集部所收书的构成和比例情况也体现了《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冀为中国传统学术最后二百年之发展理清脉络”的学术目标。《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的类目设置,与《四库全书》等传统文献相比,除楚辞类、别集类等一遵成例之外,增设了戏剧类、小说类两大部类。“小说”类收录故事体的传奇、话本和通俗小说,仅收
《续修四库全书》作为我国迄今为止型丛书,为清乾隆时官修《四库全书》的续编,分经、史、子、集四部。史部共670册,含历代史学(尤其是乾隆至清末)典籍1000余种。《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为史部典籍的提要,由当代学者刘韶军、傅璇琮、赵昌平、刘石、高克勤精心编纂,以为后人进行史学研究之指导。
宋陈与义撰。与义字去非,洛阳人,简斋其号也。官至参知政事。集本十四卷,第十五卷为附录外集前后,载赋及杂文仅九篇,余皆诗词。当靖康以后北宋诗人如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皆凋零已尽,惟与义为文章宿老归然独存。其诗风格道上时见朋削刻露之致,当代罕能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