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是战国中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哲学散文集。庄子在书中秉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他通过二百多个寓言故事,用奇幻玄妙、汪洋辟阖之语,展示了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世界观,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的相对认识论,以及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的破除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世俗束缚,追求无限的精神自由,实现自然、自在、自由、自我之法 与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中国文化的精神底色。 《庄子》版本和注本众多,清人王先谦所注《庄子集解》校勘精审,故本书原文以诸子集成本《庄子集解》为底本,又参校其他版本,择优而从。另外,本着去芜存菁的宗旨,本书对蕴含庄子思想精华的内篇做全文收录,对外篇和杂篇则选其精者,再辅以专业古籍整理
《儒林外史》塑造了三百多个可敬、可爱、可怜、可憎、可恶的人物,既有形形色色的读书人,也有官僚、选家、僧道、才女、侠客 各色人等在小说中进出往返,连环套接,从而构成了一人一传、前人引出后人的连轴大戏。不仅传神刻画了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也精准摹绘了传统中国社会的世态人情,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士文化及社会风俗的活字典。 本版《儒林外史》以清嘉庆八年(1803)镌刻的卧闲草堂本为底本,完整收录五十六回全文;再由国学大师陈书良先生亲自主持的若水古社进行专业考校,并对各类官职典章、科举制度等知识点做精准注释,形质兼美,可读宜藏。
《鬼谷子》相传为战国著名思想家、谋略家鬼谷子所著,现存内篇十二篇、外篇三篇。内篇侧重于权谋策略、言谈辩论技巧,外篇主要讲养精蓄锐之道。本书选取钱本系统的清嘉庆十年(1805)江都秦氏石研刻本为底本,分上中下三卷,同时参考其他版本,精编精校,择善而从。 《鬼谷子》因成书年代久远,无论是思想表达还是语言运用,对当代人来说皆颇为陌生,故本书每篇均有导读,且对原文字词做了详细注释,生僻字做了注音,并配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同时,为让读者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古为今用,本书不仅提炼重要论点作为章节标题,还特别增加 历史再现 版块,向读者展示鬼谷子的游说技巧、权谋策略是如何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得以巧妙运用的。
《山海经》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山海经》被誉为 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它主要是以历史地理信息为基础,以自然物产、人文万象为延伸的上古中国人眼中的整个世界。其中《山经》主要记录了上古山脉所在、水源所出以及各地草木、鸟兽鳞甲、矿产的分布情况,《海经》、《大荒经》及《海内经》 多记海内外奇人怪物, 并涉及一些种族、部落的地域和来源。此外,《山海经》还是一部上古神话总集,今人耳熟能详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人物与故事均出自此,不啻一本中国人的创世之书。 本版《山海经》以哈佛大学图书馆珍藏的明万历时期刊刻的十八卷本《山海经》(郭璞注,蒋应镐、武临父绘)为底本,并参校其他权威版本,再经若水古社长期编校打磨,专精谨严,原貌尽现。 为
《尔雅》,三卷,另音释三,晋郭璞注,宋刻本,顾广跋.
《寒山子诗集》,寒山子诗一卷,丰干、拾得诗一卷。采用《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四部丛刊》影印时所据《寒山子诗集》为周叔弢影宋本,楮墨精雅。书前有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寒山诗集序》。是书是在台州刺史闾丘胤指令下,由国清寺僧道翘所裒集编次。丰干则仅存房中壁上诗二首,所以此书宋时又名《三隐集》或《三圣集》。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刘氏子书》,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它被近代学者梁启超称誉为 汉人著述中*流 。胡适说: 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全书内容繁富,包罗万象,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农学、生物、音律、神话等诸多方面。它可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 绝世奇书 。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编选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共十二卷,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本书收录《左传》《国语》《公羊传》《战国策》等经典书籍以及韩愈、欧阳修、柳宗元等名家之作中语言精练、短小精悍、广于传诵的佳作90余篇,体例包含注释、生僻字注音、译文、段落分析、知识拓展等板块,另有针对故事的精美插画,特别适合青少年(初高中生)阅读,对于入门者来说,也是首选读本。
《啸堂集古录》二卷,是由中国宋代时期、金石学家王俅所作的一本关于商周以来青铜器及印、镜铭文的书籍,成书约后于《宣和博古图》。全书著录商、周、秦、汉以来的青铜器及印、镜铭文345器。上卷为铭文摹本,下卷附协释文。铭文间有删节脱漏,尤以镜鉴为甚。还收录了《滕公墓铭》之类伪器,但摹刻较精,有研究价值。
《智囊》一书一共收录了自先秦起到明代止的历代智谋与才略共存的人物的故事达一千多则,分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书中囊括了政治家的治国策略,军事家的用兵计谋,普通民众的持家手段以及妇女儿童的远见卓识。展现了古人们的聪颖机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洛阳伽蓝记》五卷,北魏杨衒之撰。采用*古*善的明嘉靖间如隐堂刊本为底本。中国*部专门记载佛寺的志书。 伽蓝 是梵语音译,意为佛寺。北魏自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一时笃崇佛法,佛教大兴,刹庙甲于天下。及永熙之乱,城郭崩毁,诸寺尽废。东魏武定五年(547),抚军司马杨衒之因行役重览洛阳,感念庙塔丘墟,盛衰兴废之变,抚今思昔,恐后世无传,故追寻故迹, 摭拾旧闻,撰《洛阳伽蓝记》。全书五卷,参照洛阳城的方位分为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各为一卷,描绘了洛阳城及城郊寺观庙塔,载述历史事件,展现了地理沿革、政治变迁、风俗民情等内容。语言骈散结合,秾丽秀逸,优美生动,被誉称南北朝骈体文范本。
《陶庵梦忆》,古代散文集,八卷,张岱撰。撰写于甲申(一六四四)明朝覆亡之后,乾隆年间才刊印行世,是张岱作品中*为著名的一部。主要记明朝苏州、杭州、南京等江南名城的社会风貌、民间风气,包含茶楼酒肆、说书演义、放灯迎神、奇人逸事、花鸟琴艺等,构成了一幅明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为研究明代的风俗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歴史文献。张岱爲明朝遗民,后半生寓居杭州,通过追忆记録,寄托了怀念故乡,眷恋故土的心情,也包含了对明末黑暗现实的忧愤。全书文笔清新隽永,夹杂淡淡伤感,在明末清初散文中自成一格,颇具文学价值。
《离骚图》,顺治二年( 1645)刻本。系明末清初画家萧云从为《离骚》《九歌》《天问》等篇目所作插图,含《离骚》一图,《九歌》九图,《天问》五十四图。《九歌图》人物形象 诡奇生动 ,在构图和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兼有李公麟、张渥、陈洪绶诸家想象丰富、生动传神的特点,同时也 夷考记载 ,深刻领会屈原诗歌的内在精神,独多创新之处。与上述画家同类题材的画作相比,多有不同之处。*典型的地方是云从不满意于前辈画家对屈原某些诗歌的艺术表现,如前人画 山鬼 ,容貌怪异,形同古代发多而乱、形丑凶恶的神像蒙倛。对此他很不赞同,感叹 写山鬼如蒙(棋)〔倛〕者,谬矣 ,于是深入领会《九歌 山鬼》的精神实质,将山鬼描绘成年轻貌美的女子,使之 含睇宜笑 ,力图合于原作的本意。再如画《国殇》,不取将士英勇与敌厮杀场景,而独绘
《求阙斋读书录》为曾国藩读经史子集的读书笔记。该书以经、史、子、集分类,每条先列原文,其下为札记,或考证,或感言。光绪时由曾氏弟子王定安分门别类汇集成编。《求阙斋读书录》以对经典的考据训诂为主,创获颇多,由之可见曾国藩深厚的考据学造诣。 本次校注整理,以现存*早的版本即光绪二年传忠书局刻本为底本,以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书良校点《曾国藩读书录》、2011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曾文正公全集 读书录》、1995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宁波等校注《足本曾文正公全集 读书录》、2001年京华出版社出版温林编订《曾国藩全集 读书录》为参校本。
《秦楼月》为 清康熙文喜堂刻本,线装二册。此书经吴梅、王立承递藏,有吴梅小楷题跋半页,王立承小楷题跋一页,钤印多枚。木刻插图 7幅,清代康熙时期画家 顾云臣 绘美人图《二分明月女子小照》一幅,鲍承勋、鲍天锡父子二人所制版画六福。版画场景宏大,人物众多,所绘山石、草木、城楼、云霓皆纤毫毕现,风神独具。书籍天头刻有小字批语,亦庄亦谐,系清代戏剧大家李渔(笠翁)批语。 此书系清人朱素臣编次的传奇,该传奇故事来自吴绮所创的曲子,主要讲山东莱阳书生吕贯旅居苏州,去拜访八拜之交的袁皓,途经虎丘凭吊唐代名妓真娘之墓,看到妓女陈素素写的凭吊唐代妓女真娘的词,为之倾倒。但是素素被山贼劫入山寨,吕生通过刘将军,袁皓,义仆 许秀的帮助,与素素终成眷属的故事。
《系统科学概览》是系统科学的普及性读性。全书由四大部分组成,集中介绍系统科学观点和系统方法,简要介绍系统科学大家的哲学见解和探索,并包含作者近年来对系统科学的性质、特点、存在问题和未来走向的新思考。全书行文通俗易懂,说理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