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 立命之学 、 改过之法 、 积善之方 和 谦德之效 。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 趋吉避凶 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朱子读书法 是中国古代影响*广泛、*系统的读书方法,近代以来的大学者钱穆、徐复观、余英时等都曾专门向读者推荐。《朱子读书法》一书首先由朱熹亲传弟子辅广从朱熹众多作品和语录中辑录而成,而后再由张洪、齐增补,并进行系统的整理, 更易次第,先定纲领,以载书之所当读之故,与读之所当务之说。复于中撮其枢要,厘为六条,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着紧用力,曰居敬持志,而著其说于每条之下,于是纲领条目粲然明白 。
《春秋繁露》是后人汇编的汉代大儒董仲舒的著作集,是研究董仲舒以及西汉儒学思想的重要资料。本书选注、选译了其中主要的篇章,以期展现董仲舒哲学思想的概貌。 董仲舒是汉代*重要的经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更是具有开创性和体系建构能力的哲学家,集先秦儒学之大成,对儒学以及中国古代政治哲学都有着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了解董仲舒以及汉代儒学思想,有助于梳理和理解儒学成为两千多年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关键历程,以及汉代儒学充分吸收、容纳先秦各家思想以应对时代挑战,建构庞大儒学体系的思想脉络。
刘烈茂,欧阳世昌译注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初只称为 诗 或 诗三百 ,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楚辞》是我国*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战国晚期天才诗人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所创造的一种具有楚国鲜明地方特色的新诗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书是《楚辞》的注译普及读本,全书对疑难字词采用分句注释,尽量选择古今学者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充分吸收20世纪以来楚辞学、神话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力求详尽通俗,译文则主要采用直译,以便于读者理解原文。
庄子,战国时代宋国人。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 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著作,也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目前影响巨大,被誉为“家教规范”。清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书中以传统儒家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教训子弟,插叙亲身见闻,广涉人情事态,兼及博物、志异、艺文、考据、算术、医学等方面。虽言多训诫,亦多辨证时俗之谬。全书叙述生动,风格典正质朴、平易亲切,是一部兼具文学价值、思想价值的名著。
“春秋”一词本指史书,但《晏子春秋》却和《春秋》等不同,它的文学色彩 强,甚至有很多虚构的成分(比如书中所载孔子和晏子的几次交往),因此有人径直将其称为小说。总之,《晏子春秋》的文学性大大过于纪实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书塑造了生动鲜明的晏子形象,并表现了晏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在缺乏 多文献支持的情况下,《晏子春秋》仍然是 我们了解晏子 重要的一部文献。
“春秋”一词本指史书,但《晏子春秋》却和《春秋》等不同,它的文学色彩 强,甚至有很多虚构的成分(比如书中所载孔子和晏子的几次交往),因此有人径直将其称为小说。总之,《晏子春秋》的文学性大大过于纪实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书塑造了生动鲜明的晏子形象,并表现了晏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在缺乏 多文献支持的情况下,《晏子春秋》仍然是 我们了解晏子 重要的一部文献。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玄学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小说中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