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庆撰写的《世说新语》是记录中国东汉至南朝刘宋时期士族阶层言行举止风尚与生活轶闻琐事的一部独具特色的文史名著,全书由一千一百多则长短不一的小故事构成,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对中古时期政治、哲学、文学、美学及社会思想道德状况等均有涉及,是研究中国魏晋历史文化*重要的原始典籍之一。 《世说新语(传世经典文白对照)(精)》原文底本采用民国上海涵芬楼影印明袁氏嘉趣堂刊本《世说新语》,参考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的校勘、笺疏成果。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以《世说新语》三十六篇为序,各篇之下按底本次序编目排列若干则故事,不再标出卷数:断句参考了中华书局版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但部分语句根据译文作者的理解有所调整;白话译文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以避免意译发挥离原书本意太远
《智囊》是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传世奇书,被称为 中国古代智慧宝石的锦囊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全书共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辑录了从先秦到明代一千多则智慧故事。既涉及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农夫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聪明才智。本书精选了《智囊》中的一些实用性比较强和具有前瞻性的故事,并对此进行了精心校译、打磨,让读者读起来更加通俗、流畅,回味无穷。
《战国策》,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二百四十年间,十二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习录》是王阳明讲学论道的专著,由他的门生弟子辑录。阳明先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极其特殊的成就。他的著作与学说集心学之大成,代表了朱子之后儒家哲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具有与西方流思想家同等的权威性,不仅在当时成为风靡国内大江南北的重要思潮,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乃至世界范围内仍有广泛影响。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持静斋藏书记要(精)/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包含两部古籍。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附录》二卷,为莫友芝于同治四年至八年客游上海等地所见宋、金、元、明古刻旧抄本的随笔记录,共收书130余种,每书皆撰解题,详录各书行款版式,评判版本异同优劣,订正前人讹误,迻录藏书家跋语印记。本次整理,以同治十二年莫绳孙刊本为底本。《持静斋藏书记要》二卷,系莫友芝为丁日昌持静斋藏书所撰善本目录,收宋、金、元、明抄刻本770余种,著录版式、序跋及内容大要,考辨《四库全书总目》误说及版本真伪。本次整理,以民国见文学山房活字本为底本,并他校《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等文献。
《菜根谭》,是一部融合了儒、释、道思想,以心学、禅学为核心,集人生智慧与修身养性于一体的清言小品集。以“菜根”为书名,取“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寓意人生经历锤炼磨砺才能造就的品德和才识。书中以亦骈亦散的文字手法,格言警句的表现方式,阐述了洪应明对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的深刻理解与认识,书中既主张积极入世、心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又宣扬亲近自然、悠游林泉的隐逸旨趣,同时也提倡参悟禅机、空灵清净的超脱境界。对于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可以从此书中获得为人处世、修身养性、职场生存技能等方面的有益启示;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可以通过它了解选拔人才、经营企业的理念,以及如何提升管理者修为的实用指导。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宋僧史略校注》简称《僧史略》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四册。赞宁在吴越国时代,已以戒律、博学知名当世。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王钱弘俶降宋,赞宁也奉阿育王真身舍利塔到汴梁,受宋太祖之命开始编写《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宋僧史略校注》。 但《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宋僧史略校注》成于何年,则无明确的记载,仅在每卷目录下注有‘咸平二年(999)重更修理’八字。按赞宁是在太平兴国八年(983)夏,回杭州编修《大宋高僧传》的。从《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宋僧史略校注》中有关于宋代的事迹来看,最迟记载到太平兴国七年(见‘此土僧游西域’、‘临坛法位’二条)为止。以后,有关于佛教的重大事迹,如太平兴国八年的‘诏改译经院为传法院’,雍熙二年(985)的‘诏天息灾、法天、施护并为朝散大夫、试鸿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