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是战国中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哲学散文集。庄子在书中秉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他通过二百多个寓言故事,用奇幻玄妙、汪洋辟阖之语,展示了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世界观,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的相对认识论,以及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的破除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世俗束缚,追求无限的精神自由,实现自然、自在、自由、自我之法 与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中国文化的精神底色。 《庄子》版本和注本众多,清人王先谦所注《庄子集解》校勘精审,故本书原文以诸子集成本《庄子集解》为底本,又参校其他版本,择优而从。另外,本着去芜存菁的宗旨,本书对蕴含庄子思想精华的内篇做全文收录,对外篇和杂篇则选其精者,再辅以专业古籍整理
《孟子》成书于战国时期,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一门系统讲述如何成为 大丈夫 的书,蕴藏着中国人的取舍之道、浩然之气和进退自如的大智慧,可谓中国人的人格精神启蒙书。 本书原文以1935年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收录的清人焦循所著《孟子正义》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择优而从。再辅以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精译白话文。原文与译文采用双栏文白对照的形式,且原文提及的地名、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文史知识均有详尽注释,生僻字和多音字均有注音。一卷在手,轻松收获抽丝剥茧的古文阅读轻快感。书中更附有多幅高清传世名画,既有记载孟子生平的人物故事画,也有孟子崇尚的上古先贤及孔门弟子人物事迹图,直观感受上古圣人与及儒家先贤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和人格精神。
《西京杂记》是一部中国古代歴史笔记小说集,汉代刘歆撰,东晋葛洪辑,今本共六卷,一百余则。《西京杂记》中 西京 即西汉首都长安,本书所记载的就是西汉长安的杂史与逸闻轶事,所述之事,怪诞不经,学者多认为不足信。全书内容繁杂,对帝后公卿的奢侈好尚、园林宫殿、华服典章、奇珍异物等都有描述,鲁迅称其 意绪奇异,文笔可观 ,书中 画工弃市 昭君和番 相如死渴 两秋胡曾参毛遂 等很多内容,都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素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底本为明嘉靖刊本,卷首有嘉靖三十一年(1552)壬子孔天胤刊书序。
《人物志》约成书于三国时期的曹魏明帝统治时期,其序中阐述了著作的目的: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魏文帝 曹丕 接受 陈群 之议,用 九品中正制 选官。该书旨在为推行九品中正制提供理论依据,以推动并完善这一制度。十六国时西凉 刘昞 为之作注, 疏通大义,不沾沾于 训诂 ,文词简括 ,流传*广。此书即是文注合刻本,系明代隆庆时期刻本。
《六韬》又称《太公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司马迁在《史记 齐太公世家》中称: 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北宋时期,《六韬》被列入《武经七书》,成为武科举的需读教材,确立了其在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正统地位。历代名将,如唐代李靖、明代戚继光均研习此书,将其视为军事实践的指导手册。16世纪《六韬》传入日本,开始走出国门,并于 18 世纪传到欧洲。 如今,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国文字。 《六韬》有六卷,共六十篇,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不仅包含兵法,还囊括了治国、治军、安民、御敌、立国等文韬武略,是一部集政治智慧、战略思维、人生智慧、管理艺术、修身养性于一体的千古奇书。 《鬼谷子》又称《捭阖策》,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
《玉台新咏》编纂的宗旨是 选录 艳歌 ,主要收男女 闺情 之作。从内容的广博而言,还收录了汉时童谣,晋代童谣等,比较重视民间文学,比如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 》就首见此书。 《 玉台新咏 》所选诗篇可资补阙,意义重大,如 曹植 的《弃妇诗》, 庾信 的《 七夕诗 》,都不见于其集子,又如, 班婕妤 ﹑ 鲍令晖 ﹑ 刘令娴 等女作家的作品,也赖此书得以 流传 。 《玉台新咏》是继《昭明文选》之后,一部上继《 诗经 》《 楚辞 》下至南朝梁代的 诗歌总集 。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刘义庆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分为三十六类(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共1100 多则。本书精选222 则极具教育意义与艺术价值的文段,设计言简意赅的小标题,便于读者理解、检索。注释部分,一是突出重点,关注难点;二是博采众长,择善而取。译文部分,一是力求精准,确保规范;二是强调意境,体现韵味。评析部分,一是揭示背景,完善信息;二是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之一,文约义丰,包容广阔,蕴涵着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对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来传习不绝,也能引起当代广大读者探究的兴味。 本版本《周易》为今人译本,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解说。因理解不同,故解读存在差异,望读者阅读之时,能全方位地了解《周易》,形成自己的见解。
《菜根谭》,明洪应明著。采用*为通行的清光绪十三年扬州藏经禅院刻本为底本。成书于晚明万历年间,是编分修身、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编,篇幅短小,内容精湛,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字字珠玑,发人深省。三山病夫通理在《重刻菜根谭原序》中说道: 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 《菜根谭》融合儒释道之精髓,心学禅学之精义,蕴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智慧。
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堪称中国古代谋略学 双壁 ,前者主要讲制胜之 道 ,后者更侧重取胜之 术 ,二者互为印证、互为依托,故经常被相提并论。其博大精深的战争哲理、启迪心灵的斗争智慧在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合成一体,前者阐释理论、理念,后者剖析战法、战术,堪称珠联璧合。此外,本书提供了异常丰富的 战例 ,引导读者感悟《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精妙之处。
《闲情偶寄》对于那些因日常的工作或学习而筋疲力尽的人来说,正是一个值得忙 里偷闲,仔细阅读的好作品;对那些具有闲情逸致的人来说,也是通古辨今、提高自身生活审美情趣的好时机。本书翻译详尽、注解简明,全书总共包括词典、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
《搜神记》撰集者干宝,《晋书》本传记载了他收集整理“古今神奇灵异人物变化为《搜神记》”的过程。原为三十卷,久佚。今传本为明人胡应麟辑录的辑佚本,共二十卷460余则短篇志怪故事,长短不一,有的粗陈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