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荣译注的《洛阳伽蓝记》是北魏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街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感慨历史变迁的一部记叙性作品。其内容以记录洛阳佛教寺庙为主,同时它又记叙了当时许多政治事件、重要人物、风俗地理、传闻故事等,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还原了历史事实,对正史中记载的不足具有补益之功,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优秀的历史地理名著,又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后世将《洛阳伽蓝记》与《水经注》、《颜氏家训》并称为我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
曹植是汉、魏之际才华横溢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兼擅各体,在诗、赋、文等多个领域都成就极高,其诗歌创作尤其受到后人推崇,锺嵘在《诗品》中将曹植列入上品,称其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清代丁晏的《曹集铨评》和朱绪曾的《曹集考异》,全面总结此前曹集整理、校勘的成果,并进一步考订辑补。有鉴于此,本书以《曹集考异》为主,以《曹集铨评》为辅进行整理,合为一编,名为《曹植集》。《曹集考异》以《金陵丛书》本为底本,《曹集铨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
《世说新语》是中国著名的志人小说,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 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大部分是东汉末直到刘宋初近三百年间的人和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本书正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思贤讲舍本为底本,译文和注释则用张?之先生的译注本。译文通俗流畅,注释将南朝梁刘孝标注融汇吸收,更加方便读者了解《世说新语》背后的故事。版式上,我们沿用了《古文观止译注》(注音版)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使广大读者在阅读时省去繁难字的查检之劳。同时,在拼音的辅助下,可以针对性地区分阅读原文、译文和注释,获得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四书章句集注》为朱熹z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该书训诂文字,疏通文理,注重义理阐发,从整体上探求与把握儒学精义,堪称解读《四书》的经典之作。元仁宗元祐时期,该书被钦定为科举考试的教材,明清沿用,对中国以至东亚地区影响深远。朱熹用了大半生心血完成该书,四十余年 改犹未了 ,临终前还在修改《大学 诚意章》的注,诚可谓 毕力专研,死而后已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四书章句集注》以清嘉庆十六年吴县吴氏父子校刻本为底本,用清康熙内府仿刻的宋淳祐二年大字本校勘。今据《新编诸子集成》繁体字本改为简体横排,收入 中华国学文库 。
该书有关古文字方面的入门读物和书。涉及古文字的起源发展,古文字学习的理论方法,古文字字形的发展演变,字形结构解析,又将形与韵、义相结合,全面阐释古文字学习的要义。另有 甲骨 金文 简帛 玺印 货币 陶文 等分章概说和选释。自2015年出版后,广受学界好评。 此次改成精装,做了以下修改: 一、有些图片(甲骨、楚简等)原图不甚清楚,此次全部重新扫描原图(300dpi,灰度)并替换。部分本来拓片就不好的找了更清晰的拓片替换上去,原来没有缀合的也重新拼合。 二、有些图片不清楚是因为直接在计算机上截屏保存,作者重新根据原来像素剪裁替换。 三、材料选读部分的释文和注释吸收了一些较新成果做了改动。 四、材料宣读部分的释文和注释格式之前不甚统一,而且不便使用,现在统一加注码,方便读者精确查找。 五
万历帝十岁登极,少年天子励精图治,与张居正联手打造万历盛世。张居正死后,却对其抄家清算,掀起数十年党争。其后二十几年不上朝,被大臣痛批 酒色财气 。运筹 万历三大征 ,战果辉煌,*后岁月却为辽东战事所困。在位四十八年,一生分为黑白分明的两段,心灵在成长中蜕变。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压抑、偏执与报复?他的人性弱点为他的王朝带来了哪些厄运? 古代帝王操控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自己何尝不被 高处不胜寒 的身份操控?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从普通人性的视角,以专业的史学修养与生动的文学叙事,真实再现了万历帝和他的朝代。
《伊川击壤集》是宋儒邵雍的理学诗集,通行本收录大约一千五百余首,以哲理诗为主,邵雍也因此被誉为理学诗派的始祖。 《伊川击壤集》邵雍生前尝手自编订,其子伯温又裒类成集,初刻于元祐年间,但此初刻本现已亡佚。现存几种南宋刻本多为残本,其中台北 中央图书馆 收藏的南宋末二十卷刊本(卷十系抄配)是保存相对完整的精善之本,版刻精美,脱误甚少,此次校点,即以此南宋末年刊本为底本,校以《宋集珍本丛刊》影印元刊十八卷本、《四部丛刊》影印明成化年间毕亨二十卷本,同时参校了明正统《道藏》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的两种残宋本。书末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又整理增补了《集外诗补》和《附录》,以供读者参考。
上世纪八十年代,钟振振教授即致力于贺词的研究,曾积六年之功,四易其稿,精心校注而成《东山词校注》一书,无论在校勘、笺注、编年、资料汇集等方面,都显示出精深、完备、多所发明的特点。 一直以来,钟振振先生对《东山词校注》不断打磨,力求精益求精。 在校勘上,前三卷以《彊村丛书》本为底本,第四卷 补遗 用《全宋词》本(删去误收断句一,补入整理者新发现的断句二、残篇一),参校以亦园刊本《东山词》、八千卷楼藏眠云精舍钞王迪本《东山寓声乐府》、丹铅精舍影抄本《贺方回词》、四印斋刊本《东山寓声乐府》、艺风堂抄本《东山寓声乐府》等善本、通行本。 若干篇目的校理,还利用了自宋迄清的若干珍贵的别集、选本、诗话、词话、方志、类书、笔记等。 此次整理后更名为《贺铸词集校注》,其整理之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乘权、吴大职编选的一部古文读本,凡十二卷,收录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每篇都有注释和评论。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韶箾》时,以为尽善尽美,无以复加,赞叹道: 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本书书名中 观止 二字即由此而来,是表示所选的古文极好,堪称*读本。 吴乘权和吴大职是叔侄二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吴乘权字楚村,博览经史,学识丰富,一生以授馆为业,所著除《古文观止》外,尚有《纲鉴易知录》传世。吴大职字调侯,秉承家学,颇有才气。他同叔父吴乘权一起在家乡 课业子弟 。《古文观止》就是他们教授弟子诵读古文的讲义。
本书是黄钊先生深入研读帛书《老子》及其他有关《老子》著作、充分吸取古今注家的成果后形成的校注解析。以帛书《老子》为底本,综合各本校正文本,在保存帛书风格的基础上,择善而从,分析古今注释之异同;分章简析,着重剖析《老子》的哲学思想,从宏观上把握精神基调,从微观上揭示思想内容。是研读帛书《老子》、研究道家思想文化的参考书。
一代才女李清照,因其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际遇,创作出非凡卓异的文学作品,百代流传,千载景仰。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风幽婉缠绵,感情浓挚,音律和谐。《李清照集笺注》是著名学者徐培均先生倾力之作,被海内外知名学者称为笺释李清照集的 权威性 著作。徐培均先生广泛吸收前人对李清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借鉴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注》一书,另外在版本、考证、编年、补遗等方面下功夫,重新辑校李清照的作品,将她的诗、词、文汇成一书。对于*负盛名的词作,首次选用罕见的明汲古阁未刻词本作底本,校本则采用同样罕见的清汪玢辑、劳权手校本和清沈瑾钞本等。同时对诗、词、文作品尽可能作了考证编年,辨析原委,理清脉络,纠正讹误,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原作。书中还收录了历代对李清照的评论资料和新撰的年谱。本书以收罗完备,笺
吴文英,号梦窗,南宋词坛大家,被称为 词中李商隐 。他的创作维护了词之阴柔婉曲、含蓄蕴藉、要眇宜修的本质特性,丰富了词体艺术的技巧,为其后的婉约词树立了又一种榜样,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对吴文英的作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整理,通过题解、校注、汇评,对梦窗词的创作背景、词旨推究、版本源流、文字疏证、典故探析等方面做一综合汇编,为欣赏梦窗词和研究其艺术风格及在词学史上的地位作资料参考。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阮籍集校注(典藏本 套装上下册)》是陳伯君先生的遺著。陳伯君名紹功,以字行,湖南湘潭人。一九二○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在校時曾師事黃侃、黃節、馬敘倫、吳梅諸先生,畢業后從事教育、新聞等工作,性耽文史,長于詩詞。在本書之前,阮籍作品向無詩文合集的校注本,唯《詠懷詩》部分有黃節等人的注本行世,本書是首次對阮籍詩文進行逐篇校勘和注釋的整理本,其中引用大量手史料,既能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
本书为 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 中的一种,系对王阳明诗歌的全面汇集整理。王阳明是明代伟大的思想家、 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儒家心学流派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出色的文学家,留下了大量诗文作品。对其诗词作品,学界以往关注还不多,本书系对王阳明的诗歌集中进行编年、校勘、注释、集评、辑佚等系统整理,全面总结了他的诗歌成就,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既给学界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文本,也可让普通读者领略古典诗词之美。
一代才女李清照,因其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际遇,创作出非凡卓异的文学作品,百代流传,千载景仰。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风幽婉缠绵,感情浓挚,音律和谐。《李清照集笺注》是著名学者徐培均先生倾力之作,被海内外知名学者称为笺释李清照集的 权威性 著作。徐培均先生广泛吸收前人对李清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借鉴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注》一书,另外在版本、考证、编年、补遗等方面下功夫,重新辑校李清照的作品,将她的诗、词、文汇成一书。对于*负盛名的词作,首次选用罕见的明汲古阁未刻词本作底本,校本则采用同样罕见的清汪玢辑、劳权手校本和清沈瑾钞本等。同时对诗、词、文作品尽可能作了考证编年,辨析原委,理清脉络,纠正讹误,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原作。书中还收录了历代对李清照的评论资料和新撰的年谱。本书以收罗完备,笺
《女诫》七篇言简意赅,针对女性在传统社会处于弱势地位的特点,教导妇女以谦敬守礼、贵柔处顺的方式立身处世。按照班昭在序言中的说法,此书是为了教导自己的女儿而创作的,希望她们出嫁之后能谨言慎行,免遭耻辱。班昭以女性的身份,首倡基于儒家立场的女教思想,开启了后世女性创作同类作品的风气。这些由女性编撰的著作作为传统社会女子教育的教材读物,基本奠定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伦理价值观念,对千余年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尽管其观点存在时代局限性,然其所提倡的 卑弱 谦顺 执勤 等德行在过去帮助了女性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中以退为进,安身立命,同时对于现代读者在和顺夫妻关系、构建和谐家庭方面也能起到正面的启发作用。 《闺范》一书共四卷,*卷为嘉言,摘录了四书五经以及宋代以前的著述中关于女子教育的经典文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内容包括二大部分:*部份是作品的编年笺校。这是根据各种版本和有关文献,将姜词作了编年,校勘异文和笺释词语。第二部份是《辑传》、《辑评》、《版本考》、《各本序跋》、《行实考》、《集事》、《酬赠》等,特别是《行实考》,对研究姜氏生平、交游及其著述有参考价值。*后所附《承教录》,是对书中有关资料和论点的补充。这是一本广征博引、考证详明的著作,为研究姜白石作品及其生平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资料。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留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名。它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题,实际记述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种种传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贪得无厌、腐化堕落的面目和生活,可与《魏书》《北史》相证,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范祥雍先生费积年之功对其进行整理,成《洛阳伽蓝记校注》一书,注释详实,有助于佛教史、地理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本版吸收了近年来读者提供的建议,改正了一些讹误。
《列子集释/新编诸子集成》所收子书与旧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还有不少读者提出意见建议,帮助我们修订完善这套书,在此谨致谢忱。 《列子集释/新编诸子集成》目前以平装本行世,每种单独定价。近期我们还将出版精装合订本,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本书是对清代马时芳正续《朴丽子》进行校注的古籍整理作品,正续共十九券。马时芳(1762-1837),名时芳,字诚之,号平泉、见吾道人、澹翁等。清乾嘉时河南禹州人。心学家,夏峰北学的后劲。《朴丽子》是马时芳著作中流布*广、声名*盛的一部,受到周作人激赏。内容庞杂,贯通古今,从历史人物事件到街谈巷议,农圃樵牧,等等,从细处着眼,将其心学思想贯注于寓言形式之中,以期唤起人情物理之思。郑州大学张艳副教授将正续两编合而为一,进行了标点、校勘,并注释了文中的典故、生僻字词,对读者阅读、理解本书有很大帮助。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赋体创作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以明末娄东张氏所刊《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司马文园集》为底本,校以《司马长卿集》《史记》《汉书》《楚辞后语》《古文苑》《艺文类聚》《玉台新咏》等文献,收录赋6篇、书2篇、檄1篇、难1篇、符命1篇、自叙传1篇、琴歌2首,逐一作题解、校勘、注释;书末附 残句 、《史记?司马相如传》(节录)、张溥《司马文园集题词》;书首《前言》对司马相如的生平、成就及后人争议作了简明扼要的总结。本书资料丰富、校注详明,是研读司马相如作品的重要参考。
张伯行编选之《唐宋八大家文钞》,以 醇正 二字为标准。共十九卷,收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的文章共316篇。特点:一、规模适中,简明精要,适合初治古文者阅读。二、八大家之名篇大半网罗其中(苏洵仅2篇),一编在手,可览精华。三、篇末集诸家评语,除编者自抒己见外,兼采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三家之说。此书以《丛书集成初编》本与《正谊堂全书》续刊互校,并参校以八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