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成书于1世纪左右,是中国古代东方数学的代表作,历来被视为 算经之首 。它确立了中国古典数学的基本框架,规范了中国古典数学的表达方式,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和东方的数学。 《九章算术》是以应用问题解法集成的体例编纂成书的,其基本形式是 问(题目)、答(回答)、术(算法) 全书246问,分属于53种算法。 卷一方田,主要讲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 卷二粟米,主要探讨依各种谷物的交换率而相互推求的比例算法。 卷三衰分,即按比例分配。衰分讨论成正比关系的量,而返衰则讨论成反比关系的量。卷四少广,讨论由已知面积反求边长或周长。其中使用了开平方或开立方的算法。 卷五商功,讨论各种柱、锥、台体的求积。核心是四棱锥体积的计算,它奠定了中算家多面体体积理论的基础。 卷六均输,探讨由正、反比关系复合而成的分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此次以乾隆本与过去从未刊刻过的原始抄本为底本,由吴应寿教授校点。
《慎子》为先秦典籍中渊源有自、流传有序之书,是研究先秦至汉代的黄老道家思想与先秦法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现存《慎子》仅有《威德》《因循》《民杂》《知忠》《德立》《君人》《君臣》七篇。对其著者、流传与真伪情况,历来有不同说法。此次注译,作者以其《慎子集校集注》为底本进行注译。其集校集注本以清钱熙祚《守山阁丛书》本为底本,参考采用《群书治要》本、《说郛》本、《百子全书》本等十余种重要的校本及注本,对于广大读者而言,具有极高的资料参考价值。此次收入 三全 本,在原书基础上进行改造,简化 校 而加强 注 ,增加了对相关名物典故、疑难字词等的注释,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太白阴经》全称《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是唐代百科全书式的一部兵书。全书共十卷一百篇,内容包罗万象,从心术到谋略,以至治军、选
晚清民国词学一代宗师朱祖谋编选的《宋词三百 首》,是一部既体现其词学倾向又在词学普及方面产 生重大影响的宋词选本,与《唐诗三百首》合为双璧 。书以浑成为入选标准,选录两宋近九十家词人三百 馀首佳作,乃词学入门之书。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魏何晏《论语集解》是《论语》现存最早的完整注本。 但单注本《论语集解》在中国早逸,后世人多从邢昺《论语注疏》所引而略窥何注面貌。此正平板《论语集解》之所以重要,在于所用底本非自皇侃《论语义疏》或者邢昺《论语注疏》截录,而是地地道道的单注本,有其独立的版本价值。 又因何晏身处三国魏,离后世所谓《论语》古注时代相去不远,故孔安国、马融、郑玄、包咸、
《历代名画记》全书十卷:前三卷共十五篇,具有总论性质,主要内容为画学和画论,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理论、名作、技法、装裱、画具和鉴赏等方面,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论述。后七卷所占篇幅较大,按时代顺序列画家小传。纵观全书,《历代名画记》几乎涵盖了古代绘画艺术在当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叙源流、论技法、谈师承关系的渊源、书画收藏装裱的知识、记录各地寺观壁画、著录历代的珍图秘画等等,还有采用夹叙夹议的评论方式介绍各时期画家的经历、风格及其作品,既有引用前人评论,又融合个人独到的见解,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更加丰富、立体的艺术发展图景。 唐代书画家兼鉴赏家张彦远所著得《历代名画记》,是一部比较完备研究画史的论著,具有贯通古今的绘画通史性质,同时也阐发作者的观点和褒贬意见,具有史学家客观公正的学术意
本书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合订本。两本兵书都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经典。《孙子兵法》全书十三篇,用极为精简的文字阐述了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揭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提出诸多精辟的用兵法则。《三十六计》分成六套战计,每套战计下包含六条小计,从而形成三十六条计策。每条计策都使用《易经》上的话来解释,体现了刚柔、奇正、进退等思想。两本兵书所论述的兵法谋略,蕴含朴素的辩证法思维,达到了哲学的高度,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近代古文家叶玉麟先生翻译《孙子兵法》,出版《白话译解孙子兵法》,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释读国学经典的典范,当时受到欢迎,可惜后来湮没无闻。本书对该书重新出版,对内容做了一些校正。另外聘请文史作者为《三十六计》翻译作注。让读者轻松读懂两本兵书。
《静坐要诀》与《摄生三要》是明代传奇学者袁了凡的两部养生学专著。前者讲述静坐的方法,后者总结了聚精、养气、存神的要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诊疗法-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 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先生对二书作了导读与整理,且根据自身的静坐经验,撰写了 静坐入门 置于书前。附录袁了凡论静坐书信与《六妙法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节选),使本书更加完备。 我社在2013年出版过《袁了凡静坐要诀》,2018年出版了该书的增订本,此次是在增订本的基础上又作了增补。
《帝鉴图说》是明代大臣张居正编给小万历皇帝看的一部图画书。书名 帝鉴 ,取自唐太宗 以史为鉴 之意,表明图书的内容主要是用来给帝王作为借鉴的; 图说 则表明本书是有图有解说的。图书内容分为 圣哲芳规 和 狂愚覆辙 两大部分, 圣哲芳规 是历代皇帝的好故事,让小皇帝奉为楷模,共九九八十一个,因为 九 为阳为善; 狂愚覆辙 是历代皇帝的坏故事,让小皇帝引以为戒,共六六三十六个,因为 六 为阴为恶。每个部分末尾都有一段述语,总结大意。 全书一共一百一十七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段原文,配有一幅表现故事内容的插图,然后辅以故事的白话解说,偶尔也有关于人物和事件的评论。故事涉及古代五十四位皇帝,其中好故事多的是唐太宗,一共有十三个好故事,其次为汉文帝、宋仁宗,各七个好故事;坏故事多的,秦始皇、汉成帝、宋徽宗并
《韩诗外传》是汉代韩诗学派创立者韩婴的著作,也是汉代今文学派三家诗硕果仅存的《诗经》学著作。全书一共十卷,三百零八章,从经书、诸子及史书等文献中择取三百多则轶事古语,记录了远起上古,下至西汉初年二百多个历史人物。在记叙之后,常于末尾引用《诗经》的篇章总结和照应前文。《韩诗外传》虽是一部经学著作,与其说《韩诗外传》是采取杂说,推衍《诗经》诗义,不如说是用《诗》,所引《诗经》诗句是对所述古事古语在 经典 中的一个佐证。王世贞评价说 《韩诗外传》杂记夫子之绪言与诸春秋战国之说,大抵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 ,是对其所做的允当的评价。
龙榆生先生一生研制词学,与唐圭璋、夏承焘二先生相比,其在词的声律之学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唐宋词格律》详细讲解了唐宋词中较为常见的百余个词牌,说明词牌之来历及所属宫调,指出其适宜表达的情感类型,详析其定格、变格之平仄声律。对各个词牌之定格、变革,均列举传世名作,以便使人获得感性认知。所以,此书即为唐宋词格律之书,也可作为唐宋词选本来使用。此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性,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广受到词学研究者和填词爱好者的欢迎。
该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中古史研究之力作。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提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
该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原乃为初治中古政治史者,读资治通鉴之参考书。分上中下三编,从统治阶级之氏族、政治党派之分野、外族盛衰三方面论述唐代政治史,是后人治中古史之作。
《小学集注》,又称《小学句读》,南宋朱熹、刘清之编撰,明陈选集注。 中国教育从上古就有小、大学之分,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是先秦以来中国儒学教育的基本制度。小学又称蒙学,即启蒙、蒙养之学的意思。上古的小学教育教材本包括大量伦理道德和修身养正等方面的内容,却因时代的变迁已久失其传。唐以前的小学教育教材以识字字书为主,包含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到了宋代,随着大、小学分级教育及官、私立各类小学的日趋普及,恢复上古以儒家思想伦理为重要特色的小学教育教材体系成为有识者的共识。 朱熹有感于上古小学教育教材 散见于传记,未有成书 ,力图恢复古小学之貌,与刘清之一起辑成《小学》一书,实乃古代儒家教育教材体系的复古补阙之作。《小学》既是学童初学的入门书籍,又是成人存心养性的性理修己之书,问世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泛,是曾国藩一生主要的治家、治学、育儿、孝道等方面的生动反映。此次新版收录文章如下:其一,曾国藩写给其祖父母、父母、叔婶的全部家书,计76封,体现了曾国藩的孝道思想;其二,教育子女修身、学习、处世等方面的书信,即 家训 ,计188封。曾国藩所写家书有1500余封,百余万字,我们从中精选了264封。本书是曾国藩所写家书中的精华。
《寒柳堂集》收录陈寅恪先生的《论〈再生缘〉》《韦庄秦妇吟校笺》《狐臭与胡臭》《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等十余篇非常重要的论文,并且附有《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增补)》等。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赋体创作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以明末娄东张氏所刊《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司马文园集》为底本,校以《司马长卿集》《史记》《汉书》《楚辞后语》《古文苑》《艺文类聚》《玉台新咏》等文献,收录赋6篇、书2篇、檄1篇、难1篇、符命1篇、自叙传1篇、琴歌2首,逐一作题解、校勘、注释;书末附 残句 、《史记?司马相如传》(节录)、张溥《司马文园集题词》;书首《前言》对司马相如的生平、成就及后人争议作了简明扼要的总结。本书资料丰富、校注详明,是研读司马相如作品的重要参考。
《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他一生言行的忠实写照。全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等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有墨子早年 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的儒家痕迹,对后来各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从《尚贤上》到《非儒下》共二十四篇,系统反映了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重点部分;《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宝贵资料;《耕柱》至《公输》五篇是墨子言行记录,体例与《论语》近,乃墨子弟子所辑录,是研究墨子事迹的手资料;《备城门》以下二十篇(含已佚九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是研究墨家军事学说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