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灯余话》是明初重要的文言传奇小说集,共四卷,二十篇。因《剪灯余话》是《剪灯新话》的续书,后世多关注《剪灯新话》,对《余话》不怎么重视,其实,与《剪灯新话》相较,此书不遑多让,对明代中后期传奇小说及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乃至于清代《聊斋志异》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远播海外。 《剪灯余话》一书仿瞿佑《剪灯新话》,取元末明初事实,以爱情故事为主,杂以幽冥灵异人物。卷一《长安夜行录》、卷二《鸾鸾传》、卷三《琼奴传》等,直写封建社会政治黑暗与礼教残酷的罪恶,并肯定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民主精神。卷一《何思明游酆都录》、卷四《泰山御史传》以阴间地府各种丑恶现象,抨击现实官场,劝人弃恶从善。卷二《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卷四《江庙泥神记》则写人与鬼神恋爱的故事。《剪灯余话》不论在
回文,亦称回环,是正读反读都能读通的句子,是一种修辞手法和文字游戏。回文诗,就是使用了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桑世昌《回文类聚》分为四卷,卷一为苏蕙《璇玑图》及其各类读法,卷二为诸家杂著,收录 盘中诗 鞶鉴图 等回文诗图,卷三辑录各家所作回文诗,卷四辑录各家所作回文词。清初,朱象贤重刻此书,并辑有续编十卷,附于桑世昌原著之后。据朱象贤所说,其妻胡慧藏有回文钞本二册,加以留心求访,共得图八十九幅,诗二百三十二首,词二十二首,赋一篇,厘为十卷,作为续编。此为清康熙中朱象贤原刻本。
东坡七集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苏轼的诗文集110卷。包括《东坡集》40卷,《东坡后集》20卷,《东坡奏议》15卷,《东坡外制集》3卷附乐语,《东坡内制集》10卷,《东坡应诏集》10卷,《东坡续集》12卷附校记。从文学的角度看,价值较高的在前,后续三集,基本上包括了他的诗,词,散文,书简,序论等。前后两集编定时间较早,比较可靠。今存较早的七集本,是明成化四年(1468)江西吉安府程宗刻本 清光绪年间,有缪荃孙校刊本 民国年间有《四部备要》本。
《十三经注疏》是中国古文献的基础典籍,《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等五经注疏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在五经注疏的各种版本中,清阮元刻本体例较为完备,影响亦较为深远(至今仍为学界通行本)。之前已影印出版了《阮刻毛诗注疏》一种,此次拟将其余四种同时印行,组成完整的《阮刻五经注疏》丛书。
《敦煌遺書書法選集》擬刊布400餘件書法水準高超或具有書法史意義的敦煌遺書,其中絶大多數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少量選自中國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藏較有書法特點的部分敦煌遺書。時代涵蓋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吐蕃占領河西時期和歸義軍時期,跨度達600餘年,以大量樣本清晰地反映了中古時期中國書法的演變。印刷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圖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攝高清數位圖片,版面設計賞心悦目。入選的敦煌遺書均全卷影印,相當於刊布了一大批文獻的清晰圖版,部分地滿足了敦煌學界使用敦煌遺書彩色圖版的需求,在書法價值之外兼具一定的文獻價值。本書附有各寫卷簡明提要,著録名稱、卷次、著譯者、外觀基本特徵、抄寫年代、重要題記勘記等内容,爲讀者深入瞭解各件敦煌遺書的價值提供了便
《敦煌遺書書法選集》擬刊布400余件書法水準高超或具有書法史意義的敦煌遺書,其中絶大多數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少量選自中國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藏較有書法特點的部分敦煌遺書。時代涵蓋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吐蕃占領河西時期和歸義軍時期,跨度達600餘年,以大量樣本清晰地反映了中古時期中國書法的演變。印刷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圖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攝高清數位圖片,版面設計賞心悦目。入選的敦煌遺書均全卷影印,相當於刊布了一大批文獻的清晰圖版,部分地滿足了敦煌學界使用敦煌遺書彩色圖版的需求,在書法價值之外兼具一定的文獻價值。本書附有各寫卷簡明提要,著録名稱、卷次、著譯者、外觀基本特徵、抄寫年代、重要題記勘記等内容,爲讀者深入瞭解各件敦煌遺書的價值提供了便
《春秋繁露》又名《董子》,乃西汉一代儒宗董仲舒(约前一七九 前一〇四)之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其政治哲学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糅阴阳五行学说之思想体系,同时也反映出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基本面貌。梁启超谓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 《抱经堂丛书》本堪称迄今为止《春秋繁露》各版本中的刻本,历来颇受重视和好评。郑珍在《题移写〈春秋繁露〉卢氏校本》中曰: 卢绍弓复加考核,尤极精详。 李慈铭云: 阅《春秋繁露》,抱经堂本,凡十七卷八十二篇,为足本。 耿文光谓: 卢校本甚精,而脱文衍文尚多,疑误处亦复不少。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在《春秋繁露》条中注明: 抱经堂刊本善。 顾廷龙的《春秋繁露跋》指出: 嘉靖本及《汉魏丛书》本,卢抱经皆校过,其佳处已采入校本中。天启本亦曾手校,已由八千卷楼归江
本书据明万历刻清乾隆鲍氏知不足斋印本影印,西汉刘向撰,明代仇英绘,汪道昆增辑,共十六卷。《列女传》一书,面世于西汉,叙述先秦至西汉中期一百余位女性人物的事迹。一般认为,其作者为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民国著名学者罗根泽判断原始文本并非出自刘向之手,刘向只是勘谬校字,整理排序。无论如何,《列女传》开启了中国古代 类传 传统,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体学价值。万历时,安徽歙县人汪道昆在宋本基础上,对《列女传》进行增删,删去 孽嬖 ,又增加一些人物(增辑人物均出明代,而以歙郡居多。一郡之中,又以汪氏、程氏为主)。人物自 有虞二妃 起,至 熊烈女 止,为十六卷。每则人物故事配一插图,共计三百余幅。
上海图书馆藏是国内第二大馆,有古籍善本178000册,其中经题跋者多达1700余种,内容涉及藏书之源流,刻印之精粗,流传之多寡,价值之贵贱,乃至与书籍相关的友朋交往,经济生活。这些未经发表者为多;即使已见于刻印者,也常有因刊刻时出现讹夺或业经作者增删而与原书所题存有差异,2013年辞书社将该馆善本题跋以四色彩印影印出版,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原始文献。为进一步为读者提供方便,同时提高古籍普及性,作者陈先行、郭立暄将原有《真蹟》全部进行识读点校,并将多年来的研究考据成果《版本考》附于书末,供广大读者参考。
司马光撰《资治通鉴》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经事纬,要言不烦。又参校所采诸书异同,为《考异》三十卷,明所以去取之意。元丰七年(1048)奏进,元祐元年(1086)下杭州镂版。至宋元之际,胡三省为之作音注。此为胡注传世*刻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注文小字双行。四周双边,版心黑口,双鱼尾,上记大小字数,下记刻工名。框高二十二点五厘米,宽十四点五厘米。刻工有付友实、江君美、江叔度、叶清甫、胡时中、刘仁甫、虞以德、陈以敬等一百八十余人,开版字体为元代中后期建刻风格。上海图书馆所藏元刻初印本原装一百五十册,计九千五百九十一叶,自首彻尾,无一补版。文字清晰,内容无缺,今为完本仅存,足资考索。故而以原书扫描影印,使读者得见元本真面。
《紫钗记》系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临川四梦 之一,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其主要情节为: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着,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此本为明万历时期刊本,其中木刻版画为明代版画的精品。
《敦煌遺書書法選集》擬刊布400余件書法水準高超或具有書法史意義的敦煌遺書,其中絶大多數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少量選自中國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藏較有書法特點的部分敦煌遺書。時代涵蓋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吐蕃占領河西時期和歸義軍時期,跨度達600餘年,以大量樣本清晰地反映了中古時期中國書法的演變。印刷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圖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攝高清數位圖片,版面設計賞心悦目。入選的敦煌遺書均全卷影印,相當於刊布了一大批文獻的清晰圖版,部分地滿足了敦煌學界使用敦煌遺書彩色圖版的需求,在書法價值之外兼具一定的文獻價值。本書附有各寫卷簡明提要,著録名稱、卷次、著譯者、外觀基本特徵、抄寫年代、重要題記勘記等内容,爲讀者深入瞭解各件敦煌遺書的價值提供了便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实际是由明朝叶昼托名李卓吾对《西游记》进行的评点。他的评点理论虽不及金圣叹全面系统,但他上承李卓吾,下启金圣叹,对《西游记》的奇幻性格,提出了独特见解。其批评文字要言不烦,点到为止,却能够直指精髓,发人深思。此次以河南省图书馆藏明刻本原书扫描影印,并且潘建国教授作序导读,供读者参考。
《敦煌遺書書法選集》擬刊布400餘件書法水準高超或具有書法史意義的敦煌遺書,其中絶大多數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少量選自中國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藏較有書法特點的部分敦煌遺書。時代涵蓋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吐蕃占領河西時期和歸義軍時期,跨度達600餘年,以大量樣本清晰地反映了中古時期中國書法的演變。印刷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圖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攝高清數位圖片,版面設計賞心悦目。入選的敦煌遺書均全卷影印,相當於刊布了一大批文獻的清晰圖版,部分地滿足了敦煌學界使用敦煌遺書彩色圖版的需求,在書法價值之外兼具一定的文獻價值。本書附有各寫卷簡明提要,著録名稱、卷次、著譯者、外觀基本特徵、抄寫年代、重要題記勘記等内容,爲讀者深入瞭解各件敦煌遺書的價值提供了便
本书是作者 采辑清代诸大家名著 而成,凡 二十卷。作者有 感于忠孝节烈之事久被湮没,尝于流览群书之际,随手摘录有关内容,久而成是帙 。唐之郑虔尝以 荟蕞 二字名其书,言多小碎之事,俞氏袭用,实为自谦。是编约成于光绪间,凡四百余则,约二十万字。内容专载忠孝节义可歌可泣之事 , 于烈妇、贞女、忠臣、隐士之举倍加赞赏,而于质疑之处,细加考证。
昔在元圣,强着玄言。权舆真宗,启迪来裔。遗文诚在,精义颇乖。撮其指归,虽蜀严而犹病;摘其章句,自河公而或略。其余浸微,固不足数。则我玄元妙旨,岂其将坠?朕诚寡薄,尝感斯文。猥承有后之庆,恐失无为之理。每因清宴,辄叩玄关。随所意得,遂为笺注。岂成一家之说,但备遗阙之文。今兹绝笔,是询于众。公卿臣庶、道释二门,有能起予,类于卜商铁疾,同于左氏渴于纳善。朕所虚怀,苟副斯言,必加厚赏。且如谀臣自圣,幸非此流。县[悬]市相矜,亦云小道。既其不讳,咸可直言。勿为来者所嗤,以重朕之不德。
《孔子改制考》是一部变法理论著作。在它的序言集中表达了康作书的目的,用大同社会代替封建专制统治,向封建社会提出了挑战,振聋发聩。其次,在书中,康有为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表现了民主自立的思想。康有为认为,人类大同理想要到遥远的太平盛世才能实现, 方今为 据乱之世 ,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 然而,康有为并不是消极地等待大同之世,而是主张积极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