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诂训传二十卷,(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释文,宋刻巾箱本。本书是现存完整的《诗经》注本,全书以解释字义为主,其章句训诂大抵取自先秦典籍,保存了许多古义。东汉时,郑玄为之作笺,唐代孔颖达进一步疏解《毛诗》《郑笺》,作《毛诗正义》,使《毛传》在经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陆德明博采汉魏六朝诸家训诂资料,成《经典释文》。约从南宋起,《经典释文》中的各部分被分别辑入各部经传的注疏中,今本《毛诗正义》中辑有陆德明的《音义》。此书钤 汪士钟 阆源真赏 铁琴铜剑楼 祁阳陈澄中藏书记 等印,今藏国家图书馆。
本书含《新镌工师雕斫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三卷,附《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一卷、《秘诀仙机》一卷,明午荣汇编,章严同集,周言校正。卷一先述鲁班仙师源流,然后述人家造屋主体部份及主要工序,附及王府宫殿、寺观庵堂等同类部分;卷二述人家居宅之附属部份建造,如仓廒、钟楼、六畜厩栏等,以及床、屏、棹、椅等器物制作;卷三述门墻须正及其与周边环境如道路、水池、山石等相互关系,图文并行。全书所述,尤其是一、三两卷,以禁忌、风水为主,制作则略列格式而已。然所及诸法式,如鲁班真尺、断水平法等;所列之格式,如正三架至正九架堂屋规制等;所引与营造有关之俗诗俗文,以及有关相宅卜地之要领等,亦有以考见明代江南民间房屋修建规制、习俗等。其中卷三即建造各类房屋的吉凶图式七十二例,每半页六幅插图,上图下文相配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是世界上*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被欧洲学者称为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此次影印明崇祯十年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曹植是在中国文学史中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家,特别是他的诗歌创作,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留下了《白马篇》《七哀诗》等名作。现藏上海图书馆的宋刻本《曹子建文集》,属海内外孤本。此本刊印精良,《铁琴铜剑楼藏书目録》称之爲 板刻精妙,字大悦目 。书中钤 华亭朱氏 朱文石史 书史之记 子孙永保 周印良金 毘陵周氏九松迂叟藏书记 我法斋 虞山瞿绍基藏书之印 恬裕斋镜之氏珍藏 古里瞿氏记 菰里瞿镛 铁琴铜剑楼 子雝金石 瞿秉冲 瞿润印 瞿印秉渊 良士眼福 瞿啓甲 绶珊经眼 杭州王氏九峰旧庐藏书之章 诸印,明朱大韶旧藏,后迭经明周良金、清瞿氏铁琴铜剑楼、王绶珊递藏,翁同龢、傅增湘和王文进等均曾经眼过该本,洵为可珍。
《千字文》言简意足,为之注解者代不乏人。清代最为流行的《千字文》注本,当属汪啸尹、孙谦益的注本。此书所收《千字文注》,卷端题 武林孙吕吉谦益氏参注 ,知亦为汪啸尹、孙谦益一系注本。此本将《千字文》分为五章,但第五章仅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一句,因此实际是将《千字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自 天地玄黄 至 赖及万方 ,主题为天地人之道;第二章自 盖此身发 至 好爵自縻 ,主题为君子修身之道;第三章自 都邑华夏 至 岩岫杳冥 ,主题为历代京都;第四章自 治本于农 之 愚蒙等诮 ,主题为君子处于下位之处身治家之道。其注文详尽通俗,极便初学。 《千字文》除蒙书属性外,因其用字均不重复,所以又常成为书法的范本。此书收录的《百体千字文》,书前有 太极 龟书 河图 古文 等名目,核其内文,则为以每种书体书写千字文两句,共计一
學,爲雜家之始祖,是研究周秦思想文化的寶藏。。《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众宾客纂集而成,吕不韦是召集人,也是组织者。《吕氏春秋》成書後,漢代多人爲之作注,現存早的注本是漢代高誘《吕氏春秋訓解》,早的刻本是元代至正六年(一三四六)嘉興路儒學刻本,簡稱元刻本或元本。本书据上海图书馆藏元至正本影印出版,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为研究和阅读《吕氏春秋》提供了一套优秀的古籍。
《穀梁传》成书于汉代,自汉宣帝倡导迄于魏晋,注讲者仅有尹更始、唐固、麋信、孔衍、江熙、程阐、徐仙民、徐乾、刘兆、胡讷、段肃等十余家,范宁有感于其注讲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不可观,又引《左传》《公羊传》以解此经,文义违反,颇不利于后世,遂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采诸儒同异之说,又参与二三学士及诸子弟各记所识,并言其意,而成《春秋穀梁传集解》,是今存*早的《穀梁传》注解。唐太宗时,杨士勋辅助孔颖达等撰修《左传正义》,乃以一人之力为范注作义疏,分肌擘理,刊削繁复,文清义约,对《穀梁传》作了第二次系统整理与研究,终成《春秋穀梁传注疏》一书。范注与杨疏为穀梁学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穀梁学的学术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着中古以前《穀梁传》一经的研究水平。今据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本书为现存*早的刻本即元大德刻本,原书印刷优美,流传清晰,数易藏主,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从香港购回,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梦溪笔谈》共分26卷,内容包括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史通》是中国*部系统的史学评论专著,共20卷,分为内篇10卷36篇,外篇10卷13篇。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尤其强调史家须兼具 史才、史学、史识 ,是对唐以前中国史学的*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因而拥有极高史学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史通》的宋刻本已不可见,留存至今的*早的版本是明刻本。此次影印的底本,乃明张之象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迭经名家收藏。今按原书扫描,影印为平装本,以飨广大读者。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七九),诏诸儒会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其后所纂之书,名目歧出。盖就帝制所韪之说,纂为一编《白虎通德论》疑原作《白虎通》、《功德论》二书。《通义》著其说,《功德论》志其事,《通义》非一人所成,《功德论》乃孟坚之笔。是书《隋志》、《唐志》俱云六卷,宋《崇文总目》、《中兴书目》作十卷,此本凡十卷为大德九年无锡州学所刻,首叶版心镌 平江何永言刊 。中多缺字,已经前人补写。今据上海图书馆藏本扫描影印。
《尚书》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经典作品,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主要记录当时的帝王言论、政治制度及重大的历史事件。由于《尚书》文字佶屈聱牙,非常难懂,所以,自汉代时,便不乏学者为之作注。在历代数量繁多的注本中,南宋学者蔡沉所作《书集传》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书集传》,又名《书经集传》、《书经集注》,《书蔡传》,共六卷。蔡沉为朱熹晚年高足,《书集传》的写作,就是在朱熹授意、在朱熹未完稿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说,《书集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朱熹在研治《尚书》方面的心得体会。此次整理,以宋淳祐十年上饶郡学吕遇龙刻本为底本,以元德兴堂刻本、南涧书堂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参校以元儒陈栎《书集传纂疏》与清官修《书经传说汇纂》。
清邓承修撰,据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安雅书局刊本影印。六卷,卷末有《跋》。上起清同治十三年(1874)正月十二日,下迄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初四。奏稿包含 论闱姓赌捐和吏治、考场积弊,弹劾李瀚章、崇勋等内容。
许嘉璐主编的《石屋余渖石屋续渖(精)》为《马叙伦全集》的一册,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掌故,颇具史料价值。两书收入民国丛书,后又有上海书店单行本。此次排印,根据上海书店单行本整理,并参校民国丛书本。
《善本书所见录》著录曾经罗振常目验过的近六百种善本书,计宋刻本79种,元刻本121种,明刻本220种,清刻本47种,稿本14种,抄本99种,校本7种,活字本6种,和刻本3种。 本次整理,是以绍兴天泉山房所藏《善本书所见录》誊抄稿本6册为底本,遵原有分册,新整理稿分经、史、子、集、总集五卷,将原末册题“善本书题跋”12篇,编为“善本书所见录补”,置于前五卷之后。又经整理者历年收集辑存罗氏书跋26篇,增补了《善本书所见录》和《天一阁藏书经见录》之阙。
作者夙有改良风俗之志,认为要理解并改良当时的风俗,不可不先述古俗。书中将黄帝以前至明朝的历史,分为浑朴、驳杂、浮靡、由浮靡而趋敦朴四个时代,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古俗, 正风俗以正人心,或亦保存国粹者之所许也 。《 中国风俗史 》初版于 1911年,是中国社会史*部专著,具有开拓之功,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三余札记 》由刘文典编写而成,其书以庄子、韩非、淮南子为主要线索,并发表了作者的观点,是一本作者对历史文人的随笔。 本书内容 通俗易懂,是一本价值极高的古典哲学文集,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
梁启超著,据一九二二年商务印书馆刊本影印。 1921 年秋冬,梁启超在南开大学讲授 中国文学史 时的讲稿经过修改,于 1922 年由商务印书馆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名出版。书中介绍梁启超史学理论的具体思想: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史之改造 说史料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 史迹之论次 ,对史料的重视和强调是这部书的*主要特征。
《沈翊清东游日记》,据清光绪二十六福州刊本影印,一卷,扉页有陈宝琛题签,卷首有谢章铤《谢赌棋师赐札》,戴鸿慈《序》,孙诒让《序》。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沈翊清东渡日本,深度考察了日本近代化建设成就,主要涉及军事教育建设,或参观学校,或考察军队,或参观兵工厂, 实地参观了几十所军校和普通学校 ,此外还还考察了经济、社会、交通等方面的建设。 《周肇祥东游日记》, 1926年周肇祥东游日本所作。此行是为在日本筹备举行 日华联合绘画展览会 (即中日第四次联合绘画展)。日记记录时间上启1926年6月3日从北京登车启程,下迄7月26日回到北京,共计53天的东游之旅。周肇祥除了记录参与布展外,闲暇时间以游玩会客为主。对日本的民风,井然的秩序触动很大。
秋瑾之女王灿芝编。据一九三四年中華書局刊本影印。文前有邵元冲《邵序》、沈芝瑛《沈序》,辑录秋瑾遗稿计传记四首、诗百余首、词三十余首、歌二首、杂文八首、译著一首,此外还有补遗、秋侠遗诗和秋侠遗文各一。后有《附小侠诗文草》,包含王灿芝小传及其诗词杂文。
《黑奴吁天录》即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林纾译此书时,正值光绪辛丑年( 1901年, 辛丑条约 签订之年),译者 触黄种之将亡,因而愈生其悲怀 ,所作序及跋也是有感而发,以期以《黑奴吁天录》一书, 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 。《黑奴吁天录》根据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而成。该作品的主题思想就是呼唤中国人民警醒起来,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平等而奋斗。
一部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十六章,前有王国维《序》,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宋金元戏曲的渊源、流变、体制、作家、作品等有关问题,对宋以前、元以后的情况以及元代的南戏也附作介绍,是较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论著。
本书据一九一八年刊本影印,周作人著。一九一七年,周作人在北京大学担任文科教授,讲述欧洲文学史,讲义通过整理成刊,出版《欧洲文学史》。全书共分三卷:卷一为希腊,卷二为罗马,卷三分中古与文艺复兴、十七十八世纪两部分,本书通过独特的年代视角介绍了欧洲千年文学的进程,并且表达了作者对西方文化的感性认识,成为了中国*早系统的欧洲文学史,被视为 代表着当时 欧洲 学术研究的*水平 。
《仁学》上卷,先是宣扬仁以通为*义,破人我界,破名教,是宣扬平等。其次讲仁的不生不灭,破生死界,破对待,破亲疏分别,提倡兼爱,是宣扬博爱。其三是宣扬维新,强调革新,崇奢黜俭,要求动反对静,宣扬资产阶级的观点。其四部分反对封建伦常,要破除封建等级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民主。 《仁学》下卷先是批封建专制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其次批三纲的罪恶,宣扬科学民主,这两部分是宣扬资产阶级民主。其三是提出以心力挽劫运,是唯心的空想,但这里要求破除我执,打破人我的界限,具有平等思想。其四讲进入大同,是唯心的,但含有人人得自由的思想。
英国学者甄克思于 1900 年出版的《政治史》( A History of Politics ),严复首次把 totem 一词译成 图腾 ,从此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此书讲的是政治进化史。甄克思和严复都认为,在宗法社会和国家社会(即军国社会)之间存在着一个 拂特之制 ( feudelism ,今译封建制度)的时期。甄克思在这本书中,用历史发展阶段的观点,把历史描绘成从图腾社会向宗法社会、再向军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他认为,在军国社会里,个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人民是平等的;而在宗法社会中,社会细胞由家族构成,个人归各自的宗族统辖,并受到祖法的约束,没有自由。受到甄克思这种进化史观的影响,严复认为当时的中国终于进入军国社会阶段,属于七分宗法、三分军国性质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