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 前四史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南齐书》是记载南朝齐王朝二十四年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是入梁的南齐皇族萧子显。该书初名《齐书》,北宋曾巩等校定诸史,为区别于李百药所撰《北齐书》,始以《南齐书》之名通行后世。原书六十卷,今存五十九卷。是流传至今的唯yi一部南北朝时期所撰南齐史书。 萧子显《南齐书》主要依据齐史官所修国史,对前人相关史著也有吸收。据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和《廿二史札记》的说法,萧子显《南齐书》应是沿用了檀超、江淹等所定的国史条例,而对其所立诸志与类传则有调整修改。全书含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一般认为原有《序录》一卷,现已失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齐书》,由王仲荦先生点校,宋云彬先生编辑整理,1966年前基本完成点校和编辑工作,1972年出版。点校本以商务印书馆百衲本影印宋大字
词集影印。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0首左右,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多有佳品。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纳兰性德24岁时将所作词作编选成集,名《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来汪元治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合为《纳兰词》五卷。此书有双行小字校文,校刻俱佳,版本价值较高。今据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网斋刻本线装影印出版。
《赫赫宗周 陕西青铜文明巡礼(套装上下册)》以一种新的出版体例,将陕西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按照时代和内容分成若干项:夏商沧桑、宗周与方国、分封与土地制度、军事与战争、册命与职官、礼仪制度和再启秦风,提纲挈领性地进行综述,全面反映了西周金文记录中的政治、军事、社会、礼仪、职官等各项制度。文字后有图版与说明,加强了读者对青铜器和金文反映制度的直观性。
本书收录浙江图书馆入选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下简称 名录 )的有题跋(含题记、题诗、观款等,下以 题跋 总言之)的善本七十二部,以国家名录编号先后序次。其中,00001-00007入选*批名录,00008-0001 2入选第二批名录,00013-00031入选第三批名录,00032-00033入选第四批名录,00034-00072入选第五批名录。每部书有卷端、题跋页等,并附有题跋释文,是古籍善本鉴定参考工具书,也可以提供一些稀有的名人题跋,全书彩色印刷,供学界参考。
本书选取《中国丛书综录》中所著录的部分丛书条目,对其进行详细的标注,分为编著者、内容、版本(附馆藏)等三个方面。首先对编著者的生平、履历作了详细的介绍,其次对各丛书内容进行了完整的概括与综述,也对其中所收录的重要子目内容作了介绍。再次对各丛书的版本作了例述,并对不同版本的异同作了比较。本书一方面更为深入地展示了各丛书,另一方面勾勒出了丛书发展的历程。
中国四大名著 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古典小说的合称,它们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小说类作品的z高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至今已然成为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象征性读物。 本次出版,我们精选底本,对文字进行了精心审校,保证文字内容的权威可靠。精择优秀的四大名著绣像完整版本以飨读者;内文采用繁体竖排方式,装帧采用传统的线装书工艺,配有古色古香的线装函套,洋溢着庄重古朴的美学气息,内外交相辉映,展现了本套图书独特的古典审美与阅读收藏价值。 【独一无二】本书是市场上*套整体推出的 四大名著 线装绣像函套本。 【质优】本书版本权威,大字排版,疏朗大气,每书一函,适合家庭、个人收藏、阅读。 【价廉】为让更多的读者把玩赏鉴汁浓味美的 四大名著 线装书,本书
本书取材于清代画家孙温所绘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大型册页画。原画为绢本、推篷装,画面高 43.3 公分,宽 76.5 公分,计 240 幅,现藏旅顺博物馆 , 国家一级文物 。自 2004 年始,该画册曾在国家博物馆等公开展出,是迄今可以看到的绘制年代*早、规模*、保存*完好的《红楼梦》题材绘画 ,真实再现了画作浓郁润泽、光华绚烂的色彩。此卷精选出代表性故事情节和经典画面 24图,使用全新描金工艺专利技术,还原了古画泥金勾染、华丽高贵的艺术效果,细微精妙,叹为观止。每幅图都可以把玩品赏,可以装裱观赏,极具收藏价值。 全书印制由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完成。
本书为汪荣宝研究《法言》的稿本。2013年,徐兴无先生赴台湾,获赠《法言疏证》、《法言义疏》手稿残稿之扫描件。2016年,又在国家图书馆检得汪氏《法言疏义》手稿残稿,为《疏证》与《义疏》之过渡稿。徐兴无的《汪榮寶《法言》注釋殘稿三種考》详细考证了汪荣宝研究《法言》的学术轨迹,可见从稿本到刻本衍生过程中的沿承与新变,及其学术思想的变化。
在中国韵文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接二连三,高峰迭起,名家名作,琳琅满目。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元曲是个统称,包括散曲与戏曲(杂剧),散曲又可分为小令与套曲。本书为著名学者任中敏所选编的元代散曲小令选集。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并为古代韵体诗歌的经典选本。本社为之选配插图,增加注释和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