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专门分析殷墟甲骨文构形及其形义关系的实用型字典。所收录的甲骨文全是已释字,即已经识读的甲骨文字。本字典所收字头是在《甲骨文字新编》(线装书局,2017年6月出版)一书的基础上略加增删而来,共收甲骨文已释字一千八百多个,另有重出字头三百多个。全书分栏排列字头、读音、字形、解形、释义。字头按汉语拼音音序编排,字头后列出相关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文字形并保留甲骨文字形的出处,甲骨文字形按时间和演变顺序排列。对甲骨文字形做简洁的解形释义,分析其构形及形义关系。正文前有音序和笔画索引,便于查检。
《古籍保护研究》集刊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旨在推行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为古籍保护工作者搭建一个古籍保护工作与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广泛宣传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总结先进工作经验,及时发表古籍保护研究成果,推进古籍保护工作与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本集刊刊期半年,现已出版十四辑。前十辑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自第十一辑起改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刊物所设栏目有报告与综述、探索与交流、普查与编目、修复与装潢、保藏与利用、再生性保护、传承性保护、人才培养、史事与人物、名家谈古籍、版本与鉴赏、书评与书话、研究生论坛等。本辑为第十五辑。
在中国刻书史上,山西一直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存在,可以说,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山西刻书都有它值得称道的地方。本书主要以唐末、五代、宋初至1912年之前的山西刻书(包括同一时期的稿抄本、活字本等)为研究内容,尤其突出金元时期的 平水本 和明代的晋藩刻书,并关注古代山西的其他刻书,从而全面梳理并展示古代山西刻书的全貌。全书分为四编,依次为宋辽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方志编,每编又以地域进行细分。内容除书名外,还记录有存佚状况,每种书都详细标明收藏单位(或个人)等基本信息,减少学者搜寻之苦,极大方便了学界对于古籍图书的使用需求。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全书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近三百年间的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和玄言清谈,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哲学、 、文学、美学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加上“记言则玄远冷峻,记事则高简瑰奇”,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全文文辞优美,简朴隽永,只言片语即可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可谓篇篇珠玑,对于后世文学、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著作!
《上古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及其历史演变》采用Talmy(2000)的词化理论,描写和分析了上古汉语位移事件的词化模式及其演变机制,认为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的确有 一个从动词构架变为附加语构架的过程。该过程与连动结构及其单核化过程密切相关:随着位移动词语义泛化,由位移动词构成的连动结构开始不断增加;该结构的单核化则导致了方 式动词的副词化,前位路径动词的介词化,以及后位路径动词的补语化乃至助词化。而后置方位词和空间介词的大量使用,主要是为了分担原先主要由路径动词表达的配置和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