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典收条目21939余条,550万字,收录敦煌文献(包括吐鲁番文献)中的特殊语词及疑难俗字,而以语词为主,所释对象既包括口语词、方言词,也包括有一定时代特色的名物词和佛教词汇。 详细考释其读音、意义,在释义举例时把敦煌文献与其他传世文献结合起来,互相比勘,探源溯流,力图勾勒出每一个疑难字词产生、发展、消变的历时脉络。 作者在汇集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量疑难词语进行了考释,纠正了不少相沿已久的错误校释。 本词典能解决读者阅读敦煌吐鲁番文献一般词语理解方面和疑难俗字、通假字辨认方面的障碍,并为汉语史、近代汉字的研究提供全面丰富的敦煌吐鲁番文献方面的资料。
《喻林》,明代徐元太撰,是一部辑录并汇编先秦至明代中叶文献中与譬喻有关内容的类书。徐元太(1536~1617),字汝贤,安徽宣城人。明嘉靖乙丑(1565)进士,历任知县、吏部考功主事、山东参政、浙江按察使、顺天府尹。万历十三年至十五年(1585~1587),以巡抚身份赴四川平叛,功勋卓著。后官至刑部尚书。晚年致仕,居家专心著述。 譬喻说理 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一种修辞方法。从先秦典籍到后世佛书、道论,这一方法无不贯穿其中,以精彩纷纶的妙喻,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明清时期,类书的编纂、出版、阅读均趋于繁盛。徐太元别出手眼,以 譬喻 这一特殊的修辞方法为联结点,将古代典籍中有关段落、辞句汇为一编。全书编纂历经二十多年,共120卷,约90万字,引书近三百种,范围涉及经、史、子、集及释、道诸书,蔚为大观。取 汇喻为林
《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犹侧重于军事地理。作者顾祖禹生于清初,有感于明统治者不明边防利病之处、兵戎措置之宜,而至 之恨,遂花二三十年之功终成此书。该书以明两京十三司为纲目,分历代州城形势九卷,各直省一一四卷,山川异同六卷,天文分野一卷。叙述各省、府、州、县建置沿革,疆域变迁。侧重于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迹,对景物名胜所在皆略。对旧舆地书名实错误,据正史多有订正。本书由贺次君、施和金先生整理,是《读史方舆纪要》的 个整理本。点校本以宋氏纬萧堂写本为底本,校以敷文阁本、职思堂本、邹代过校本。以历代正史、《资治通鉴》、各种地理总志、方志参校。经校勘整理,对原书的脱讹衍倒共出校勘记一千三百余条。
五代僧人可洪撰写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是一部十分重要的以收集佛典疑难俗字为主的佛教音义类书,也是研究汉文佛典文字最重要的典籍之一。《%26lt;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26gt;研究》,分上、
本書在史料内容的選擇上,儘量突出土地『制度』的相關内容,如制度的制定時間、制定者、分配方案、後續效果以及各方評論等。在史料類型的選擇上,本書考慮到私有土地的主人身份各異、佔有途徑多樣、買賣情況複雜,因此在古籍之外遺收錄了一部分今人整理的竹簡、檔案、契約等,以期動態地反映土地的實際使用情況。在史料的學術傾向上,本總部盡量收錄不同流派的論見,以體現類書兼收並蓄的價值。在史料的編排上,一般以原書為單位按照時代順序排列。本總部對於學界長期以來由於土地實際使用情況的複雜性所帶來的關於土地制度的概念及性質等具體問題的爭論,並未一一加以考證,僅作史料彙編整理工作。同時,爲配合《中華大典》輯錄原始文默的宗旨,本書在使用竹簡、契約等史料時,刪除了部分今人注釋,還望原整理者們見諒。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