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的20年间,始终紧密配合国家改革开放进程,深度参与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改革实践以及国际间的政策对话与合作,提供了大量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咨询意见。《人文学和经济学双重视野的文化研究 一书就是这些成果的一部分,它们涉及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城市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研究的国际经验、文化表达形式多样性保护、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及园区建设、重要文化街区及景观设计等话题。今天看来,它们不仅依然显现出较执着的理论探索精神,而且也是极为生动的历史写照。
本书是2009年出版的《概括的力量》的全新修订版,是 本关于概括力培育的著作。全书从概括的力量有多大,概括的层级是什么,怎么掌握概括的语言策略、思维过程,到概括在写作中的运用,明确、发展、完善了概括的思维过程,并且为概括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法。本书内容紧跟 版中学语文教材,用经典范文作为案例,并大量运用文本思维结构图,将概括的过程可视化,让读者快速提升概括的能力。
《京剧之变迁》是系戏曲理论家齐如山的作品,是《京剧之变迁》与《清代皮簧名脚简述》《谈四脚》等三种作品的合集。 《京剧之变迁》系作者通过自身在梨园中的经历,总结其所知的戏班状况、京剧中角色的变化、梨园里的规矩等信息,集于一本书中。 《清代皮簧名脚简述》以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武旦、净、丑、票友的顺序,分门别类介绍清代皮黄腔的戏曲名角。 《谈四脚》为作者漫谈谭叫天(谭鑫培)、陈德林、杨小楼和余叔岩。
《文化学轨迹》力图系统地总结文化学研究成果,梳理文化学发展的轨迹,阐述文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书力图系统全面地总结文化学的发展轨迹,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把文化学确立为一级学科,分析文化学学科体系的框架,把文化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从系统、关系、结构方面展开分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科学品格、大众导向、人文精神。
18世纪末发端于德国,随后在欧洲各地出现的浪漫主义,是一次波及范围大,影响深远,其“余波”至今尚未停息的文化思潮。其波及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诸领域,席卷了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探讨的德国浪漫派,是这个思潮的源头,特指18世纪90年代至1850年前后由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等掀起,随后又有布伦塔诺、阿尼姆、克莱斯特、霍夫曼、艾兴多夫等大批作家参与的一场文学运动。 德国浪漫派对后世有着难以估量之影响,它不仅是现代派当中诸多流派之源,更在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论德国浪漫派》是自19世纪中叶“西学东渐”以来,我国学者系统研究德国浪漫派的第一部专著。不仅对德国浪漫派的形成历史研究得十分透彻,而且将德国浪漫派放入启蒙运动、德国古典文学,以及同时代的斯拉夫语世界的文学、英语
皇甫晓涛、孟桂兰编著的《文化书写:阅读文化学概论》从规定、影响阅读行为、思考方式的潜文化阅读观念及其与阅读方法的内在联系入手,建构了现代阅读的范畴和体系,并从文化视野、阅读心态、思考环节、教育过程以及文化、社会角色各方面较为全面地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效应、功能及其与创造活动隐秘、复杂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现代阅读学实践性、综合性、工具性与创造性融为一体的学术品格。全书深入浅出,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及诸多相关人文学科成果为理论依据,以广大青少年及青年学生、学者为思考对象,以著者及其周围学者群为个体借鉴、感受基础,以人的发展及其创造活动为思考核心,将阅读作为一个文化活动过程,对其功能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描述。有宏观视野的扩展,思考方式的转换,也有细致入微的描述和诱导。《文化书写:阅
JohnG.Blair(布莱尔)编著的《西中文明比照(附光盘第3版)》从中西文明两大体系的核心观念入手,跨文化地介绍中西文明概况。在阐述西方文明的同时,处处以中华文明为参照系抓住了中西文明的整体外貌、基本特征和关键区别框架清晰、概念典型、例证精到。这本著作处处透露出作者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与渊博的西中文明知识。对于当今的中国读书界,可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奇书。
《老读三国》是李庆西近年来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阅读心得,集中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儒林外史》上。这些文章有的发在《读书》,有的发在《书城》,都是行云流水、清新可读的文字。其方法是从古典小说某一人物或事件入手,比照多个历史版本,读出其中的缝隙,也读出其中微妙的地方。如果将历史理解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那么经典的古典演义小说,无疑在叙史和深入人心的意义上,更甚于正统史书。《老读三国》可以视为用现代人的眼光,结合史书、小说等材料,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解读。
《你好,明天》: 在资讯碎片化的年代,本书集结了人民日报社微博栏目《你好,明天》自开办以来内容精华,将近年来每日发生的重大变化经过编辑、筛选。对时事政治、社会生活、文化体育、教育科学、人文历史、环境经济的变化的盘点与深度思考,反应了近年来的各个领域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