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胡适先生的演讲精选集。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名人之一,胡适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书中对演讲稿的辑录,在时间的跨度上,从胡适的青年时代直至其晚年,而内容题材上,则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甚至妇女地位等诸多领域,既保证了内容上的丰富,又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
《容忍与自由》所选篇目展现了胡适深刻、犀利的思想观点,也侧面展现了他在纷繁时事中的人格魅力。涵盖其从青年至晚年的各类文章,读者也可从中发现他思想上的转变,特别是 容忍与自由 ,胡适年岁月大,越觉得 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 由于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使得本书的可读性大大提升。这些白话演讲和文章都十分浅显易懂,展现了胡适的睿智,使读者了解胡适思想的同时,能帮助读者理解那时学术界的状态,了解当时的世界和中国。 在本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位侃侃而谈的智者,也可以从他谈话的内容中,体会对加家国的热爱,以及胡适对民主和自由的坚持。
《昭仁殿:吴三桂的命运过山车》是 故宫秘境丛书 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 隐秘角落 之一 昭仁殿。昭仁殿始建于明代,为乾清宫东侧小殿。作品即以昭仁殿为背景,通过描写吴三桂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他和康熙、地方和朝廷错综复杂的关系,探讨了集权主义制度。在作者眼中,集权主义是历史自然选择的结果,存在即合理,不能进行简单的是非评价,要放在历史的环境中,以历史的眼光去看。
本书作者吕思勉先生以浅显、流畅的文字, 对中国古代文化做了详细的介绍, 包括衣、食、住、行、婚姻、族制、阶级、政体、选举、官制、兵制、文字、语言、学术等, 旨在说明文化的变迁, “而推求现状之所由来”。作为吕思勉先生的经典之作, 经典性无须赘言, 每读一遍, 都能带给你新的收获, 助你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茶的历史,但不同于其他关于茶的图书,本书着重从茶叶的商品属性入手,详述其在历史中产生的重大影响。 茶,成为一种战略物资,一种国际交流的语言,一种传承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一种国际关系。因为茶叶而引起的争端和冲突,也改写了人类的历史。 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文献,将茶叶的真正起源、传播过程以及茶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做了系统的阐释和介绍。从妇好征鬼方有了茶叶雏形开始,至十六世纪走向并改变世界的进程,成为世界列强争夺的资源,直至鸦片战争的结束,茶叶在整个世界的历史潮流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包括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伦敦大瘟疫后的快速崛起、里斯本大地震后的重新修建、七年战争(法国走私茶叶事件)后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主要因素,以及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波士顿事件),背后
本书以草木君十年间的四时变化为脉络,汇集一百多幅精美的摄影照片,藉由自然风物、求学、茶事、问禅、行旅、烹茶、读书、撸猫、家事、风俗、族里等角度,记草木君在杭州求学及后在武夷山山居生活与内心成长经历。有一种沉思而旷达,深沉而灵动,洒脱不羁又有小女儿的细腻与忧愁,更有对山居生活、对人世、对自然的深沉之爱,文字间蕴藉有一个静默无言而独具大美的天地。一个有趣而又有一个老灵魂的年轻人的山居记事,带着淡淡的年轻的寂寞与哀愁。另书中所选的片段式的文字,皆是日常微博所记,常有灵感迸发、奇思妙想、旁逸斜出、笔下生花之句,并记述邻里、村民、游人、历史种种,令这本摄影图文集兼具清和而流动的美学气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非遗的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而在非遗的研究和传承中,术语的整理和标准化也变得愈发重要。本书旨在探讨非遗术语的整理和标准化方法,并在实践中探索其应用,为非遗的研究和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共计15个章节。其中,第一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非遗双语术语库的建设过程和注意事项,第六至第十一章主要基于语料库探讨了非遗的外宣翻译策略和术语库的应用;第十二至第十五章主要呈现了双语术语库的跨学科合作与创新及应用场景。
《武英殿-李自成在北京》是"故宫秘境文丛"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隐秘角落"之一--武英殿。这座宫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与东边的文华殿相对称,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李自成进驻紫禁城,以武英殿为处理军政要务之所。武英殿现在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馆,但除了举办书画展览,平时并不开放,只能透过武英门,窥见它武英的一角。作者祝勇从历史与艺术结合的角度来描写武英殿,使读者从文学的角度了解一个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武英殿。
中西文明中的上古神话有哪些异同?神话之后的世界如何展开?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生存哲学中,为何发展出了两条路数迥异的文化主脉?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中国文化曾遇到哪些身份焦虑,又经历了多少争执与变革?……这本书是一部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的中西文化溯源之作,以文化比较的方式讲述了大约4000多年以来的中西文明,其中,作者不仅阐述了两种文化内部的若干源流传统,而且还以源流传统的演变与更新为视角,分析了中西文化的近代启蒙历程和现代转型,以及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文化的自我更新;等等。 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从神话时代出发,重走中西文化时至今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历史与哲学的角度切入两种文化在不同时代中的基本精神,探寻埋藏在文明底部的思维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