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既是太湖、长江和大运河哺育出来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旅游城市,又是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苏州的昨天和今天,让许多人着迷,但又因视角不同很难用三言两语准确概括。《走读苏州(典藏版)》作者嵇元生于苏州,长于苏州,对苏州有着天然的热爱,又因其将近三十年的记者工作,走遍苏州城乡。接触社会各界,对苏州的大事小事了如指掌,加上作者喜欢阅读,注重收集材料,写作时以史为经、以景为纬,向读者全方位介绍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厚重的苏州。近年来,介绍苏州的书籍已出版很多,各擅胜场,而本书别开生面,跟着作者慢慢走,慢慢读,认识一个独特而全面的苏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无数家教故事、家教格言和家教典籍专著。梳理、传承这些流传千年的家庭家教家风文化,使之发扬光大,是发扬广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育人导向,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家”建设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习先贤留下来的家风、家教、家训理念方法,汲取其有益营养而仿效之,无疑是推动家庭教育的一大捷径,是新时代家庭建设不可或缺的养分。中国妇女杂志社、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与中国妇女出版社拟共同策划推出的“名家谈中华家文化”书系(暂定名),致力于向广大家庭普及中华优秀家庭文化的核心理念。此书是本书系的开篇之作。本书优选的亮点是蒙曼教授对于中国传统国学经典中的治家、教子智慧的解读,让广大家长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家教智慧、家教方法及治
《中国大运河文化》一书从大运河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探讨出发,围绕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运河水工科技、漕运制度、大运河沿岸城市、运河民俗与非遗、运河区域的重要家族与人物、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运河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大运河文化进行丰富、全面而深刻的解读,让读者能深入理解运河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本书主要面向各级干部,旨在打造济宁干部政德教育之大运河文化方面的专题教材,进而服务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干部为政之德”。
中华文明的起源,并非一地一端,而是“八方雄起”,这些如群星一样的文明,经过交融合流,最终都依附于同一个主流,形成我们独特的文明。中华文化漫长的演变过程经历着纵横两个尺度的文化交融,横向是各类外来思潮的影响,本书关注的重点则是纵向的历程,即中国古代文化变迁中的文化融合与碰撞问题,涉及主题从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饮食(火锅、月饼、螃蟹)、服饰(秋裤)、社会生活(厕所、垃圾、快递、追星、阅兵、抗疫)到节庆(春节、清明节)、习俗、信仰(灶神、哪吒、玉兔)等。本书不同于那种宏大的叙事,而是着眼于古人生活日常,选择从文化变迁的细节来观照历史,这种边缘文化史为思考当下社会文化碰撞提供了一个别样的切口。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丰富思想智慧,这些思想智慧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实现了党的理论上的重大创新,而且取得了实践上的伟大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继承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新境界。本书从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切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契合之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北京文化书系”由中共北京市组织编写,是一套围绕北京文化内涵主题,深入阐述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北京文化内涵的大型系列丛书,共计40种,分为4个系列,本册属于“北京文化书系·红色文化丛书”。该系列丛书系统梳理了北京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讲述了京华大地的革命故事,阐释本地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政治意义,发扬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北京红色文化概述/红色文化丛书·北京文化书系》阐明北京红色文化的内涵外延,概述北京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析其形成发展的土壤与条件,概括北京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与本质特征,总结其历史作用与独特贡献,阐述北京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与时代价值。地域主体为北京现行政辖区,适当扩展至平西
本书以中华善文化为根脉,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一炉,集中华善、德文化之精华,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崇德向善的精神内核。全书共分9章,88个小节,朗朗上口的“三字经”配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文白对照、图文并茂、雅俗共赏、老幼皆宜,既是一本的善文化专著,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劝善书。
历史之凹说水井汉字写井,两对平行线的交叉,记录下造福生活的一大发明,连带送上造型图。并是人与源的对话情,已几千年。于是,乡井驿井城中井,井就成了历史之凹,汪着水情,也汪着人情和世情。关于井文化的讲述,便有了帝王将相争雄、才子佳人缠绵,有了风俗史的迎吉避邪,有了思想家的妙喻取譬,有了谈天说地,也有了民间传说。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书系”,以习近平总书记所归纳的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基本范畴为纲,从中国传统大同理想、中国传统大一统文化、中国传统睦邻之道、中国传统和平理念、中国传统改革精神、中国传统德治文化等多个方面,以中国式话语体系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掘深植于我们历史深处的政治文化基因,探讨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特定道路与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政治道路提供历史依据,为构建新型国际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和稳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汉译经典:中国人的气质》是明恩溥在《字林西报》发表的一组介绍中国人生活、风俗和性格的文章的合集。这《汉译经典:中国人的气质》生动概括、描述了中国人的一些典型性格特点。虽然有一些误解和偏见,但大部分的观点还是客观犀利的,可以让我们对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活“真相”有深刻的了解。鲁迅先生生前曾向国人郑重推荐《汉译经典:中国人的气质》。
本丛书为中学生经典阅读读本,旨在培养中学生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分古典诗歌、经典名著、当代时文、现代杂文四册,使学生在文学、文化、思想等方面得到拓展和提升。本书为现在杂文解读。
《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80年代》通过对改革十年(主要是80年代)中"文化热"及代表性文学、电影等的批判性解读,试图在社会语境和形式符号的时空秩序里追溯"中国现代主义"的生成与流变,从思想文化角度对"新时期"进行了深刻的历史观照。作者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理论感觉基础上,将新时期的文学和电影包括放在"中国现代主义"的理论框架下进行讨论,述之以极具思辨性和穿透力的语言,提供了一种不同的阐释,对相关的研究不无启发意义。其中对于知识精英群体在文化思潮中的精神探索和实践应对的关注,使本书所讨论的80年代某种程度上具有了精神史的味道,这也是副题命意所在。
中国到底有多少神?不白吃带你先入门!神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与寄托,上本书我们带大家认识了许多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上古大神。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流传着很多神明的故事,大到天界、人间、阴间、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小到灶台、门、井、厕所。吃饭有食神,喝酒有酒神,赚钱有财神,工作有不同的行业神等,还有很多神明在等待着们发现和探索,跟着不白吃一起在神话的世界遨游吧?
《新安女行录》二十卷,清代歙县人程云鹏编撰。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清乾隆十五年刻本。书中收录文章一百余篇,以传、表(赞)、序(叙)、记、哀辞、诔、跋、书后、墓志铭、墓表(碑、碣)、祭文、行状、纪异等十多种文体,详载了徽州一府六县三百多位妇女的事迹。《新安女史征》不分卷,清代歙县人汪洪度著。清康熙四十五年刻本,乾隆三十七年由其侄孙汪淳修重刻并序。汪洪度“采摭其乡妇德,作《女史征》,附列其母程孺人及庶母苏孺人、生母袁孺人行实。”书中收录文章四十余篇,记述了徽州约六十位列女的事迹。 本书收录两种集中著述徽州女性行为事迹的珍稀文献,由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董家魁博士校注、徽学研究专家王世华教授审定。两种文献保存了丰富而生动的徽州女性家庭生活资料、社会风俗资料、徽商资料及明清稀见史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以黄宾虹人生经历、治学历程与艺术生涯为线索,通过徽式教育对黄宾虹学术品格的塑造、黄氏家学对黄宾虹学术起点的提升、徽派朴学对黄宾虹学术思想的影响、徽州文物文献对黄宾虹治学的助力、新安画派对黄宾虹画学思想的启示、徽派篆刻对黄宾虹金石学研究的贡献、新安山水对黄宾虹美学精神的滋养、徽墨之都对黄宾虹书画创作的晕染等多方面的内容,梳理黄宾虹与徽州故土的情感联系、与徽州人物的往来关系以及黄宾虹与徽文化的深厚渊源。本书对推动黄宾虹研究、弘扬徽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促进作用。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解读中国文化的重磅作品,是一部梳理传统文化的读书笔记与思考心得。包括对中国历史、文学、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的解读,既有以时间为线索的宏观历史考察,也有对文艺作品的微观解剖,力图从中整理一条出关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精神气质总结性的内容线索。作者站在当下社会现实的立场,对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角度新颖、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本书曾获第十四届文津奖推荐图书,本次增订版,增加了近些年来梁晓声对于中国人文化心理图景新的观察、思考,以及对世道人心的理解和追问。
每当我们谈到澳大利亚,除了形象独特的悉尼歌剧院、澳洲特有的动物之外,大概就是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每个城市和农村到处充满了欧洲舶来的气息吧。本书记录了作者在澳大利亚访学期间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通过日常的小事和对生活的的态度,可以发现澳大利亚人民和中国人文化上的差别,作者对这种差别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作者又是研究突发事件的专家,更能从应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和实际操作中,找到影响行为的文化因素。本书内容生动有趣,可读性很强,在一件件生活琐事中体会地域差异,体会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
本书根据作者在乡村文创设计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写作而成,是作者及研究生团队近年来工作的总结。全书共分7章,分别从乡村文创品牌设计、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乡村文创标志设计、乡村文创字体设计、乡村文创IP形象设计、乡村文创插画设计以及乡村文创设计案例分析入手,以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为核心,以品牌设计理论为指导,将前沿的设计理论与乡村文创实践相结合,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本书可为学习文创设计的学生和文创设计师提供借鉴与参照。
本书故事性强,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形象活泼,表现力强。共有十二章:明德修身——《大学》导读;有德必言——《论语》导读;抱道修德——《道德经》导读;以德行仁——《孟子》导读;盛德大业——《周易》导读;惟德是辅——《诗经》导读;孝为德本——《孝经》导读;大德受命——《中庸》导读;德全不危——《黄帝内经》导读;至德为本——《礼记》导读;道一德之间——《庄子》导读;忠信德义——《春秋左传》导读。每章分以下几个部分:1.经典核心。讲述这本经典缘何成为经典、该经典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其根本哲学和思想大意何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此经典等。2.经典故事。讲述这部经典如何成书,历史上如何流传,后来又如何传播。含经典作者简介、书名含义、历史上成书的争议、相关有趣的历史故事等。3.阅读价值。讲述这部经
本书详细介绍了人们在长安的生活常识,比如饮食风俗,文化生活,商业经济,等,汉朝人的税赋制度,邮政设施,人才选拔等。 汉朝没有手机互联网,但是有藏钩、弹棋、六博、击壤…… 汉朝怎么过元旦?贴门神、压岁钱、守夜、看春晚…… 汉朝法律很超前,女子单身要收税,老人每月发福利 汉朝的豪车和邮政长什么样? 汉朝服装很文雅,内核挺尴尬?…… 穿越到汉朝会饿肚子吗?烤串、火锅、粽子等应有尽有 假如生活在汉朝,想当将军去陇西; 想入仕途去山东;想生活富足去洛阳南阳…… 假如生活在汉朝,单身狗要注意了, 小心被征收单身税…… 汉朝是一个文明大爆炸时代, 瓷器烧造、独轮车、水力磨坊、造纸、吊桥…… 藏钩、射覆、弹棋、六博、击壤、乐舞百戏……
本书包涵“讲故事的民俗学”“故事学作为专门之学”“迷失的指路碑”“八臂哪吒城”“传说进京”“刘三姐就是刘三婆”“罗隐变罗源”“传说照进历史”“生肖属相的时间界点”等九章内容,以经典民间故事为考察对象,将文本细读、思想史梳理和逻辑推导等手段结合起来,揭示出“经典民间故事的定型是客观性、主观性和偶然性接力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并充分利用民间故事细节对其予以证明,从而清晰地揭示了经典民间故事所经历的从知识生产到知识改装再到知识普及的复杂历程和知识生成模式,同时在对经典民间故事条分缕析的过程中诠释了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以及经典中国民间故事对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巨大影响,是一部从非常事件切入民俗传统、如学术侦探破解故事奥秘并在充分文本分析基础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精品。
\\\\\\\\\\\\\\\\\\\\\\\\\\\\\\\"历史有两面,一面明,一面暗,交织着博弈、人性与兴亡。 本书既讲古代大家族的秩序与传承,也讲其背地里的倾轧与不堪;既讲帝王将相的较量与智谋,也讲他们的辛酸与败坏;既讲历史的进取与荣光,也讲它的曲折与崩塌,从其间窥见中国传统体制下的发展、管理与生存哲学。 历史的记载也有明暗两面。 正史有时候记的是历史的另一面。比如刘邦和项羽的传记都是写他们好的一面,只稍带一点瑕疵,真正不好的一面藏在暗处,写在跟他们有关系的其他人传记里。所以历史要想研究透彻不容易。南师治史,不光研究历史本身,还基于遍览经史子集的文化底蕴,以“经史合参”的方式,从中国文化的整体视野来看待历史,并透过历史的表象去洞察思想、行为与言语的本质,给大众提供一个认识中国历史的全新视角。 读了历史才
本书的作者通过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尤其是在践行《弟子规》的过程中感悟出传统文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告诉我们要心怀感恩之心,日日自省,并不断改过。本书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例,向广大读者介绍如何将伟大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下的生活,并希望读者能够依照传统文化教导的方法修正自身的错误,进而获得幸福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