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隆基先生把中国上下三千年当做一个 长时段 ,用结构观念 针对特定范围的一种共时性设定 来研究中国历史和这种历史延续所生成的文化特征。创造性地运用 良知系统 身体化 和合性 等概念来总结中国文化中对 人 的设计和 二人 关系,并进一步延伸至对个体与社会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国家对世界态度的分析与概括。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不是泛泛地罗列出这个民族的国民的劣根性,然后提出老生常谈的补救之道,而是用近乎千刀万剐的切割,给人以深处其间而欲全力挣脱的浓烈感觉,从而达到文化批判的深远诉求。
读懂中国文化之美,寻索华夏大地五千年美的历程。 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之美,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本书由美在精神、美在艺境、美与生活三部分组成,选取引人驻足的13个坐标,图文并茂地呈现中华大地上镌刻的文化与大美。 中国之美,美在品格:国学、礼乐、辞章是绵延千年的底蕴。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文质彬彬 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修为;天人合一、中道之美是礼乐文化的核心;辞章在韵律、意象和情感上都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之美,美在艺境:书法、丹青、纹饰、色彩是中国审美精神的具象呈现。书法是直指人心的艺术,在浓淡疏密的线条中展现出人格襟抱;丹青水墨呈现出形神兼备、平淡天真的意境追求;从故宫纹饰中,可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从敦煌壁画中,可窥见独特的
国文传媒联合中国商界高端人脉社交*平台正和岛、《海底捞你学不会》出版策划人边杰,重磅推出中国民间智库*人王志纲的巨著《大国大民 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这是王志纲20多年来多次行走中国大江南北,深度参与多个省、多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结合其渊博的历史、人文沉淀而成的巨著。 本书收录了王志纲2019-2020年发表在正和岛微信号上的14篇论述中国地域、人文、历史及现状的系列文章,包括武汉、陕西、广东、山东、浙江、安徽、浙江等省市地区,见解独到,内容新颖,大气磅礴。 本书内容力透纸背,是时隔85年、继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写透中国人国民性格的力作。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本书作者以本科课程讲义的形式将亚文化的发展史呈现给读者,内容覆盖面广,内在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从二次元动漫的成长讲到三次元偶像的成长,同时还探讨了亚文化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书中谈及了很多与宅文化相关的热门话题,在带领读者回顾热血青春的同时,也探索了亚文化发展背后的深意。
《生活月刊》历时四年多,寻访老中青几代 敦煌人 ,集结成这本《敦煌:众人受到召唤》。它将向读者展示,在那黄沙漫天、寂寥阔远的土地上,发生的悲欢离合。那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信念,那些缘起玄妙的召唤,那些彼此相伴的守候,都将借此书拂去尘土,显现于世人。
《传习录》是研究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哲学思想以及心学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 传习 出自《论语》中的 传不习乎 一语。 《传习录》的内容生动而活泼,共分上中下三卷,上、下卷主要是王阳明与弟子、友人的论学问答,中卷主要是王阳明的论学书信。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容易体会《传习录》思想的方式,就是用一种心灵的碰撞、一种情感的共鸣去阅读,去思考。这也是郦波教授之所以选择从评点入手,去走近这部伟大的心学经典的根本原因。 在郦波教授的引领下,读者跟随他的评点,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置身阳明先生与弟子们其乐融融的课堂,在阳明先生与弟子们的问答思辨中,收获一种感悟,获取一份心得。
自1932年4月起,梁思成、林徽因利用8年多的时间,先后赴山西、河北、陕西、山东、四川、浙江、云南等地考察古建筑,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资料和图片。本书作者魏新、白郁,多次重走梁思成、林徽因的考察之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书中他们以轻松流畅的笔触,按照不同的考察线路分23个章节依次展开叙述,图文并茂地全面解读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历史与文化内涵,并与梁思成、林徽因当年的考察笔记展开古今对比,予以全面解读,有助于大众深入细致地了解这些国之瑰宝。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详细记述了鲁迅自1912年来到北京至1936年在上海去世的24年里所参加的重要饭局。深挖并撷取史料中相关部分,梳理鲁迅整个生活概况、创作心理、文人交往等,勾勒出鲁迅在文学史之外,更为真实更为立体丰满的文人形象。同时以鲁迅为原点,辐射当时的文学大家甚至文学事件,为读者展现了身临其境般的民国生活现场。
这是一部分析中国社会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学术随笔,借助费孝通的经典著作《乡土中国》进行对话,结合社会发展中的具体的事例,从学理性的角度,解读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下,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情感关系的变化。该书稿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解释这些社会变化,并指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书是反思中国文化劣根性的经典之作。孙隆基先生把中国上下三千年当做一个“长时段”,用结构观念——针对特定范围的一种共时性设定——来研究中国历史和这种历史延续所生成的文化特征。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不是泛泛地罗列出这个民族的国民的劣根性,然后提出老生常谈的补救之道,而是用近乎千刀万剐的切割,给人以深处其间而欲全力挣脱的浓烈感觉,从而达到文化批判的深远诉求。
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 巴尔扎克说: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这一次,我们用小说打开中国! 百年来,1902 1916,总被忽略的 晚清时期 ;1917 1941,总被说起的 五四时期 ;1942 1976,总被留白的 革命时期 ;1977孕育新声,总被争论的 80年代至今 许子东的 20世纪小说课 ,以编年体为顺序,以文本阅读为中心, 士农工商仕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小说的关键线索,聚焦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史上近百部(篇)中短长篇小说。从1902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神预言 开始,一直到2006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止,奇遇中国100年。 特别收入 生态篇 ,高度还原 作家的一天 1926年郁达夫的 恋爱 日记,1936年鲁迅晚年的 误诊 疑云,1952年巴金 同志 在朝鲜战场,1984年 寻根 韩少功在杭州会议,1994年 拜访 王安忆的上海作家生活 百
如果说《这里是中国》从自然之美的角度,讲述中国广阔地域和很好风景,《这里是中国2》从建设之力的角度,讲述百年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那么《这里是中国3》便是从文明之脉的角度,史诗般地讲述正在或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200亿中国人的精神皈依——家园。可以说,《这里是中国3》是一个以“人”为母题来讲述,关于“我们的家园、城池、文明创造与华夏精神”的故事。全书以一万年为时间尺度,以古建文化为线索,讲述960万平方千米不同地理空间上的人们,如何用智慧缔造了独属于自己的非凡家园,从此瓜瓞绵延、赓续万年。其间,对有地理、经济、文化坐标意义的地域、省份、城市勾其貌,爬其根,理其文。通过原创摄影图片及充满情感温度的文字,描绘中国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人文景观和文化符号,让读者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对中华文
本书是英国文化研究的旗帜性学者斯图亚特 霍尔1983年在美国的演讲集,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演讲,此前并不为美国学界所熟悉的英国文化研究和霍尔本人于北美大陆声名雀起,其影响延伸至传媒研究、文学理论、电影研究、人类学及教育研究。这是一部来自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的理论史,从文化研究的形成、文化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控制与霸权、文化、抵抗与战斗等角度全面梳理了文化研究的历史,堪称文化研究理论的里程碑式的总结与反思。
中国到底有多少神?不白吃带你先入门!神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与寄托,上本书我们带大家认识了许多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上古大神。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流传着很多神明的故事,大到天界、人间、阴间、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小到灶台、门、井、厕所。吃饭有食神,喝酒有酒神,赚钱有财神,工作有不同的行业神等,还有很多神明在等待着们发现和探索,跟着不白吃一起在神话的世界遨游吧?
作者邓云乡的文字在读书界影响深远,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颇受读者喜爱。《云乡话书(精)》主要收录了作者历年所写的关于“书”的种种,人和事,诗和文,从“二十四史”、《清史稿》、《红楼梦》到俞平伯、董桥,内容非常丰富,读来颇有趣味。
本书评述中医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主张与反思,分析两者的异同,诘问诸如 中医学是整体观、西医学是还原论 、 中医辨证,西医辨病 等提法是否过于笼统及标签化,并提出具启发性的看法。本书探讨了核心的中医学概念,如 经络脏腑 、 五行学说 等。对于女口何将中医传统概念融会于现代医学以至通往未来,作者都有说服力的分析。
本书有别于同类校史著作,采取以论代史叙述法,关注清华之所以为清华,即清华区别于别家高校的特点。 全书以清华的风格概括,从格局、格式、格调三个层面,介绍清华大学的办学特色与风格。上承梅贻琦的《大学一解》,接着往下讲,使 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的百年清华风格的得抽象概念落到实处,通过众多教授、学者群像,学生的面面观和工字厅、荷塘、日晷、学斋等景观建筑上。 全书从110年历史出发,内外兼具地全方位介绍清华大学110年来办学育人的实践特色,包括清华的文化内涵、清华人的人文气质、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表现等,展现百余年来清华大学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 清华的风格 。
专门关注日本的超人气媒体品牌「知日ZHIJAPAN」第55弹《知日 再发现,浮世绘》特集! 浮世绘贯穿了整个日本江户时代,它是日本庶民的日常生活的记录,更是江户时代审美、趣味的体现。 随着19世纪末,浮世绘传入欧美,对现代艺术、设计、摄影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葛饰北斋、歌川国芳、喜多川歌麿、东洲斋写乐等一大批浮世绘师的作品更是被世界尊为殿堂级艺术。时至今日,浮世绘仍是日本文化、艺术的灵感源泉,一大批日本乃至世界的艺术家,都将它作为元素,诞生了具有多元色彩的创作。 浮世绘的历史从哪里开始?它有哪些流派、浮世绘师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我们如何欣赏、收藏浮世绘?透过解读浮世绘中的元素,我们能了解到哪些江户时代的庶民文化? *浮世绘 历史、题材、流派、浮世绘师列传,大量作品呈现浮世绘的全貌! *浮世绘
这本书里,妹尾河童将自己永无止境的好奇心移向了厕所,于是有了对49位日本名人家里厕所的采访,对东西方厕所的历史演变也略有着墨。在这里,河童又一次展现了其不同寻常的魅力,不仅让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甚至羞于谈论的话题变得生动有趣,还让那些包括学者、艺术家、文化评论家、建筑师,还有棋手、投资家、企业家、探险家等各界名流在内的人们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生活中*隐秘的角落、他们各自对厕所的理解乃至与之有关的种种怪癖一一昭示于人。厕所在被做了这一番窥视之后,或许已不再是一个用到时才会想起的隐秘之处,它可能还会使人想到健康、饮食、环境保护,以及厕所蕴含的除了其原初功用之外的诸多可能性。
本书是作者30多年潜心研读《老子》的感悟体会、心得笔记。作者满怀对先贤的敬意,从哲学的高度,采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学习运用老子认识万事万物的特有武器 观 ,深入分析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力求站在老子的立场,尽可能按老子的本意解读《老子》,在反复研读、不断推翻自己旧观点的基础上,逐步体悟老子之 道 的精髓、参透其奥妙,从整体上融会贯通地把握老子的思想体系、思维逻辑和行文风格、表达方式。作者从《老子》原文的基本词义入手,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开 玄之又玄 老子之 道 的密码,让读者轻松地开启老子之 道 的 众妙之门 ,领略老子道法自然的宇宙天地之道、无为而治的治国理政之道、利而不害的为人处世之道、复归婴儿的养生益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