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是一部杂文选集,收录了18篇胡适先生的经典杂文,主题契合当代人的诸多困惑,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启发。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联大期间创作的中国古代经典普及读物,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典籍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思想内涵,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快速了解国学经典不容错过的入门读物。 朱自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将中国古代典籍精华浓缩为薄薄的小册子,流畅亲切、平实易懂、引人入胜,让我们在一个个传奇故事、鲜活形象中,轻松掌握国学经典的精髓。 图文详注版《经典常谈》增补385条古文及生僻字词注释、成语典故、背景知识,帮助读者补充大量国学知识!25张图表示例,清晰呈现古代经典的结构体系!13篇章节导读详尽补充典籍基础信息!
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点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学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选编了费孝通先生关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文化自觉与文化反省、中国文化与人类未来文明等方面有深远影响的文章结集而成,是一本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及未来发展的好书。
《倦勤斋:乾隆皇帝的视觉幻象》是 故宫秘境丛书 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 隐秘角落 之一 倦勤斋。倦勤斋,是乾隆当太上皇以后的住所,建筑装修、器物等都极尽精美,是乾隆时期物质文明峰的体现。不过乾隆做了太上皇后并没有真正地交出手中的权力,所以也并未在这里居住,更多时间这里成为他听戏消遣的场所。作者祝勇通过对倦勤斋的描写,揭示了在乾隆盛世景象背后,潜伏的巨大危机。
《昭仁殿:吴三桂的命运过山车》是 故宫秘境丛书 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 隐秘角落 之一 昭仁殿。昭仁殿始建于明代,为乾清宫东侧小殿。作品即以昭仁殿为背景,通过描写吴三桂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他和康熙、地方和朝廷错综复杂的关系,探讨了集权主义制度。在作者眼中,集权主义是历史自然选择的结果,存在即合理,不能进行简单的是非评价,要放在历史的环境中,以历史的眼光去看。
《武英殿-李自成在北京》是"故宫秘境文丛"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隐秘角落"之一--武英殿。这座宫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与东边的文华殿相对称,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李自成进驻紫禁城,以武英殿为处理军政要务之所。武英殿现在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馆,但除了举办书画展览,平时并不开放,只能透过武英门,窥见它武英的一角。作者祝勇从历史与艺术结合的角度来描写武英殿,使读者从文学的角度了解一个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武英殿。
本书是对经典典籍的梳理与讲解,由著名的教育家、诗人、散文家朱自清所作。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极其深入,所以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精练,知识上涵盖面广,文字上通俗流畅。 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篇,着重介绍我国古代的经典作品,通俗流畅,见解精辟,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对于禅宗,对于这些公案故事来说,我是这些依然生机盎然的中华宝贵财富的受益者。她让我毫不迟疑的抛弃了悲观厌世的沮丧,而将愉悦的微笑迎回了心头和脸上。这便是《坛经》里面 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 的一个现代注解。所有的困苦和烦恼,都是心生。心念一转,立即可以转魔成佛。 在禅的引领之下,我的诗歌写作走上了 现代禅诗探索 一路。或可慰藉的是,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现代禅诗在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一个有着明确方向性的诗歌流派,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中一条清新的溪流,给这个日渐浮躁和荒凉的园地,涂抹了些许的新绿和希望。 也由此,我同样寄希望于禅的种子,能够散播到更多浮躁、迷茫、苦痛、沮丧甚至绝望的现代心灵中,让有缘者在现实的重压之下,生命中能够洞开一扇智慧之窗,流进新鲜的绿色和空气,让沉沦日久
《百年前的中国》(The Chinese empire illustrated)是 19世纪大英皇家建筑师Thomas Allom笔下真实的中国风情画卷。这本书1843年在英国一问世,立即成为英国乃至欧洲有名的绘画本中国历史教科书,是西方主流社会了解中国的主要读物。当时欧洲人关于中国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从这部书中获得的,中国的圆明园、长城、景山、午门、运河、虎丘塔、雷峰塔、报恩寺、琉璃塔、金山寺、龙舟、灯笼、宴请、婚礼,乃至祭拜、掷骰子……都是经由这本书而流布欧洲的。
《道德经》即《老子》,是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本书是对《道德经》的逐句讲解。语言浅近直白,深入浅出地对老子的思想核心,如贵虚、贵无、贵柔、贵弱、无为而无不为等皆有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阐述了相关哲学思想对人生的指导意义,特别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着借鉴意义。而且作者就目前《道德经》的版本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道德经》。当然,作者在解读过程中秉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消极思想进行了扬弃。
《文渊阁:文人的骨头》是 故宫秘境丛书 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 隐秘角落 之一 文渊阁。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清宫藏书楼。书中,作者祝勇化身为 历史侦探 ,引领着读者开始一场《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寻踪之旅。通过对《四库全书》跌宕起伏的命运的描写,揭示了中华民族文明命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特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无数家教故事、家教格言和家教典籍专著。梳理、传承这些流传千年的家庭家教家风文化,使之发扬光大,是发扬广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育人导向,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家”建设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习先贤留下来的家风、家教、家训理念方法,汲取其有益营养而仿效之,无疑是推动家庭教育的一大捷径,是新时代家庭建设不可或缺的养分。中国妇女杂志社、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与中国妇女出版社拟共同策划推出的“名家谈中华家文化”书系(暂定名),致力于向广大家庭普及中华优秀家庭文化的核心理念。此书是本书系的开篇之作。本书优选的亮点是蒙曼教授对于中国传统国学经典中的治家、教子智慧的解读,让广大家长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家教智慧、家教方法及治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过滤了人生的苦难与尴尬,几度风霜雨雪,多少成败得失,不妨聊作一笑,云淡风轻。 幽默小品真正独立存在,当从邯郸淳的《笑林》始,继之有《启颜录》《艾子杂说》《籍川笑林》《雅谑》《笑林》《应谐录》《雪涛小说》《笑赞》《古今谭概》《笑得好》《笑笑录》《笑林广记》等,或为创作,或为辑录,有意为之,蔚为大观。 幽默小品和笑话,二者很难*界定。一般来说,笑话多半能一箭中的,触发笑点,但也往往一笑了之,只是皮肉之笑,比较浅露。而幽默小品则常常不动声色,言简意赅,意味隽永,耐人寻味,富含哲理,较为深邃。 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范曰: 洮之
我们由历代的史传、笔记、小品文里,挑选出来七八十位侠客的事迹,他们亦实亦虚,或来自人间的绿野街闾,或来自文人的笔底烟霞,其事奇,其道一,读者闲暇时批阅,于郁郁中见冰雪,于碌碌中见传奇,是琴棋书画、花月美人之外,又一件不亦乐乎的快事。袁中道《李温陵传》中讲得好: 侠儿剑客,存亡雅谊,生死交情,读其遗事,为之咋指斫案,投袂而起,泣泪横流,痛苦滂沱,而若不自禁。 如此 同情 ,足慰诸侠平生风尘,只是飞廉希望读者诸君,翻到我们这一册《犹闻侠骨香》的时候,小心手指,小心手机、电脑,也多备一点纸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 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小品 , ,大抵就是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譬如刻舟求剑、曹冲称象、杯弓蛇影、请君入瓮、铁杵磨针等故事,皆曾见于小人书中,后来读到原文,方能对应幼时记忆,豁然有所领悟。我们每个人的文学启蒙,大概都是从那些小人书开始的。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也,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吕不韦《孔子困于陈蔡》 岂男子固薄而妇人固厚哉?男子溺于世而离于天者也
本书分别用 仁 、 义 、 大 、 中 来概括儒家《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的精华。本书作者从历史的高度着眼,借助疏解四书精义,迎接儒家的现代来复。通过疏解《论语》仁学纲要、《孟子》大义凛然、《大学》大哉儒学、《中庸》中道妙理,寄望读者能 读中国书,做中国人 。
本书是根据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杨军教授给学生讲课录音整理摘录的,有谈历史、谈文化、谈修养、谈心学、谈理学、谈读书、谈时间、谈学习、谈幸福,以及生、老、病、死等诸方面的内容,每部分内容虽相对独立,但在思想上却都蕴含着儒家思想精髓,有作者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独到的解读,亦有对当下及未来人生的思考等。读者阅后一篇篇短文,或可增进读者对以上诸方面知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或可获得思想上的启发,提高自身修养,或可习得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
姑妄言之姑听之 ,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 爱听秋坟鬼唱诗。狐妖精怪,仙魅神鬼,折射的原是人生百态,人的喜怒哀乐、贪痴嗔憎。在鬼魅的荒诞世界里,看到了人间的真实。 或许对古人来说,还有另一世界能让人离此世而栖身或托寄灵魂。不如将此世彼世乃至万世看作一世,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无人真正离开,只是生者有所知亦有所不知而已。于是将其怪而异者志之,就有了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志怪世界 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夜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 相思树 。相思知名,起于此也。 干宝《相思树》 雪峰公自往视之,拱手曰: 赏花韵事,步月雅人,奈何与小人较量,致杀风景? 语讫寂然。公叹曰: 此狐不俗。 纪昀 《狐赏牡丹》
四时风物,皆有可观,八方山水,形胜各具。看古人穿衣吃饭,而知岁时迁变;观市井日常琐屑,而识人情往来。本书从历代文人笔记中,选录数十篇风土小品文,分为汉唐民风、两宋市声、明人风土、清代风物四个部分。 一般而言,风土笔记之文多叙日常琐细,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记载岁时风俗、市井人情,一类摹写山川形胜、风物土宜。前者体例多以时序为纲,以杂书所记风俗事宜关涉节序者按月分隶;后者则专录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诸事,勘验遗踪,稽考逸闻,以期订妄存真,阙疑传信,而凡涉及乡情风土者,亦悉案门载录,尤足以藻绘山川,追溯风流。 中秋夕,妇女盛装出游,携榼胜地,联袂踏歌。里门夜开,比邻同巷,互相往来。 逮鸡声唱晓,犹婆娑忘寐,谓之走月亮。 袁景澜 《走月亮》 京师五月榴花正开,鲜明照眼。
《云乡漫录(精)》收入邓云乡杂文作品47篇,题为“漫录”,所收作品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北京俗曲与北京风俗、中国民居清话、茶梦、中国民居清话、合众图书馆、清代中州文士、抄家情节、思旧谈雅、国学琐谈、世纪文化反思等。
本丛书邀请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担任丛书主编,在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中挑选出一批较具开放性的文本,邀请教育界一线名师参与撰写。以 批判性思维 理念为基础,结合各位教师本人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通过篇首导读、文内点评、每章节的启发性问题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文字,为读者进入思辨阅读提供手把手的引导。《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名剧之一,讲述苏格兰将军麦克白从三个女巫那里得到预言,说他会称王。出于野心和妻子的怂恿,麦克白暗杀了国王邓肯,自立为王。在自责与幻想的折磨下,他很快堕落成为一名暴君,夫妻二人*终双双灭亡。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 ,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 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2017全新增订版,将金克木的读书心得完整呈现。
《中国人的精神》是系统反映辜鸿铭思想的一部作品,1915年发表于北京,用英文写成,旨在对外展示中国文明的价值,呼吁东西方文化彼此融合。1915年,欧洲正深陷一战的泥潭,仿佛大厦将倾,西方人几百年来第一次对自身文化产生集体性的反思。辜鸿铭旁征博引,以歌德、卡莱尔和阿诺德的思想为对照,向西方阐释古典儒学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