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版式新颖,插图雅逸,装帧精美,印刷考究,既可收怡情悦性之效,亦可得 暗香盈袖 之趣。诸种魅力,与其耳闻,不如亲见。通过随时随地的阅读,填补时间缝隙,增值光阴碎片,将智慧集腋成裘,亦不失为人生的一大快事!
《忠经》,全书共分十八章,是一部完全仿照《孝经》体例而作的儒家经典。《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是 儒家十三经 中篇幅*短的一部,全书共分十八章,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对孝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加以阐述,并首次将孝亲和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延续。于是,以忠为主题的《忠经》应运面生,忠、孝思想开始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和范畴。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极广,影响甚巨。两书宣扬了忠、孝为个人、家庭、国家带来的美好前景,极力颂扬了忠、孝的重要性,力劝人们恪守忠、孝之道。刘娟编著的《忠经孝经译读》主要包含原文、注译、译文、赏析四个部分进行综合阐述,层层深入,帮助读者*程度地读懂并理解原著。
《孝经》是阐述儒家孝道的经典,为儒家十三经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孔子再传以后的儒家学者所作,大约出现于战国时代,《吕氏春秋》已经引用其中的文句,则其产生当在《吕氏春秋》之前。《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这次整理,以泰定本为底本,参校了其他注本,并附有简单的校记。
孝的伦理道德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官方的推崇,民间的遵循。儒家称“孝为诸德之本”,历代帝王曾标榜“以孝治天下”,民间则有“百善孝为先”的俗谚。孝道有着它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这思想理论基础形诸文字者,主要是一部不足两千字的不朽名著——儒家经典“十三经”中的《孝经》。? 《孝经》,旧说是孔子所作,或称是孔子所述而曾子记之,但经考辨,当是春秋战国时后儒整理而成书。《孝经》集中论述、宣扬了儒家的孝道与孝治观念,自汉代起就为帝王所重视。帝王的推崇与表彰,使《孝经》曾经拥有很高的地位。《孝经》又被历朝规定为读书人之书,它的影响更是深入、广泛、持久。历代学者曾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去研究《孝经》,或注释经文,或阐发义理,或论述其影响作用。据统计,古今有关《孝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