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文化研究集成】项目是编者从约18000余册中国历代典籍中搜集有关孝文化的内容,将分散零碎的资料从不同角度汇编成12卷,全方位地展示中华孝文化的创立、传承及各种表现方式和发展趋势,是部将历代国家法令,历代各家孝论、孝行、养老礼法等汇集成卷的孝文献集成性著作。本书为第四卷。为了倡导孝亲敬老,历代朝廷相继颁布许多诏令律例。此部分内容共两卷,选取了我国先秦至中世纪前期的诏令律例,依时间分类分段选录、注释。本书为两宋至明清部分。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礼记孝经》《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净土三经》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礼记》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今本《礼记》共四十九篇,其中《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因篇幅较长而分上下篇,实际为四十六篇,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孝道,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涉及孝道,说到了
孝的伦理道德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官方的推崇,民间的遵循。儒家称“孝为诸德之本”,历代帝王曾标榜“以孝治天下”,民间则有“百善孝为先”的俗谚。孝道有着它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这思想理论基础形诸文字者,主要是一部不足两千字的不朽名著——儒家经典“十三经”中的《孝经》。? 《孝经》,旧说是孔子所作,或称是孔子所述而曾子记之,但经考辨,当是春秋战国时后儒整理而成书。《孝经》集中论述、宣扬了儒家的孝道与孝治观念,自汉代起就为帝王所重视。帝王的推崇与表彰,使《孝经》曾经拥有很高的地位。《孝经》又被历朝规定为读书人之书,它的影响更是深入、广泛、持久。历代学者曾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去研究《孝经》,或注释经文,或阐发义理,或论述其影响作用。据统计,古今有关《孝经》的
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虽然文本短小,字数不足两千,但确是论述“孝道”和“孝治观”的集大成者,它所倡导的伦理思想一直引领着中国人的所思所感,它所构筑的理论体系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所言所行。杨志刚编著的《孝经与孝文化》是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之一,《孝经与孝文化》系统梳理出占今中外对《孝经》的阐释、借鉴和应用,界定出“孝文化”的涵义,分析了《孝经》与孝文化的关系,为进一步弘扬孝文化,提升孝文化的影响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孝经》,因其倡导的至德伦理而历久不衰;中国人,因“孝”而更加和善友爱;中国,因“孝文化”而愈加和谐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