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人的信仰》是刘梦溪先生深研国学大师的学问与思想、精析现代学人的信仰与风致之力作。 中国现代学术的总成绩,是清中叶乾嘉之后中国学术的又一个高峰。中国现代学人的学问结构,在西学的训练方面,无论汉宋儒还是清儒,都不能与之同年而语;而他们的国学根底,又为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二十世纪的人文大师,既贯通古今又会通中西,他们的精神与信仰有传之后世而不磨的典范意义。 《现代学人的信仰》以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吴宓、钱锺书、马一浮、章太炎、熊十力、冯友兰、蔡元培、傅斯年等现代学术人物的思想传论为中心,讲述他们的学术与创获、独标与秀出、谈吐与风致、精神与信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文字典雅,笔墨含情。一卷在手,可窥得现代学术的无量藏。
赵李娜编著的这本《神》以说神-源神-造神-祀神为主线来探析“神”,将“神”定格在中国民间俗神身上,从“神”之概念缘起说开,着重论述其被普通民众及上层统治者“神化”的过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甚广的特殊神圣群体,与神有关的各种故事不仅活跃于各式各样的民间传说中,古籍、史料中也多有记载。人们创造神、信仰神、祭祀神,其实质表达的是一种精神寄托。
《怪》开宗名义就梳理了中国历代小说中的志怪传统,既厘定了全书研究范畴,又点明了主要素材出处,其严谨性可见一斑。全书共辟四章,以古典文本文献为背景,辅以民间传说故事,从“怪”的定义、特性、类别、人与之的关系等视角,对“怪”本身作了介绍整理,后一章《怪之韵》则从历时上,对“怪”概念的演化作了爬梳,并从社会学、文学、民俗学角度对怪文化作了剖析和进一步的升华。作者认为怪的信仰根源于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之后在作为主流的儒家和释道二教的影响下,怪逐渐被异端化、典型化。而在人与怪的对立中,人对怪做不妥协的斗争则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中华传统喜庆文化常识》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国“鬼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由于对自然界和认得疾病、生死等缺乏科学的了解,使得人们感到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带来危害的群体在掌控着自己,于是便有了鬼的传说。许多古籍和历代笔记小说都记载了各种“鬼话”和鬼故事,民间传说中关于“鬼”的形象、故事、民俗更是不胜枚举,许多绘画、戏剧、电影中也都可以找到鬼的踪影。正确了解和看待鬼文化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传播科学,发展辩证唯物主义都有一定作用。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了解: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鬼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传说中有哪些鬼,鬼的形象是如何发展与变化等。
《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中国民间信仰》提出了民间信仰和宗教的十大区别,揭示民间信仰那种几千年一贯制的自然状态、自发状态和世代因袭、缓慢前移的“冷文化”状态。突出强调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十大“没有”:一、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教会、教团那样固定的组织机构;二、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那样特定的至高无上的崇拜对象;三、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那样的创教祖师等权威;四、民间信仰没有形成任何宗派;五、民间信仰没有形成完整的、伦理的、哲学的体系;六、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那样有专司神职教职的执事人员队伍;七、民间信仰没有可遵守的像宗教那样的规约或戒律;八、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那样特定的法衣法器、仪仗仪礼;九、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那样进行活动的固定场所,如寺庙宫观和教堂;十、民间信仰者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像宗教信徒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丧葬卷(英汉对照)》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的一种。全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代的丧葬观念、丧葬礼仪、葬式葬法、墓址的选择依据以及死者眷属的丧服制度及居丧生活等,揭示了中国丧葬礼俗的发展与衍变过程,全面展现了各民族的丧葬习俗与禁忌,从而使读者对中国的丧葬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精》系《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之一,全套为《鬼》《神》《仙》《妖》《怪》《精》。 本书从“精”之概念缘起、如何成“精”引入,分篇细谈蛇精、狐精、虎精、鼠精、鱼精、树精、花精,将中国文化中典型的“精”以动物精、植物精分类集结。传说中的“精”幻化成人形,或为祸害,或造福一方,归根到底都是源于人类自身的想象,充分投射了人类在精观念中的文化主导性。精彩纷呈的“精”故事背后,又爱又恨的情感纠结之间,流淌的是民间信仰、自然崇拜。
《艺术、神话与祭祀》是张光直先生诸多学术著作中的一本,也是作者自己*为喜爱的一本。该书以他1981至1982年在哈佛大学为非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课程的讲稿为基础,选编而成。该书写作目的: 其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性质和构成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本书将以此开辟出一个新的基础研究视角;其二,如果能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古代文明的研究,至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必将受益匪浅。 张光直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通过对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沟通天地的祭祀过程及手段、古代中国青铜器及其装饰艺术(主要是动物主题装饰艺术)的意义、古代文字的产生及表现形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回答了文明或王朝是如何在古代中国兴起的问题。
民间信仰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加强民间信仰的学科建设,就要加强各个民族的民间信仰的调查研究。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其民间信仰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大区别。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侗族民间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的一部分。本书致力于丰富民间信仰的学科研究,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广泛的研究内容,展示了贵州侗族的精神世界和宗教文化意蕴,并对侗族民间信仰的现代价值进行分析,提出了引导侗族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神祗”泛指天地诸神。神祗崇拜由来已久,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神祗包罗万象,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了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本丛书选取了中国传统神祗中*典型性、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五大类加以描述,使诸神形象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图解图释”的形式,使本来就意味深长、内涵丰富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让读者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传承、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在这条充满了探索与艰辛的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图说冥界鬼神》为《图说中华神祇文化丛书》之一,《图说冥界鬼神》由殷伟、程建强编著。
《中国民间崇拜(第1卷婚丧习俗)/徐家汇藏书楼文献译丛》编著者禄是遒。 本书将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对“一般迷信行为”所作的处理。这一部分,还有祖先崇拜、祖坟墓碑、死者安葬和给阴间的亡灵用度而烧送衣服和纸钱等。每篇都有插画,生动地描写了男女神祗、神仙、死者、灵符、符篆和鬼怪。第二部分,将给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和有趣的“男女神祗的传记”,还有在江苏和安徽两省境内受到崇拜的神化人物和传奇英雄的介绍。第三部分,将是一个“中国儒道佛三教始祖的通俗历史”。
古人把住宅当作抵御猛兽入侵的屏障,对于抽象的妖邪之物更是避之唯恐不及。正是这种对家户的保卫意识,产生了门神崇拜,期望神灵看家护院,驱逐邪魅。门神是中国民间流行广的神祗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门神形象也渐渐由抽象的符号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历史功臣名将、历史小说人物等一幅幅门神群英图。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辞旧迎新之时,中华大地的千家万户仍在张贴门神画,以求祈福祛灾。
“神祗”泛指天地诸神。神祗崇拜由来已久,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神祗包罗万象,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了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本丛书选取了中国传统神祗中*典型性、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五大类加以描述,使诸神形象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图解图释”的形式,使本来就意味深长、内涵丰富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让读者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传承、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在这条充满了探索与艰辛的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图说爱情婚育神》为《图说中华神祇文化丛书》之一,《图说爱情婚育神》由殷伟、程建强编著。
《新编实用中华万年历(1931-2050)》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出发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介绍了玄妙的天文天象、生活中的历法常识、二十四节气与农时谚歌、玄妙的阴阳五行八卦与天干地支知识、有趣的年节风俗,趣解了十二生肖的由来和十二属相人的性格、命运、爱情、财运及逐年运势。《新编实用中华万年历(1931-2050)》详尽收入了1931年至2050年的万年历法表,是您生产、生活的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