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是今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大足石刻现存雕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极于两宋,题材以佛教造像为主,兼具道教和儒家造像,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达75处,是中国石窟艺术历史记录后一座丰碑。其中,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这“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好而闻名于世,集中体现了大足石刻的基本特色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99年,因“大足石刻美术价值之高,风格和题材之多样化,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优选水平”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书精选大足石刻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造像179幅,集中体现了大足石刻的艺术、历史、科学等价值,让读者对大足石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近现代版画:神州版画博物馆藏品集.7》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等编
本书共收录现存石刻文字313篇,其中:隋代、唐代石刻文字9篇,宋代、元代石刻文字8篇,明代石刻文字9篇,清代石刻文字75篇,中华民国时期石刻文字11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刻文字201篇,并收录佚失石刻文字6篇。 本书收录的石刻上自隋代,下迄当代。收录的石刻碑文,既涉及人文景观,民风民俗,又涉及自然景观,风景名胜等,是形式多样,种类齐全,记载内容广泛的一种特殊的文献史料,是一部记载文水政治、经济、人文、文化的史书。
本书以第六代泥人张——张宇先生的绘塑作品为核心内容,全面展示了天津泥人张的历史传承与艺术成就。书中回顾了泥人张世家的百年发展历程,系统讲述了历代传承人的艺术成就与贡献,着重介绍了“泥人张美术馆”“798 张宇雕塑馆”“泥人张世家绘塑老作坊滨海中心”等创作和经营的场馆。同时,书中还展现了张宇先生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雕塑艺术技法与标准方面的独特理念,以及他对传统作坊与现代美术馆相结合的经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书精心收录了张宇先生的代表作品,如《福星》《福禄寿》《福星高照》《天官赐福》等六十余组雕塑佳作,设计精良,图文并茂,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还兼具收藏与研究价值。
中国水印木刻的历史源远流长,在1949年后伴随着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印木刻从民间机构逐渐转入学院教育领域,在中国水印木刻界民间力量和学院力量互相转换、相互补给,形成了水印木刻领域两股强大的力量,这种民间力量和学院力量的转换又包含了文化传统的演变发展。《2021国际水印木刻版画邀请展作品集》是2021国际水印木刻邀请展的配套作品合集,该展览共邀请到56位国内版画艺术家以及32位国外版画艺术家,展出作品近百件。书中所收录的水印木刻版画作品在构图、技法、形式、题材上都有鲜明的风格特点。
《李仁清传拓艺术》为河南省文博界著名传拓技师李仁清所拓河南省内重要文物拓片、北京大学特展部分的集合。河南省是文物大省,地面现存文物丰富,传拓重要碑刻的技术以及行为颇有历史,然而在高浮雕的传拓方面一直存在空白。李仁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终于开发出高浮雕技法,通过特殊的技艺,将雕像立体的雕刻转化成平面图形,用色彩浓淡显示浮雕各部位,保存了大量更贴近文物的资料。书内包括著名的嵩山汉代三阙、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窟、林州洪谷寺、巩义宋陵圆雕等雕塑的拓片,拓片资料价值及艺术价值相当大。
周亮主编的这本《三晋石刻大全(朔州市平鲁区卷)(精)》由朔州市平鲁区现存石刻与佚失石刻两部分组成,共收录辽、金、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时代不详的碑文229篇。其中,收录现存石刻碑文206篇,收录佚失石刻碑文23篇。这些石刻真实地反映出了平鲁逾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数百年间,木雕主要用于建筑装饰,风行于徽州的城镇乡村,几乎每座徽州的明清古民居里都有木雕作品,其工艺精美,风格独特,在全国可谓首屈一指。木雕工艺在徽州建筑装饰中应用广泛,经久不衰。当时徽州雕刻人才众多,工匠技艺高超,居民文化素养高。要了解徽州地方繁荣昌盛的文化艺术,就得从木雕的历史说起。中国木雕艺术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辽宁新乐出土的木雕鸟和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木雕鱼,虽距今约七千年,但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是现今所见早的木雕作品。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墨子·节用(中)》云:“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说明墨子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职业化的木工——梓匠,这正是建筑木雕产生和发展
本书稿收录了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中“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的200余件作品。以赞颂民族大团结为主题,以雕塑艺术全面反映中国各民族的民族历史、民族英雄、民族生活、民族风俗与友好关系,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向上的精神气象,呈现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新内容、新形式、新水平、新成就。本书稿共分为两篇,“民族团结”篇的雕塑作品展现了各民族同舟共济、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喜庆与喜悦、自信与自豪;“民族风采”篇的雕塑作品反映了56个民族的不同风采与鲜明特性。
本书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陈长庚教授的作品集。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经典作品回顾,按照时间、地点分类,通过不同角度的照片,展示每一个系列的作品,其中包括毛主席纪念堂的雕塑工程、杭州岳庙的岳飞像、美国纽约庄严寺大佛等众多代表作;第二部分为历年雕塑作品,也是照时间顺序,通过图文并茂的排版,将陈长庚教授这么多年来的优秀的雕塑作品一一呈现。
由苏金玲主编的《走进木雕世界--世界木材日木雕作品集(1)》一书收录了靠前木文化学会2014年收藏的,来自64个国家90位艺术家精心创作的180余件木雕艺术作品。这些富有创造力和前瞻性的作品,呈现了当代优选木雕艺术领域拥有代表性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李仁清传拓艺术》为河南省文博界著名传拓技师李仁清所拓河南省内重要文物拓片、北京大学特展部分的集合。河南省是文物大省,地面现存文物丰富,传拓重要碑刻的技术以及行为颇有历史,然而在高浮雕的传拓方面一直存在空白。李仁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终于开发出高浮雕技法,通过特殊的技艺,将雕像立体的雕刻转化成平面图形,用色彩浓淡显示浮雕各部位,保存了大量更贴近文物的资料。书内包括著名的嵩山汉代三阙、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窟、林州洪谷寺、巩义宋陵圆雕等雕塑的拓片,拓片资料价值及艺术价值相当大。
新中国建立以后,各大专业院校逐渐建立起版画专业,将铜版、石版、丝网版画等多种版画形式纳入教学体系中,版画的创作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也丰富起来,其间黑龙江北大荒版画、江苏水印版画、四川黑白木刻、云南少量套色木刻影响尤为深远。而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9年,连续举办的“中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作品展”(简称“三版展”)更是整体提升了中国当代版画的面貌。再加上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靠前交流,如今的中国版画家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题材上的创新与技术上的追赶,更试图建立中国版画界自己的平台和话语权——从官方背景的“观澜靠前版画展”到今年即将举办的“虚苑靠前版画展”,从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IMPACT靠前版画会议”到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首届靠前版画系主任论坛”,其间当代中国的版画作品无论是在创作语言还是版种形式
本书收录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地区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版画家的400余幅版画作品。全书内容按“1949—1976”“1977—1999”“2000—2019”三个历史时期来划分,收录大量组画。通过这些版画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
《李仁清传拓艺术》为河南省文博界著名传拓技师李仁清所拓河南省内重要文物拓片、北京大学特展部分的集合。河南省是文物大省,地面现存文物丰富,传拓重要碑刻的技术以及行为颇有历史,然而在高浮雕的传拓方面一直存在空白。李仁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终于开发出高浮雕技法,通过特殊的技艺,将雕像立体的雕刻转化成平面图形,用色彩浓淡显示浮雕各部位,保存了大量更贴近文物的资料。书内包括著名的嵩山汉代三阙、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窟、林州洪谷寺、巩义宋陵圆雕等雕塑的拓片,拓片资料价值及艺术价值相当大。
《笔墨长城宣传画里的中国抗战丛书》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外各界爱好和平的人士宣传和介绍中国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历程的宣传画为主要内容,丛书分为三卷:漫画卷、版画卷和宣传画卷,共收1000余幅画(均为1950年前创作),包括漫画、油画、国画、版画、木刻画、民间画等艺术形式,主要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历史图景,是目前收集展示中国抗战美术作品数量很多、品种很广的一套抗战书籍。 本书是该套丛书之版画卷《铁笔风华》,由黄薇编著。
周亮主编的这本《三晋石刻大全(朔州市平鲁区卷)(精)》由朔州市平鲁区现存石刻与佚失石刻两部分组成,共收录辽、金、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时代不详的碑文229篇。其中,收录现存石刻碑文206篇,收录佚失石刻碑文23篇。这些石刻真实地反映出了平鲁逾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本书是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举办的“第二届靠前岩刻艺术双年展”的作品集,参展的画家有英国、俄罗斯、希腊、蒙古、吉尔吉斯坦等国的画家和中国的有名艺术家,表现的内容主要以甘肃地区发现的古代岩刻画为背景创作的风景画和山水画,表现手法主要是油画和国画。本书入选了参展的中外艺术家的作品100幅,附有理论家的评介文章,展示了原始时期留下的灿烂文化,歌颂了华夏祖先的伟大和智慧,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作为18世纪时期法国博物学家,布封耗费40年时间完成了36卷的巨制《自然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正是在他的主导下,在其合作者E.L.多邦东和M.多邦东的协助下,由同时代法国著名的雕版绘画师弗郎索瓦-尼古拉·马蒂内完成了1008幅精致的雕版手绘插图。这套18世纪的鸟类图鉴丛书,自1765年陆续问世以来,距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这1008幅手绘图包含973幅鸟类插图,35幅其他动物插图(28种昆虫、3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图和4种珊瑚图);其中包括1228只鸟、24只金龟子、23只蛾、61只蝶、1只变色龙、1只海王星苔虫、3只负子蟾、1只飞蜥、5只天牛、2只螳螂和4丛珊瑚。 其中有些鸟类,如马岛蓝鸠、马斯卡林鹦鹉、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塞内加尔长尾蜂虎、留尼汪红鹀、大海雀等早已绝迹;而像法国小鸨、阿波罗绢蝶、白鹈鹕等在有些地区以及灭绝。因此,这些插图更显
《瓜州东千佛洞.第5窟》由张景峰,魏迎春,李宏伟编著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始凿于公元5-6世纪的北魏时期。石窟依山开凿,规模宏伟,自东迄西约1公里的山崖上,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 254个,各类佛教人物造像59000余尊,各类龛式、塔形和纹样20000余处,雕刻面积达18000平方米。云冈石窟造像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在中国石窟艺 术中独树一帜。本书展示了云冈石窟中的佛陀造像。在云冈现各类佛教人物中,佛陀造像39000多尊,占到所有人物造像的67%,数量最多。其雕刻最严谨,内容最丰富,气势 恢宏,体现了云冈石窟雕刻的艺术精神。
周亮主编的这本《三晋石刻大全(朔州市平鲁区卷)(精)》由朔州市平鲁区现存石刻与佚失石刻两部分组成,共收录辽、金、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时代不详的碑文229篇。其中,收录现存石刻碑文206篇,收录佚失石刻碑文23篇。这些石刻真实地反映出了平鲁逾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具有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