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日课是一套关于敦煌和敦煌艺术的通识类读物,全面介绍有关敦煌的方方面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可爱的手绘图画,以及真实清晰的壁画临摹,讲述了354个不可思议的敦煌艺术小故事。让读者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地理、艺术、军事、建筑、风俗、神兽、植物、纹样、飞天、乐舞(含乐器)、壁画、颜色、日常与运动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第一册主题为万物有灵,细致地讲解敦煌壁画、雕塑等艺术中的各种元素;第二册主题为众神召唤,讲述了壁画中的故事、形象和敦煌艺术的创作过程;第三册则从丝路文明的角度,讲述敦煌的前世今生,探讨敦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清代的殿版画数量庞大,风格也非常写实,山川河流、市镇庙宇、民俗风情等都有表现,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相当重要的文献价值,研究清代宫廷版画对于展示当时的政治生活、风俗文化、艺术风貌甚至经济发展都有助益。清代殿版画共刻有五十余种,多由宫廷画师绘制底本,而后由技艺精湛的雕工镌刻,精印精装,品质上乘,当时多藏于宫中,或颁发给文武官员、外邦使臣等,坊间流传较少,且比较散乱,不成体系。故宫博物院于今藏有大量清代殿版画,从顺治时期至光绪时期都有收藏,且品类齐全,包括木刻版画、铜版版画、石版版画,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本图录的编纂,意在对清代殿版画做一个更完整的展示、更系统有脉络的梳理,希望能有助于学者同人对殿版画的研究,为清史研究提供更为翔实的图像类资料。
合江石刻体现了四川地区石刻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是研究南宋时期石刻艺术的实物资料。本书作为合江宋墓石刻的研究成果,大致包括五方面内容:系统研究了合江宋墓石刻产生的背景,分别从民族融合完成、经济发展状况、思想文化影响三方面探讨宋墓石刻的产生背景;概述了合江宋墓的分布和形制;叙述了合江宋墓石刻的特征和内容;专题研究宋墓石刻反映的宋代合江社会状况;比较研究了从汉代到宋代人文的变化。本书研究了作为千年古县的合江,在宋代时期的社会发展脉络,本书的出版能为今天古县的社会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本教材编写工作由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牵头,协同梁平区德合泰年画作坊重量“非遗”传承人徐家辉老师共同完成。教材主要面向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非遗”传承人及传统工艺爱好者。本教材以“技艺传承与创新应用”为核心,聚焦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木版年画,系统整合其历史脉络、工艺技法、艺术特色及现代转化路径。 本教材注重产教融合,采用模块化设计,培养兼具传统技艺功底与现代设计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将掌握梁平木版年画从技艺到文化的完整知识链,并具备将传统符号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的能力,助力“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自明朝万历中期起,安徽版画异军突起,打破了建阳﹣金陵两地版画独盛的局面。众多徽籍出版家都怀揣着热烈的文化理想投身于书籍刊刻;安徽的名画家也积极投入到版画创作中,奠定了安徽版画高古醇雅的基调,还把这种风格推广到了江苏南京、浙江杭州等地;领先全国的刻工水平,为安徽版画在全国赢得了不错的声誉。入清以后,以徽州为代表的各级府衙和地方士绅精诚合作,使安徽的版画得以续写华章。这些珍贵的艺术遗产在今天仍值得传承和研究。
《太姥石刻文书》为民间文献资料丛书《太姥文化研究资料丛刊》的第二辑,全书收录了目前存于福建省福鼎市内一百二十余方珍贵石刻文书,主要包含著名风景名胜区——太姥山的各处摩崖石刻,以及福鼎市宫庙、渡桥、堡寨、宗祠、庐墓等场所所立的众多碑刻。这些碑刻时间从宋代延续到民国时期,其类别包括记游题壁碑、官府示禁碑、功德碑、寺庙志、墓志铭等。著者通过细致的田野工作,对散布各处的碑刻文书展开广泛的搜寻与辑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方碑文展开细致的考订,从而系统地展示了福鼎市的碑刻文书留存情况,为研究太姥文化区的社会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碑铭资料。
本书引进自意大利,原书出版社为Jaca Book。《拉斐尔凉廊》是详细介绍拉斐尔凉廊的书,凉廊是西方最早的装饰展示空间,也是后世画廊的雏形,多为权贵和政要所拥有。拉斐尔凉廊即为当时的教皇所有,由当时首屈一指的大艺术家拉斐尔负责设计完成,展现了拉斐尔无与伦比的艺术天赋和组织能力。
《连云港石刻调查与研究》是江苏省重点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的第一部成果,既为连云港地区的石刻资料记录了档案,也为连云港地区"石刻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更为连云港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且实用的资料。书稿包含了连云港的岩画、摩崖造像、摩崖题刻、碑刻、石雕、祭祀石刻等6类,共计932处石刻的调查报告,其中岩画73处,摩崖造像106处,摩崖题刻437处,碑刻282处,石雕13处,祭祀石刻21处。
本书为同名展度图录,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百余人,予理出。2212月8,"后印例—第三届C从国际版画三年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展览展示了国内134位艺术家的235件作品。作品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既向传统术刻版画创作致数,也表现出国际杰出艺术家们在当今"后印刷"时代对新画艺术的思考与实践。本书全方位呈现中西方指画艺术过去"作为技术的印刷"到今天"作为艺术的印刷"的发展历程,书前则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两张两赵(漾兮、张怀江、赵延年、赵宗藻)"版块,书后展示了"艺术家书"版块,即由艺术家创作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