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一道传承,一种味道。浏览中国茶叶5000年的发展史,不谛于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徜徉。中国茶叶文化的发展传承保存至今,与中国瓷器、服饰、建筑、园林、美食一样,不仅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也对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及沿线国家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本书以茶叶为脉络,为人们梳理中国茶叶5000年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节点、重要人物、茶趣茶事、名茶典故,讲述中国茶叶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有关中国茶叶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美学。Tea is hailed as a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 a unique heritage, and also a special taste. Like Chinese porcelain, clothing, architecture, gardens and delicacies, Chinese tea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ocial environment, cultural atmospher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evailing at every speci
福建拥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和精湛的茶叶制作技艺,更有各类独具韵味的茶品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福建茶文化。本书以人类学与文化学视角,基于扎实的史料与调查研究,面新时代脉搏,概览式、多维度、新角度地梳理福建茶文化基本面貌,涉及福建茶史、名茶文化、饮茶艺术、茶与健康、茶俗、茶人及其精神、茶叶典籍、茶文学、茶文化旅游、茶文化传播等主要内容。
2014年6月,《生活月刊》“茶之路”系列别册荣获SOPA(亚洲出版业协会)颁发的 生活时尚报道奖,被评“笔触传神富感染力;全篇充满浓烈文化气息,兼具专业知识性。整体筹划及制作宏大而细腻”。《茶之路》为此系列别册的结集,并在原册基础上作了重要补充和修订,鲜明区别于普通的茶类图书,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档案价值,是一本实地探访茶山茶人,追寻和探求茶的源头与真味,反思人与自然、生命与生态关系的踏实诚朴之作。 2013年春茶开采,“茶之路” 站抵达四川,随后历时一年的时间,采访小组到达浙江、江苏、广东、云南、安徽、福建、 ……共计踏访四十多座茶山,涉及绿茶、黄茶、白茶、红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等主要茶类品种,对于每种茶生长在怎样的水土,经历了怎样的各自区别的种植过程和制作工艺,以及茶人展现的制
本书用篇章结构编写,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普洱茶的采收、压制工艺流程,重点介绍了普洱茶的特点、营养价值、饮用方法、品鉴要点。本书采用篇章结构编写,内容丰富,可读性性强。
在中国文化里,茶禅“并不如许多人,包含茶界与佛门所以为的,是在恢复一其来有自、卓然而立的固有文化,它其实更是一种文化创建。”林谷芳在其作《茶禅》中,抢先发售就“茶禅”概念做了清晰辨正。他认为茶禅的初始关键,就在于于此有心的茶人能“以禅入茶,以茶契禅”。在《茶禅》一书中,林谷芳从茶道文化与禅宗精神的流变出发,以“茶”“禅”“茶禅之立”“茶禅之成”四个章节步步深入辨析,目的在于为中国之茶禅立基,希望能有志于此的茶人,“立正知见,作深行履,蓦直而去”,成就中国茶禅。相对于日本茶道立基于禅,中国茶文化之精主要缘于文人之参与,用事极尽世间之美。近年来中国茶有复兴之趋势,于道也较前多有观照,却往往“以禅为学、以禅为趣、以禅为美”,禅只作为生命装点,囿于表象,以致朱紫不清。究其缘由,一是
本书精辟地讲述了 名茶之一的普洱茶的各种重要实用知识,主要包括如下11类内容:(1) 普洱茶的现在与未来;(2) 滇青茶产区气候地理条件;(3)普洱茶古今制作与迷思;(4) 普洱生茶与熟茶制程辨识;(5) 滇绿与滇青普洱茶的特点及辨识;(6)如何选购新制生饼 ;(7)普洱茶的年份与断代;(8) 精致普洱茶—沱茶;(9) 普洱茶存储与陈化;(10)入仓茶的辨识;(11)普洱茶冲泡方式与茶具选择。
本书精辟地讲述了 名茶之一的普洱茶的各种重要实用知识,主要包括如下11类内容:(1) 普洱茶的现在与未来;(2) 滇青茶产区气候地理条件;(3)普洱茶古今制作与迷思;(4) 普洱生茶与熟茶制程辨识;(5) 滇绿与滇青普洱茶的特点及辨识;(6)如何选购新制生饼 ;(7)普洱茶的年份与断代;(8) 精致普洱茶—沱茶;(9) 普洱茶存储与陈化;(10)入仓茶的辨识;(11)普洱茶冲泡方式与茶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