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 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由敦煌研究院主编,资深讲解员执笔,以敦煌的 画 为载体,以北凉至元代15个历史时期为章节,以100节妙趣横生的敦煌石窟艺术课为主题,系统讲述敦煌莫高窟一千六百余年的建筑、雕塑、壁画。 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文字,娓娓讲述敦煌壁画中定格的精彩瞬间,分享富有启示又给人以希望的壁画故事,向读者展现古人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和宏大沧桑的历史变迁;超百幅美轮美奂的图片,带领读者深度巡游莫高窟经典石窟,感受敦煌文化艺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宋代苏易简撰写。全书分笔谱、砚谱、纸谱、墨谱四部分,书前有徐铉序,末有自序,分别探讨和记载了笔、砚、纸、墨产生的根源、制造的工艺以及流传的故事。不仅是介绍文房器具的开山之作,同时在古籍辑佚上也有参考价值。此次出版,为便于阅读,加了注释、译文、点评等内容,并配有相关的图片,图文并茂,以提供读者一个较好的阅读文本。
《辞海》,是当代中国大型的综合性工具书。初版于一九三六年,历经未定稿(一九六五年)、一九七九年版、一九八九年版、一九九九年版、二〇〇九年版,至二〇一九年新版,守正出新,踵事增华。 《辞海》的图版是历版《辞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线描图到彩图的历史发展,作为从初版起始终保留至今的线描图,既记录了历史各阶段的风貌,又对部分彩图难以描绘的细节作重要补充,极具特色。 本笺谱图文均选自一九三六年版《辞海》。吟笺赋笔,犹记燕台。谨此向所有为《辞海》编纂出版工作付出心血的前辈、同仁致敬。亦对进一步扩大《辞海》影响和二〇一九年新版《辞海》的出版宣传起积极作用。并为《辞海》品牌产品的延伸、开拓作一新的尝试。
本书从宗教学、美术学、服饰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来探索汉地佛教造像服饰的文化特征。主要从东汉至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隋代时期、初唐至盛唐时期以及中晚唐至宋元明时期五个主要历史阶段,对佛教造像服饰类型及风格的演变特征展开具体分析。一方面,基于佛教义理的角度,对不同时期的汉地佛教造像服饰的“庄严”意义作进一步的探究,另一方面,通过对汉地佛教造像服饰世俗化、本土化演进过程的探究,以及对汉地佛教造像服饰在演进过程中所呈现的适应性与包容性的深度思考,尝试着厘清汉地佛教造像服饰世俗化、本土化发展的完整路径。结合汉民族服饰艺术风格的影响,较深入地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地理环境下,佛教造像中的衣装饰物在逐渐演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由外来艺术形式到中印两种风格的交汇融合,再向
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山水画集中体现传统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不仅以高妙的画法造诣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同时也承载着中国人文领域里最为深邃的寄托。《林泉高致》是北宋时期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专著,也是中国画论史上不可多得的传世经典。全书分为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详尽论述了对自然的审美、山水画的创作、山水画的鉴赏等诸多问题。此外,还附录了“山水诀”“山水赋”等数篇名家画论,是中国迄今山水画创作最精妙的范本。本书既是山水画创作的之书,也是提升审美意趣,回归自然,神游林泉山水的体验。
《名伶歌影录》,是翁老入室弟子张景山,继《梨园鸿雪录》《菊圃掇英录》之后,精心辑录的翁老未收入文集的谈戏佚文的又一部佳作;与前两部镶嵌一体,允称“翁老谈戏三部曲”。张景山还精心为该书配入大量相关的剧照,有些为翁老私家收藏,首次与读者见面,洵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