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咏百花,弄出许多花 与人的趣闻轶事来,老百姓根据社会风俗与岁时花信 的自然规律,按每年十二个月造就出十二个月不同风 姿神韵的花神来,正所谓“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 ”了。花神各有千秋,故事曲折离奇,具有代表性和 说服力,结合了花的动人芳姿,花神的形象与花合二 为一,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构筑了一 个关于花神的梦幻天地。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十周年馆庆同人论文集(琴学卷)》共收有15篇古琴研究論文,包括鄭明主任就晚清詞人與唐人筆記而展開討論的兩篇琴學考論文章,鄭煒明主任與陳德好小姐合作的考古出土文物與琴學研究系列論文,羅慧小姐關於西方學者與琴文化的整理論述,龔敏博士在香港琴人與琴史、小說方面的琴學考述,以及耿慧玲小姐有關《琴操》與中國琴樂的討論等。
胆巴是元代前期僧人,元世宗时被封为国师。大德七年夏,胆巴仙逝。皇庆年间,追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胆巴帝师」。延佑三年,赵孟俯奉敕撰文并书写「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碑」。后此碑简称「帝师胆巴碑」,又称「龙兴寺碑」。这件墨迹纵三十三点六厘米,横五百六十六厘米,计百余行,九百二十三字。篆额「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碑」十八字。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清代姚元之在卷后题跋云:「吴兴书此碑年已六十有三,去卒年时只七年,用笔犹绰约饶风致,而神力老健,如挽强者矫矫然,令人见之气增一倍。」此碑字体秀美,神采灿然,且能不逾规矩,于法度中求潇洒,于意匠内寓自然,为其晚年书碑之代表作,也是初学赵孟俯楷书范本之一。编者将此作放大近一倍印出,供读者鉴赏、临习。
《幽雅阅读》修订版。作者通过对国画历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及其画作的介绍,将国画作者的人生经历、境界和追求揭示出来,同时在介绍过程中将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流于笔端,读来颇具启发意义。全书文字优美,意境高远,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横溢的才气及深刻的人文情怀。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画的品味之作,作者走到绘画的背后,去揣摩那里深藏的画家心灵隐微,那些曾经感动过画家的幽深生命体验。在作者看来,中国画就是一瓶生命的清供。
本书为陈从周先生的书法、绘画作品集,创作时间从1946年至1995年封笔,共100幅。均为编者乐峰先生从各收藏家手中收集而来,并取得授权收入本册的,具有极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陈从周曾师从袁次安、胡也衲、王竹人、武曾保、叶为铭、马叙伦等习书画,1946年成为张大千先生入室弟子,作品饱含文人之气,绘画作品诗意盎然,作葫芦、藤条则质朴天真,作怪石、冬梅、瘦竹则疏淡清远,作兰花则如幽谷佳人。意境深邃、韵永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