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挑选了充满中国文化意蕴的35个汉字,通过对它们丰富内涵的揭示以及独具个人特色的文化诠释,写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妙趣横生的世界,饱含人生哲理,读来令人受益匪浅,可谓一部高质量的雅俗共赏的文化读物。
汉字从哪里来?它是如何一步步演变为今天的汉字形态的?汉字作为记录历史的符号,它又承载了哪些丰富的文化信息?本书首先讲述汉字的发展史,以及一代代知识人、保护者对于汉字遗产的珍视与深情;接着,分析汉字的造字法则,从汉字的造字规律中体会中国人的思考、感知与创造;后,选取极具中国文化代表的20个汉字,追溯字形源流、字义演变,同时引入文学、哲学作品,引入相应的绘画、青铜器、陶瓷、建筑等美术作品资源,将文字与文学、哲学、艺术互为印证,共同还原出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动图景,古典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
本书为作者中国文化寻踪之旅的一部分,可以作为作者《书楼寻踪》一书的姊妹篇。作者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在三年之内,完成了对分布在大江南北的40位古代著名藏书家之墓及古代遗址的寻访,包括了从刘向、班固,到范钦、黄丕烈、曾国藩、罗振玉、傅增湘,行程数千公里。是对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的一次巡礼,亦是对于传承了中国文化书香余脉的众多先贤的拜祭和纪念。
本书是《中国砚文化》系列图书中的本,是把砚和相关活动上升到艺术理论高度的一种尝试,是传统砚文化的继续和深入。本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章节的内容:一、砚雕的历史、古代砚雕的流派及传承和发展;二、砚的基础知识,包括砚的构造、经典的砚式和传统砚式的主要要求;三、砚的制作,制作的前期准备、工艺流程以及如何包装;四、砚雕的艺术构成,艺术砚的设计与制作、不同类型的艺术砚的处理手法;五、相关砚雕的图片赏析。《砚雕》例证丰富,文字通俗,图片精美,全面介绍了砚雕历史、砚雕知识与砚雕技艺,兼具知识性与实用性,对砚雕工作者、砚台爱好、收藏与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
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文人士大夫自觉追求审美意味的生活带动了平民阶层。花成为优雅生活的表征。本书以花为媒,透过在文人士大夫和平民阶层审美活动和生活实践中的赏花、咏花、养花、簪花、赠花等现象,以及遍布在宋代史籍、诗文、笔记和图谱等文献中关于花的著录、描述、分析、研究、阐释等理论表述,探讨宋人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领域所呈现出的 审美化 转向,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日常化、生活化拓展等话题。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帝王的皇宫。聊故宫,是当今中国人文化生活中长盛不衰的话题。本书以另一种视角说故宫,从宫殿命名、屋瓦颜色、平面布局与建筑结构中隐含的数字规律、建筑构件上的图案与彩绘、屋顶和墙壁的装饰、门窗式样与露天陈设,到帝王服饰、皇帝大婚、皇帝大寿,以及皇宫里是怎么过大年的,前后用了十一个章节,为读者呈现出一座喜庆祥和、如意吉祥的故宫。 作者依托中国传统文化,从吉祥文化的角度观察故宫、解读故宫,视角独特,立意新颖。书中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乾坤 ,古人借称天地,包罗万象。中国戏曲在舞台上演绎的各种故事,似乎只有用乾坤来形容,才能显示出它的浩瀚广博。 近200年的京剧,就是艺术递变和融合的历程,是腔调合流、行当融合、剧目吸收的历程,是兼容并蓄、不拘一格集百家之长、臻于完美的历程。 近千年的中国戏曲,离不开伶人的印迹,离不开城乡的印迹,离不开风俗时尚的印迹,更离不开传统文化渲染的印迹。 《京剧:戏里乾坤》,再现的是中国戏曲和京剧的漫漫征途,是沧桑时代的印迹。时至今日,舞台上的 生旦净末丑 演绎的仍是天地间寻常与独特的故事。
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传统天文历法知识、岁时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礼仪民俗,既系统梳理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中华民俗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又重点展示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还以小百科的形式补充介绍了与各种民俗文化相关的小知识,最后附有2023-2040年历表,含公历、农历、星期、节气等多个项目。本书语言通俗,图文并茂,信息量大,于字里行间展现出一幅浩瀚生动的中华民俗文化历史画卷,是一本很实用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全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传统天文历法知识、岁时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礼仪民俗,既系统梳理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中华民俗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又重点展示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还以小百科的形式补充介绍了与各种民俗文化相关的小知识,最后附有2023-2040年历表,含公历、农历、星期、节气等多个项目。本书语言通俗,图文并茂,信息量大,于字里行间展现出一幅浩瀚生动的中华民俗文化历史画卷,是一本很实用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全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传统天文历法知识、岁时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礼仪民俗,既系统梳理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中华民俗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又重点展示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还以小百科的形式补充介绍了与各种民俗文化相关的小知识,最后附有2023-2040年历表,含公历、农历、星期、节气等多个项目。本书语言通俗,图文并茂,信息量大,于字里行间展现出一幅浩瀚生动的中华民俗文化历史画卷,是一本很实用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全书。
本日历共计768面(24印张)。其中12个月24面,365日730面,前扉页衬页4面,后月历广告版权页10面。日历的左面为图片文字面,主题按着24节气72候的次序展开,中间包含24番花信风、三伏、三九等杂节气。版面的右页为公历年、月、日、星期、节日、节气时刻、农历日期、民俗节日等历表项,其中版面正中的365日公历日期用中文书法字,多为古代书法家字体图形,一个月内每天的书法字体不重复。365日版面左页一部分为当季天气图片配文字,图片一部分来自天气网和报社图片库,为有偿使用。12个月用12面古画,24节气24面古画,彩图来源于设计公司购买,有单独的文字协议,为有偿使用。典型民俗节日如春节端午也用古画,购买。扉页衬页用古画彩图,后衬页余页彩图据情况选择科普中心推广图。
《辽博日历·2022》是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内容选取辽宁省博物馆新馆12个专题陈列中代表性馆藏文物,每个月对应一个展厅,每日对应一件展品,图片清晰完整,文字内容为文物基本信息和简明扼要的说明。辽宁省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馆藏文物近十二万件,其中珍贵文物数万件,以辽宁地区的考古出土文物和传世艺术类文物为主,分书画、陶瓷、货币、雕刻、漆器、碑刻、铜器等十七个门类。
本书是靠前首创的航空文化日历。她向读者展示主流私人飞机与民航客机机型、飞机制造商与运营商、旅游飞行安全知识、靠前外主要城市航空时刻表、航空传奇人物与航空文化等丰富多彩的飞行文化,同时兼有出行记事功能。她的边际效益更体现在飞行途中记录自已有趣的、难忘的故事,为自已即将过去的365天留下永恒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