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明史大抵也能称为一部手艺史。那些能够拥有姓名的手艺,也曾在手艺辉煌的年代互相角逐,经受过实践的检验和世人挑剔的眼光,被一群执拗而固执的人当成精神信仰代代相承。《大美非遗:108种手艺》共分三辑,通过寻访108位手艺人,展示了108种涵盖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多种技艺,如苗绣、木雕、钧瓷、古法造纸、制笔、油纸伞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本书,可以让读者领略到非遗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中国的文明史大抵也能称为一部手艺史。那些能够拥有姓名的手艺,也曾在手艺辉煌的年代互相角逐,经受过实践的检验和世人挑剔的眼光,被一群执拗而固执的人当成精神信仰代代相承。《大美非遗:108种手艺》共分三辑,通过寻访108位手艺人,展示了108种涵盖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多种技艺,如苗绣、木雕、钧瓷、古法造纸、制笔、油纸伞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本书,可以让读者领略到非遗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名伶访问记》是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报纸、杂志上登载的一些著名京昆剧演员访谈的编集,其中也有许多前辈京剧演员如田桂凤、侯俊山、龚云甫、陈德霖、王长林、高四宝、裘桂仙、王琴侬、时慧宝、钱金福、尚和玉、金仲仁、王凤卿等。访谈主要内容为被采访演员的家族历史、表演轨迹、表演剧目、表演技术、表演理念等方面的阐述,涉及梨园掌故、皮黄历史、演员修养、职业精神、剧目编排、科班教育、戏班管理等方方面面,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京剧名演员以及他们对京剧的理解的认知维度,许多理念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是建构当代京剧学很好的参考材料。 本书内容极具史料价值,珍贵性不言而喻,伶人自身,脱下戏服,现身说法,传递出的信息领域非常广阔。特别是一些名伶,如田桂凤、程继先、马连良,他们对戏曲表演理念的认知与实践,
《文博日历.2025年》基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新媒体栏目《文博日历》开发而成。央视新闻客户端全新拓展“新闻+服务”平台功能,联合全国博物馆,自2023年3月21日开始推出新媒体产品《文博日历》。该产品定位于文博科普,每天认识一件文物,推出后荣获2023年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优秀作品奖应用创新二等奖、国家文物局2023年度文物好新闻奖,获评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精品项目。实体书《文博日历.2025年》基于同名新媒体产品开发,从已介绍的400余件文物中做挑选,每天介绍一件文物,图文并茂,不仅展示文物的基本信息、功用和价值,还介绍文物包含的文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该书不仅是一本有一定时效性的日历书,更是一本寓教于乐的文博知识工具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