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雅言》是明代书法家、鉴赏家项穆撰著的一部书法理论旷世著作。项穆出身收藏世家,家中书画藏品量大概是故宫的一半,对书画作品的见解常人难以企及。全书共17篇,详细阐述了书法的起源以及演变、品鉴书法的方式、学习书法写作的技巧等,并以匠人的精神品评历代书法家的优劣得失,展现了明代书法家的美学理念和清雅意趣。 《书法雅言》是中国古代书学理论的传世经典,也是世界系统阐述 笔迹 读心的著作。写字如做人,心正则笔正,人正则书正。以习字静心,成为更好的自己。
《中国香文化》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记叙香文化的专著,填补了香文化研究的空白,自2008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此次出版的《中国香文化(典藏版)》在2008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删,使叙述脉络更加清晰,语言更加严谨,补充了以前尚未涉及的新内容。而且此次出版是彩色版,书中补充了许多珍贵的图片。
这是建国60多年来,京剧历史上首次开展的*规模的 京剧经典传统大戏 排演、拍摄工程,其意义在于推动全社会对国粹京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视,扩大京剧在国内外的影响,团结凝聚京剧人才队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荣誉感,高质量地把当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成果传播、记录下来。这项工程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浩如烟海的京剧传统剧目中,精心选择*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经典传统大戏,通过巡演和电影拍摄两个环节,采用舞台演出和电影载体两种形式,将当代*秀的京剧艺术家、音乐家对国粹京剧艺术的优质传承和艺术风采广泛传播,永远留存。书稿计划加入传统剧照和新拍剧照数十张图片,并配有专家评点赏析。(具体见备注) 该套书的定位为大众读者,做到既有普及性,又有知识性、可读性,力争打造成为一套国粹文化的精品书系。
1河流是缔造文明的血脉,而横亘在东方大地上的黄河与长江,则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演奏了中华两河文明的交响曲。本书介绍了长江、黄河流域的风情与文化,展现了一幅川流不息的中国历史长卷。
《中国香文化》是部全面系统记叙香文化的专著,填补了香文化研究的空白,自2008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此次出版的《中国香文化(典藏版)》在2008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删,使叙述脉络更加清晰,
《梁园飞雪图》,96cm*68cm,清代袁江绘。原作绢本,设色,纵202.8厘米,横118.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梁园,又名兔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建,亦名梁苑,旧址在今河南省商丘东。梁孝王雅好文翰,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名士,如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皆为其座上宾客,许多人长期居住园内,乐而忘返,“梁园”因此而闻名。这幅作品是袁江楼阁界画的代表作,画面取梁园一角,作者将这座历史上著名的园林建筑安置于冬季的雪景之中,表现了华丽的建筑,均匀挺直的线条勾画出房屋的各个细部,繁密的斗拱,玲珑的窗格,显示了高超的界画技巧。庭院、屋顶、山石上都留出大片空白,表现厚厚的积雪。雪片纷纷扬扬,远山烟波飘渺,雪色凝寒,使此画具有诗一样的意境。
《丛林曲涧图》,96cm*68cm,清代王时敏绘。纸本,墨笔,纵100厘米,横52.8厘米,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丛林曲涧图》以一高山为主体,树丛浓郁,周围群山环护,屋舍掩映其中,近岸山脚,古亭独立,杂树蔽荫。画中笔法文秀,写物具体而不拘执,造景丰富端庄,境界虚和,是作者绘画作品的典型风格。作者自署:“庚寅秋日画于西田茅舍,王时敏。”下钤“逊之氏”。
《梧桐双兔图》,96cm*68cm,清代冷枚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76.2厘米,横9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绘梧桐树下,石缝中斜出一株桂花。野菊满地,柔草丛中,两只白兔相戏,毛以细笔一一画出,兔目用白色点出高光,令眼神活灵活现顿生神采。景物细腻逼真,色彩和谐宁静,双兔造型准确,形象生动逼真,用笔细腻清秀而注意质感,设色和谐艳丽而有对比,具有光影的效果和体积感,受到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
《山路松声图》,96cm*68cm,明代唐寅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94.5厘米,横102.8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山路松声图》是唐寅的代表作品。画上自题云:“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裏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后钤“梦墨亭”、“南京解元”、“逃禅仙吏”。此画以淡墨晕染,浓墨强调,用笔清润、缜密而有韵味。画中山石悬岩陡峭,即清润秀雅又浓重雄健,背景的处理简括疏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漠寂寥的感受。此画曾经清内府、梁清标收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作者在《音调未定的传统》这本书里,展现了更加悠长和耐心的学识和面貌。眼界放宽到整个中国历史传统,哪一个历史学家不希望在全景历史视野中试一试自己的这把宝剑?历史非但没有证明中国存在过自孔子以来便一成不变的传统,而且只以证明所谓传统总在发生时空连续性的变异。只要我们平心静气去看待历史,会发现这样一个常态:具体到某一个历史阶段,时间和空间经常会发生错位。如何看待和研究这一状况?朱维铮先生在其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十分强调进行任何一种研究,首先必须弄清对象 是什么 ,然后才能追究 为什么 。他的那种将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常识弄成待解的疑团的 证伪 式研究,让不少同道 憎厌 ,却赢得了海内外严肃学者乃至一般读者的认同和尊敬。本书是朱先生对现状 信而犹疑,将信犹疑 心态的体现。 朱维铮先生的经典之作
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因此,《琴道》自1941年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古琴研究的之作,无论对于古琴研习还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都可谓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雪点雕图》,96cm*68cm,清代郎世宁绘。原作绢本,设色,纵270.6厘米,横238.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郎士宁曾奉命写生边疆番臣进贡的十匹良马,名为《十骏图》,此为其中一幅。雪点雕是科尔沁君王诺们额尔图稣图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进贡,此马外表大气,有帝王之相,眼睛炯炯有神,站姿祥而不燥、威而不俗,被称为“帝王之星”。
《花荫双鹤图》,96cm*68cm,清代郎世宁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70.7厘米,横 93.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花荫双鹤图》是一幅寓意和睦温馨、天长地久的吉祥画作。四只仙鹤象征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图中仙鹤身形修长优美,洁白的羽毛光滑可鉴,月季花娇柔多姿。花树下,一只*似乎在与两只毛茸茸的小鹤对话。画面色彩艳丽,但雅而不俗。
1中国的石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也是古代雕塑、绘画和书法艺术的结合,其体量之大,内容之丰富,堪称奇观。这些绵亘千余年的石窟艺术,凝结着古代艺人的智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具一格。本书介绍了中国石窟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和造型风貌,同时配有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让读者全方位、多侧面地对石窟有一个深入浅出的了解,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这是建国60多年来,京剧历史上首次开展的*规模的 京剧经典传统大戏 排演、拍摄工程,其意义在于推动全社会对国粹京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视,扩大京剧在国内外的影响,团结凝聚京剧人才队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荣誉感,高质量地把当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成果传播、记录下来。这项工程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浩如烟海的京剧传统剧目中,精心选择*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经典传统大戏,通过巡演和电影拍摄两个环节,采用舞台演出和电影载体两种形式,将当代*秀的京剧艺术家、音乐家对国粹京剧艺术的优质传承和艺术风采广泛传播,永远留存。书稿计划加入传统剧照和新拍剧照数十张图片,并配有专家评点赏析。(具体见备注) 该套书的定位为大众读者,做到既有普及性,又有知识性、可读性,力争打造成为一套国粹文化的精品书系。
《印象中国》丛书共111册,涵盖了汉字、京剧 、太*、节日、书法等111个文化元素,对中国文化 进行了全景式的记录和呈现。这些文化元素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富中国特色,表现了特 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其文化背后特有的价值观 和审美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可谓是中华文明的切片。 阅读本套书,您能系统而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面 貌,真正认识中华文明传承的文化基因.从而提升文 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树立文化自信,开启智慧人 生。 吕明伟编写的《园林/印象中国历史活化石》是 其中一册。
1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宫殿、礼制坛庙、园林、陵墓、宗教建筑等,民居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受不同的地理、气候、文化、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民居。例如,福建的土楼、内蒙古的蒙古包、北京的四合院等等。 本书从地域和民族的角度出发,对不同样式的民居进行赏析。通过具体的民居范例,对民居的结构、特点、民俗、文化等内容进行解读,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