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丝·本尼迪克特著的《菊与刀》是二战后期作者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为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据。“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通过“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时至 ,《菊与刀》仍被 为 描写日本文化的 书,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影响力经久不衰。
埃及是的文明古国。绵延数干年的古埃及文明,缔造了无数令人目眩神迷的奇迹。开罗郊外吉萨高地的金字塔群、神秘的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的卡尔纳克神庙、图坦卡蒙的金面具、破解出古埃及象形文字密码的罗塞塔石碑……这些惊艳无数世人的遗迹和文物,仅仅是古埃及文明的惊鸿一瞥。即便是浮光掠影,也对古罗马、古希腊乃至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渗透到埃及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活之中,文明的回响余音绕梁,袅袅不绝……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有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在一望无际的苍茫沙漠中,灼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只有一条绿色的大河,为这片亘古荒凉的土地注入一股生命之源,灿烂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在这里诞生了。古往今来,生活在尼罗河边的人们在河水滋养的黑土地上辛勤耕作,使埃及成为古代的粮仓
在本书中,作者揭示了20世纪英国文化明晰的历史,那是被妖魔化了的“美国时代”,在作者的论述中,英国对美国化的担忧似乎是无处不在的。这与“二战”后其失去帝国的担忧紧密地或者说隐秘地联系在一起,伴随着“从英国到英国特性的崩塌,从帝国自信到自豪于当地风俗和民族传统的转变”。由于失去了对其帝国的控制,而且注定要从大不列颠缩小为一个不太大的、怀旧的“快乐英国”,所以英国开始回应性地将美国流行娱乐形式下的帝国主义鉴定为作者所称的“美式娱乐帝国”。因此,英国人经常提及的担心是“英部正被美国电影殖民化”——或者更糟糕的一点——英国自己的殖民地正在被美国“有声电影”重新殖民。
日本作者梅棹忠夫是土生土长的京都人,更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文化学者,他将为读者做出别样的京都导览—古老庙宇背后的历史沧桑,精致风物蕴藉的审美特质,昔日古都的骄傲与失落,现代都市的开放与持守,京都人真实的市民生活,京都话的独特表达方式,日常细节中渗透的城市性格与文化神髓,被作者一言一语娓娓道破。由曹逸冰翻译的这本《京都导览》,定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京都—也许,不只是了解,不只是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