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Berthold Laufer,1874 1934)所著《中国伊朗编》(Sino-Iranica)是他一生著作中较重要的一种,也是欧美东方学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本人在语言学、人类学、植物学、矿物学方面都受过专门训练。这本书可以说是他探讨东方名物、语言、制度各方面专门问题所得成果的总汇。首先是中国和古代西域植物的传播关系。其次是关于中亚纺织品、矿物和汉籍著录的伊朗史上萨珊王朝的官制。附录几篇是关于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国境内几个□□语言(蒙、藏、□□□)里面若干词汇的研究。
本书并不是一本纯粹的历史学著作,它是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在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对西方文明的根源和发展趋势所做的全景式梳理和诊断。汤因比对“希腊精神”的描述无疑带有某种斯宾格勒式的“文化形态论”,但他的历史叙述渗透着强烈的个人问题关切甚至“文明忧虑”。汤因比不仅以希腊文明观察者的身份描述了它从公元前2000多年至公元7世纪的曲折历程,还以旅行家的身份对历史事件与自己的亲身游历见闻进行了生动的穿插记述。他将“希腊精神”视为一种融合了多个地理区域、文化要素、种族特性和宗教精神的文明综合体,并从地理风貌、工商业、科技、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战争、殖民、人性等角度,以其精深的历史洞察力和汪洋恣肆的笔法,为每一位有心于希腊文明及其现代形态变迁的人提供了*的指南。
大家常从历史与艺术的角度欣赏文物,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科技密码。 本书则通过文物,从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酒等人类的实践活动入手,探讨古人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应用:青花瓷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氧化钴的含量,造纸术的改进是因为采取了碱液蒸煮制浆 挖掘文物背后的科学原理,了解古人在科技方面的创造与智慧,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光时刻,让文物在化学中活起来。
本书从对特洛伊战争的描写入手,一步步展现出古希腊文明的辉煌历史。受荷马著作及《埃涅阿斯纪》的影响,使得年轻的海因里希·施里曼开始寻求青铜时代的特洛伊旧址。在他的孜孜探求下,考古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并著有《迈锡尼》一书。在他之后,威廉·德普菲尔德继续考古的工作,并编写了德文版的考古巨著。被誉为和施里曼一样伟大的天才,阿瑟·埃文斯于十九世纪末也开始了他的考古生涯。他和其他的考古学家们陆续发现了特洛伊、迈锡尼、赫梯帝国等古希腊文明。二十世纪初,经过大学培养,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的时代到来了。卡尔·布利根著《特洛伊和特洛伊人》使人们对特洛伊的情况更加了解,加之碳14年代测试法的协助,考古工作有了重大突破。本书有质疑、有提问、有思考,对于史实、史诗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以独特的叙述手法带领
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Berthold Laufer,1874—1934)所著《中国伊朗编》(Sino-Iranica)是他一生著作中较重要的一种,也是欧美东方学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本人在语言学、人类学、植物学、矿物学方面都受过专门训练。这本书可以说是他探讨东方名物、语言、制度各方面专门问题所得成果的总汇。首先是中国和古代西域植物的传播关系。其次是关于中亚纺织品、矿物和汉籍著录的伊朗史上萨珊王朝的官制。附录几篇是关于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国境内几个民族语言(蒙、藏、维吾尔)里面若干词汇的研究。
在广袤无垠的非洲北部,在孕育伟大生命的尼罗河畔,红海之滨,除了众所周知的古埃及文明外,还隐藏着神秘的、令人神往的、拥有丰富而又璀璨文明历史的被遗弃的伊甸园——努比亚。努比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以前,它是世界上已知*古老的黑人国家,世世代代在文化与经济上绽放着自己的光芒。然而它却突然谜样地没落然后被遗忘,无人问津。直到年轻的加拿大考古学家茱莉·安德森与国立卡土穆古物机构与博物馆的色拉·穆哈默德·阿赫默德的重要发现才让大家的目光重新投入到这个被遗弃的国度。
早在公元前700年,小亚细亚层底亚王国便开始使用起了金币。从此,人们对黄金的追求日趋狂热,到罗马帝国时期达到了高峰。但为了购买中国丝绸等物品,罗马的黄金流入东方。公元800年,整个欧洲的黄金匮乏,贸易濒临瘫痪,欧洲进入“黑暗时代。”之后一些欧洲国家开始航行到其他地方重获财富,*典型的国家是西班牙与葡萄牙。那时人们的探索主要就是为了寻求黄金。1492年,哥伦布登上巴哈马群岛,误认为发现了亚洲与印度群岛的巨大财富,结果发现了“新大陆”。随后,多次航行到“新大陆”寻找财富。其后的巴尔沃亚于1513年发现了太平洋,揭开了美洲地理之谜。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柯尔特斯征服墨西哥,皮萨罗征服印加文明,导致两个文明的衰落。传闻埃尔多拉多(黄金国)与神秘的湖泊相关联,引发了克萨达、费德尔曼及贝拉卡尔萨尔等探险者的兴
繁荣的古罗马有着数不尽的魅力,无论是建筑艺术、工程技术,还是商业和娱乐文化。世界知名插画大师斯蒂芬?比斯蒂用壮美的剖面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切,令人恍若走在罗马城欣欣向荣的街道。翻开这本书,我们可以: 透视 :优美的罗马古典建筑,探索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建造奥秘 体验 :热闹非凡的节日庆典,感受斗兽表演和战车比赛的欢腾与残酷 发现 :画卷中隐藏的丰富细节和有趣的人物故事 认识 :古罗马人的生活百态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运转方式
请小朋友们跟随我们的小主人宫戴迪亚,沿着悠长的尼罗河顺流而下,开启一段精彩的冒险!世界知名插画大师斯蒂芬?比斯蒂用壮观美丽的剖面画展示了古代埃及的艺术、建筑和城市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翻开这本书,我们可以: 体验: 壮丽而神秘的古代埃及,纵览尼罗河两岸无限风光 拜访: 帝王谷的墓穴,走进金字塔的建设工地,瞻仰阿蒙-拉神庙 观察: 古埃及人生活、劳作中呈现的千姿百态 探索: 复杂精巧的建筑构造,学习木乃伊的制作方法
1492年,哥伦布发现到达美洲的航线之后,欧洲各国开始在美洲建立殖民地以掠夺财富,提升国力。1587年,英国殖民者怀特带领117名殖民者到达罗诺克岛(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海岸线附近),几个月后,由于供给不足,怀特一人返回英国寻求帮助。但由于各种原因,怀特直到三年后才得以返回罗诺克殖民地。令他失望的是,殖民地已被废弃,殖民者们也不见踪影。因天气等各种原因,怀特不得不返回欧洲,之后,他再也没能回到罗诺克岛。1607年,弗吉尼亚公司在詹姆士河沿岸建立了詹姆斯敦殖民地,并对罗诺克殖民者进行了搜寻。虽然从印第安人口中得到了一些线索,但他们依然未能找到罗诺克殖民者,也无法弄清到底是什么使他们销声匿迹。之后的400多年来,无数的探险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探寻过这个岛屿,希望解开罗诺克殖民地消失之谜,但都以失败告终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并不是一本纯粹的历史学著作,它是英国著名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对西方文明的根源和发展趋势所做的全景式梳理和诊断。汤因比对“希腊精神”的描述无疑带有某种斯宾格勒式的“文化形态论”,但他的历史叙述渗透着强烈的个人问题关切甚至“文明忧虑”。汤因比不仅以希腊文明观察者的身份描述了它从公元前2000多年至公元7世纪的曲折历程,还以旅行家的身份对历史事件与自己的亲身游历见闻进行了生动的穿插记述。他将“希腊精神”视为一种融合了多个地理区域、文化要素、种族特性和宗教精神的文明综合体,并从地理风貌、工商业、科技、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战争、殖民、人性等角度,以其精深的历史洞察力和汪洋恣肆的笔法,为每一位有心于希腊文明及其现代形态变迁的人提供了很好的指南。
当我们思考欧洲的起源时,为何要将古希腊视为其现代文明的基础?古希腊人是怎样的一群人?是什么经历或挑战使他们如此特殊?还有重要的,这种自由的文化为何孕育在古希腊,而不是其他地方? 本书中,当代欧洲涉足古典世界卓越的权威之一,克里斯蒂安·迈耶通过对古希腊文明及其对手的广泛考量,由艺术到哲学,由政治到战争,展开了一次追寻答案的迷人之旅。而这本精心构思的杰作,正是他对古希腊文化终身研究的顶点。
大家常从历史与艺术的角度欣赏文物,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科技密码。 本书则以物理学各分支学科(力学、光学、声学、热学、电和磁)为纲,拣集与其相关的文物,探讨古人对物理知识的发现与应用:曾侯乙编钟 一钟双音 的振动机制,应县木塔 千年不倒 的结构性力学设计 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科学原理,发现古人在科技方面的创造与智慧,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光时刻,让文物在物理中活起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本书的第4次修订版由北京大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和王力家属共同主持。这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 古史新证 ,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全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
众多失落的古文明与珍贵的文明遗存在《超级彩图馆:失落的文明(超值全彩白金版)》中汇聚、碰撞出一首绚丽的交响诗,编织出一次穿越时空的梦幻之旅。展卷之间,一个个关于人类的童年记忆点滴浮现,带领读者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认识世界各地文明的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 梦华主编的《超级彩图馆:失落的文明(超值全彩白金版)》分为觅祖寻根、远古记忆、文明溯源、文化谜团、文字探秘、古墓探访、废都揭秘、古迹拾贝、奇观透视、古物撷珍、历史悬疑十一个部分,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成果,层层揭开尘封千年的文明之谜,力争给读者提供丰富、权威、全面的信息。 数百幅弥足珍贵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现场照片、人物肖像,以及电脑解析示意图、数据分析图和解剖图,立体再现人类文
“ ”古文明书系研究“ ”沿线且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古代埃及、巴比伦与亚述、印度、波斯、中国、希腊、罗马等文明,以中西比较、中西交流为研究特色,既注重宏观的理论思考与对历史的反思,从当下观察古代文明的整体性变迁,以宏大的视角展示古文明的兴衰;又注重具体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并反映学术研究的 动态,用中国人的视野来重新观察世界,架构认识世界的话语权,以实际行动反击“西方中心论”。 于殿利著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精)/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力图根据楔形文字原始文献,援用社会科学理论,揭示出与传统 不同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图景。城市文明、商业文明、法律文明、公民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本主义思想等构成人类现代文明基石的诸多元素,不仅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都能找到其
米诺斯文明 欧洲首个 超级文明 、西方文明的真正鼻祖,它是个谜,是个令无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的迷宫。 本书探讨了米诺斯文明的辉煌成就: 从斐斯托斯圆盘之谜、测量单位的测量、戴金箔面具的国王、古希腊的真相、遗产和作品《物象》、被遗忘的祭司体系到亚特兰蒂斯的毁灭 一场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600年的世界范围内的大灾难 。 这一震撼人心、不可思议的古文明,直到 3000多年之后才得以再次崛起。 本书隶属于《文明 探源》书系,本书系目前包括《会说话的历史》《还原出埃及记》《解密米诺斯文明》,还会陆续推出新的内容。本书系不同于市面上的以地域或民族对古文明进行划分的科普类图书,而是深入古文明的内核,揭示其鲜为人知的部分,一切与古文明有关的内容皆可被吸纳进来。本书系以古文明为切入点
《尼罗河上的埃及》主要内容包括:从沙漠里走出来的埃及人曾经有着无与伦比的光辉历史,也曾经被外族不断欺压。这里有肥沃的尼罗河平原,更有广袤无际的沙漠,在历史的融合中,不同的文明在这里汇聚,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埃及文化。在现实的发展中,埃及人自力更生,从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发展成西亚和北非地区有影响力的大国。这就是埃及,一个具有厚重历史和现代风貌的国家。 《尼罗河上的埃及》将用崭新的视角带你穿越历史的重重帷幕,感受远古的力量;带你走进市井,体味真实的埃及民生。走近埃及,你看到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一种历经沧桑的独特“文明古国”范儿。
在太平洋的东南方向,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岛,岛上居民称之为拉帕努伊岛,而它为更多岛外人所知的名字则是“复活节岛”。1722年4月5日,荷兰探险家雅各布.洛加文率领的一支舰队发现了这座小岛,他在航海图上记下了这个岛的位置,因其发现该岛的当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复活节,于是他便称之为“复活节岛”,从此“复活节岛”之名便为世人所知。“复活节岛”岛上,遍布着神秘的魔艾石像和刻满奇异形象文字的木板。这些石像造型之奇特,雕刻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但又一直困扰着人们。这些石像是何时雕刻的?出自何人之手?他们又为何要雕刻这些巨像?以当时的技术水平,他们是如何雕刻这些巨大的石像、又是如何将它们搬运、竖立起来的?这些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复活节岛的文明又是如何兴起和衰败的?这些谜题一直不断地激发着无数考古学
《世界文明简史(第2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通过划分世界主要文明的地域特色,对人类主要文明进行类型划分,介绍人类主要文明的成就、特征和差异,各主要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勾勒出人类主要文明的发展线索,揭示现代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方向,让读者对世界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世界文明简史(第2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是针对大学非历史专业学生撰写的,此为修订后的的第二版,补充了部分篇幅,增补了图片。
本书为《神话历史丛书》之一,是国内本从神话历史的角度研究古老的苏美尔文明的学术论作,在苏美尔文化研究中另辟蹊径,具有一定的创见。苏美尔人自公元前 5000 年到前 4000 年迁入两河流域南部创造了迄今已知人类古老的文明。多重证据表明,在苏美尔文明的背后有支配性的神圣信仰的存在。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不仅是客观现实的需要,还是神话思维发生作用的产物。楔形文字的书写者及其载体:书匠与泥板,记录了苏美尔人的神圣记忆——神话历史。 作者认为,苏美尔人在长期的狩猎 - 采集生产生活方式中也发展出了原始宗教和信仰。现在出土的遗留泥板中的神话历史十分丰富。苏美尔人还通过大量建筑神庙和塔庙并在其中举行仪式性活动,以达到人与神的沟通及人对神的服从之目的。神圣的时间与空间观念融合在新年仪式和圣婚仪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