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其地东有鸭川,西有山阴道,南有巨椋池,北有船冈山,是一块 四神相应 的福地。这就是今日的京都。 这座仿照中国古都建成的城市初被称为 平安京 ,从规划时就被致力打造成为日本的 千年之都 ,平安宫与罗城门、东寺与西寺、金阁与银阁 共同构成华丽舞台,《源氏物语》《平家物语》在此上演,能乐、狂言在此孕育成型。 建都至今一千二百余年的京都是如何被打造出来的?经历无数灾难与兵燹的古都如何浴火重生?孕育于其中的市民文化如何改变甚至主宰了城市的命运?这座城市见证了日本历史与文化的兴衰更迭,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悲欢离合,京都人的智慧与力量,也在古都的一次次新生中显露无遗。
辛加尔教授的两卷本《印度与世界文明》,特点是内容广博、时空跨度很大。作者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综合了近代以来西方和东方学者从科学、哲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角度,对印度文化与东亚文化、东南亚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世纪及近代欧洲文化等主要文化中心相互交往和影响方面所做研究的主要成果,清晰地展现了印度思想、文化在现代、当代与世界、特别是西方的交往与碰撞以及在碰撞中产生的作用。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印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及其在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胜王瑜伽》包含两大部分,*部分是辨喜在纽约的演讲记录,第二部分是他对瑜伽经典帕坦伽利《瑜伽经》的逐句翻译、注释和评论。《胜王瑜伽》一书包含了英语世界中*个英文版瑜伽经,在世界瑜伽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次为吠檀多不二论传统确立了一条新的瑜伽道路,即胜王瑜伽之道。这一道路,为瑜伽契合现代主流的 梵我合一 或者 天人合一 这一实践哲学开辟了一条现代新径路。
本书是一本讲述京都真实像的轻学术文化类读物。内容包含京都都城格局的奠定与演变、佛教对京都文化的影响、京都的神社、京都的建筑与庭园、 京料理 、京都茶道、京都的学术与教育氛围、京都器具等。作者以翔实的文献为基础,同时以自己长期在京都的生活阅历为基底,力图以生动而不滞涩的笔调写出作者自己所理解的京都,尽可能为中国读者展现出一个真实的京都像。
日本三大俳句诗人中,松尾芭蕉被誉为 俳圣 ,与谢芜村和小林一茶居至圣左右,以 亚圣 之姿并为三圣,三者地位类似唐诗中的杜甫、李白和王维,至今仍是诗歌星空中*为闪亮夺目的星辰。 芭蕉以风雅为生命,蕉门蕉风,将俳句提升至 道 之境界。芜村则为中兴健将,将俳句的入诗题材延伸至天地万物,达到 自他无差别 的境界,表现手法也更趋细致、艺术化。一茶效仿前人,继承闲寂、幽玄美学的同时,又发展出独特的变奏,为俳句加上诙谐的个人印记,直白表现出对生活的感受。 本书从芭蕉、芜村和一茶各自创作的不同题材、类型的俳句中,遴选出300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旅游景点里不仅有吃喝玩乐,也可以有深知灼见。作者李仁毅在本书主要介绍了72个日本热门名胜景点背后的逸闻趣事,有神话传说,有历史细节,有个体故事,或神秘,或震撼,或 此中有真意 ,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度趣游日本的知识通道,更是一本了解日本文化的理想工具书。
本书是一部解析 第二个结合 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读本。通过解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语境,本书以唯物史观探究 第二个结合 的内在机理,论述破解 古今中西之争 的思路与方法。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和世界历史意义的基础上,作者深入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结构,阐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品格。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化自觉,本书探究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合力的理论资源,探析了秉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使命,阐述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理内涵。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由于作者本人是一个在幼年时亲自接受过武士道传统教育的日本人,因此,正如作者所说,他在介绍时,与别的外国的日本研究者至多只不过是个 辩护律师 不同, 可以采取被告人的态度 。的确,我们在读到他所系统介绍的武士道的种种方面时,颇有入木三分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是为了向国外作介绍而写的,行文中大量引用了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进行比较,所以就更便于外国读者阅读和理解。正因为如此,《武士道》一出版就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据作者自序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不仅自己亲自读了此书,还以此书分赠其友人。
《菊与刀》是二战后期美国人类学家鲁思 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为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据。 菊 本是皇家家徽, 刀 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以 菊 与 刀 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作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 耻感文化 ,认为它与西方的 罪感文化 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 本书自1946 年出版以来,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书,并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本书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越南语专业系列教材《越南语阅读》配套的拓展性教材。精心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越南民间故事,采用双语对照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并在每篇故事后增加了编译者的评注,或是点明主旨、寓意,或是阐明相关背景。既可以作为越南语学习者提高阅读与翻译技能使用,也可以作为对越南民间文学、文化感兴趣读者阅读之用,实现 一书多用 ,满足不同程度、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正冈子规是日本近代俳句的重要改革者,成就直追日本俳句 三圣 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 正冈子规一反传统俳句套式,提倡根植于现实、表达诗人 真诚 感受的新俳句。他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质及美感,积极使用新名词,语言极为简洁当代。 本书从正冈子规所创作的上万句俳句作品中遴选400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用中文译文辅以日语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知日 日本茶道完全入门》为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超人气品牌 知日 系列的第59本特集书,是一本社科人文类普及读物。本期以日本茶道为主题,全面解析日本茶从茶汤到茶道的演变,以及如今茶道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的构成元素。主要篇目包括:日本茶的种类与品鉴;茶道的定义与历史;茶人代表之千利休、武者小路千家与小崛宗实;茶室、茶庵与茶道具;点茶方式与礼仪、四季茶会、和果子与怀石料理、人气茶铺指南与 茶道 博物馆巡礼等。不仅是碗中茶,包括花、建筑等 代表日本 的古老生活方式,与谦逊感恩的传统礼节都在茶道中得到了充分保留。从这个意义上说,认识日本茶道也是理解日本的有益尝试。
隐藏在品牌里的 人物 与 故事 ,是品牌的故事,更是人物的故事。作者李仁毅在本书中为读者介绍了超过一百个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日本品牌,包含品牌创办人、品牌名称和品牌商标图样等各种有趣或伤感的小故事。全书涉及商品的时代背景横越幕府锁国、黑船来航,以及影响日本深远的关东大地震,资深专栏作家李仁毅,告诉你101个心怀梦想的人,如何创立代代相传的经典品牌!
在全球化程度已经非常高的今天,到日本旅游、留学、工作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为了帮助大家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交流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在日旅游、学习及工作更为顺利,本书作者结合个人30多年来在日本文化教学方面的经验,在查阅众多资料后,*终编写完成本书。 《日本礼仪文化》共分15章,各章节的内容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书前和书后均设有自测题。每章的参考译文均以电子书形式提供,大家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网站上下载。为了更清晰地展现日本礼仪的细节,部分中文译文匹配了图解。此外,为方便读者阅读与查询,本书特意为正文中的每一个日语汉字进行了假名注音。 《日本礼仪文化》适合日语专业学生,在华日企工作人员,赴日旅游、留学、工作者阅读,也适合所有对日语或日本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桂离宫 这里是《源氏物语》故事发生的舞台,是王公贵族魂牵梦绕的桃花源,更是传统日本建筑与庭院文化的象征。它将江户时代简素朴拙的审美趣味发挥得淋漓极致,不仅对日本后世庭院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得到了勒 柯布西耶、弗兰克 赖特等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一致推崇。然而,多年来桂离宫高贵神秘的建造工法一直是一个秘密。 在本书中,曾参与桂离宫 昭和大修理 工程的建筑学家斋藤英俊,以其珍贵的一手资料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日本建筑插画泰斗穗积和夫的妙笔转化,更使得错综繁复的建筑结构和三百多年前的美学奥秘跃然纸上。
《今昔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民间传说故事集,旧称《宇治大纳言物语》,相传编者为宇治大纳言源隆国,共三十一卷,故事千余则。一至五卷为天竺(印度)部分,六至十卷为震旦(中国)部分,十一至三十一卷为本朝(日本)部分。内容包括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前者系说明佛教信仰之功德,后者则叙述历史人物之逸事与孝子、烈妇等道德故事。此外,尚有文艺、爱情、生灵、怪物、狐狸、仙人、盗贼等各种传奇故事。每一则故事皆含有通俗处世教训之寓言。因每卷开头皆有"今昔"二字,故名《今昔物语》。 本书所译为本朝部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北京编译社翻译,并经周作人花了两年时间校订。 《今昔物语》不仅是日本古典文学经典,也是世界文学瑰宝,是了解当时日本社会武士与庶民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并成为后世物语、说话等文
千代尼是日本著名俳句女诗人,在日本文学史上,几可与芭蕉并列。千代尼的诗风清澄,如白玉一般,无装饰,不雕琢,朴实自然。她的俳句里蕴藏着多姿的自然万象。她以女性视角观察世界,让笔下的景物有情有爱,有声有色。语调轻,而意无穷。 本书从千代尼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中遴选俳句250余首,用中文译文辅以日语原文及读音、简注,以助鉴赏。
本书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中村好文拜访艺术创作者宅邸的文集。中村好文在书中走访了14位艺术家的住宅,以建筑师的眼光,发掘潜藏在建筑中的人性温度和独特灵感。书中走访的艺术家,并不是那种政府发过荣誉勋章的著名人士,而是一些与地位和名誉都无缘的自由人,他们爱艺术亦爱生活,利用承载着个人记忆的小物品,辅以各自擅长的手艺与匠心,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 手作私宅 ,令家居空间充满创作者的血与骨。栖身之所是 房子 ,容纳起生活才成为 家 。跟随本书发掘日常乐趣,搭建起创意生活的舞台,让住宅充满潜在的可能性。
《菊与刀(大众版 精装)》是二战后期美国人类学家鲁思 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为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据。 菊 本是皇家家徽, 刀 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以 菊 与 刀 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作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 耻感文化 ,认为它与西方的 罪感文化 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 《菊与刀(大众版 精装)》自1946年出版以来,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书,并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
颜色,究竟从何而来? 日本国宝*染织家志村福美,长年来坚持以 草木染 的天然方式为丝线染色,以求让色彩程度保持鲜活的自然生命力,她精美的和服作品皆为草木染丝线织就。 本书为志村福美在长销三十余年的散文《一色一生》之后推出的集中描绘*彩世界的散文合集,摄影师井上隆雄为优美的文字配以65幅精美的胶片摄影。两者相应成趣,以直观的方式描绘出自然界丰富多彩的色彩怎样降生、附着于人造之物。这一过程伴随着挫败、惊喜、痛苦与欣悦,天空、湖水、青草、红花等等世间万物经由艺术家的执着与果敢变为靛蓝、水葱、白绿、赤红这些人间之色,是谓 奏响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