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是一部活生生的 日本史 。日本再无一座城市像京都这样,布满历史的沧桑与印迹。 漫步于京都街巷,我们能从棋盘格的城市格局中看到平安贵族对大唐的向往,在六波罗看到《平家物语》的遗迹;转过街角,又在银阁寺的茶室里发现茶道与花道的起源;而在醍醐寺,樱花树下萦绕着丰臣秀吉未做完的梦。神社、寺庙、庭院、泉池,京都的美,不仅在于风景的美,更在于历史的厚重。 以时间划分空间,以空间展现时间,在不同的地点,探寻不同的历史。京都大学教授林屋辰三郎,凭着对京都的熟稔和专业,解读古都,从一座城市一窥一个国家的历史。
游戏既非天外来物,也非单纯的技术命题,它是与社会文本密切互动的结果,每一时代的游戏作品必然讲述着这一时代的文化无意识。本书收录 游戏宗主国 日本11位大家的13篇文章,基本涵盖了日本近40年来*重要的游戏批评文章,涉及当代日本游戏研究的的主要面向 包括日本游戏文化的特殊性问题、日本游戏玩家的主体性构造,以及日本学者对游戏批评理论的创造性思考,等等。本书的出版旨在以日本的游戏批评为参照,促进中国游戏批评的发展。
作者在日本留学、工作的31年中,有机会接触到上至首相、下至平民的立体的日本社会和各种阶层的日本人,发现日本人的做事方式与思维方式与外国人不太一样。这 不一样 ,体现在时间观念、暧昧文化、伙伴意识、待客之道等诸多方面。而正因为这些不同,也使得不少人难以理解日本人做事的习惯与规矩。《日本人的性格》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诠释日本人内敛、从众、忠诚、谨慎、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维与行为准则的内涵,希望能够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了解日本人的做事方式,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知道如何与日本人、日本社会打好交道。
19世纪末,为打开 隐士之国 朝鲜的大门,欧美列强轮番侵扰,主政的大院君坚决攘夷,拒绝通商传教,树立斥和碑,告诫子民 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 。 然而1875年,日本制造江华岛事件,率先与朝鲜缔结不平等条约。此后,朝鲜陆续与欧美列强及清国签订条约,朝鲜半岛沦为各国势力的角逐场:日本计划吞并朝鲜,以朝鲜为跳板侵略大陆;清国希望维持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将朝鲜作为抵御侵略的防波堤;美国希望打开朝鲜国门,获取贸易利益;俄国希望在朝鲜扶植势力,牵制日、美、英三国 在各国势力面前,小国朝鲜的命运如风前灯火。为了延续国祚,保全儒家文明,朝鲜只能在夹缝中求生。
江户时代(1603 1867)是日本封建制度的ZUI后一个时代,是为当今日本留下ZUI多遗产的时代,是日本文化全面走向成熟的时代。 17世纪,逐渐站稳脚跟的德川氏无需再以宽容基督教传教来换取与西方的贸易,当幕府军疯狂虐杀基督教徒时,教徒们秉持着 若抵抗,便无法沐浴在殉教的荣光中 的信念,任由他人斩杀。与此同时,农民、僧侣形成强大的势力团体,他们不惧怕官吏的屠刀,动辄越级上诉、发起暴动,怒斥拦路的官吏: 汝等岂非百姓所养耶。 随着城市的发展,有钱的町人开始挺直腰板,敢于奚落贫穷落魄却又不肯低头的武士,笑骂他们活像插着两根扦子的豆腐 这是一段可歌可泣、风起云涌的历史。翻开它时,是芸芸众生之像。合上它时,是天地悠悠之感。
过去,尽管语言不同,东亚各国的商贾使节,一言不发,仅凭一纸一笔,亦可通过汉文 笔谈 ,传情达意、隽语妙言。如此奇景,只因东亚各国曾在历史shang共享过相似文化,而汉字恰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尽管东亚世界看似 同文 ,但是各国却有不同的精彩生发。因此,汉字文化圈背后的东亚世界实则各有千秋、复杂多元。 以训读解汉字,以汉文喻东亚。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的在日韩籍学者金文京,自古暨今,通过追溯汉文流变之历史、辨析各国汉文之异同,以训读为切入口,深度剖析了一个既密不可分又截然不同的东亚世界。
作家榜版《菊与刀》内容简介:1944年6月,二战结束前夕,美国战时情报局悄悄找到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主任鲁思,请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分析并提出建议:日本是否会主动对美投降?若投降,美国是否应当保留天皇? 从未到过日本的鲁思接受任务后,潜心搜集了大量档案文书,凭借深刻的洞察力,从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中,揭开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精神生活的真面目;9月15日,她向军方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这份报告为美国战后制定对日本的政策起到重要影响。 1946年春天,鲁思将这份报告改写成《菊与刀》公开出版,收获大量好评,畅销至今。读者中既有美国总统,也有学生、白领。时至今日,《菊与刀》已经成为人们了解日本文化绕不过的经典杰作。 翻开本书,看透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为什么拜佛时要跪坐行礼? 为何寺院的地面简单朴素,天井却装饰得金碧辉煌? 佛像不同的手势、身姿有什么别样的意味? 为什么走进寺院拜佛会让人瞬间心如静海? 本书就是以第yi次探访、游览日本寺院的视角,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开始的。从久负盛名的东大寺、法隆寺,到别具特色的达摩寺、熊野摩崖佛,你将走进日本的大小寺院,近距离观察寺院建筑的布局与设计,欣赏姿态各异的佛像,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丰富认知和感受。 寺院连接着现世与佛的世界,无论是低头、礼拜、抬头仰望佛像的参拜方法,还是寺院建筑、佛像的精巧细节,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虔诚之心,也寄托了人们无数的向往与心愿。
父母的职业决定子女的职业,父母的收入决定子女的收入,父母的阶层决定子女的阶层,寒门再难出贵子?私立学校贵族化,公立学校精英化;职业教育缺失,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年轻人没有存款,养老金杯水车薪;人人平等的机会被剥夺 教育、就业等各个方面的不平等与阶层差距都在扩大。 日本经济学会会长,用翔实的数据揭示了一直不受重视的年轻人失业、女性贫困、老年人无依无靠等格差社会的严峻状况,并提出解决之道。作者不拘于经济学家的立场,以人文主义的关怀,试图为弱势群体发声。
厕所里住着哪位 厕神 ? 何为 菠薐草文化 ? 从 一汁一菜 到 御驰走 ,食物是如何蜕变的? 小生大养 的孕育理念透出怎样的自然摄理哲学? 盂兰盆舞 为何是国家精神细节的代表? 当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想象国民生活时,其中的困难不在于文化的解读,而是一个国家的细节之处,及其国民本身的精神世界。 本书作者居日20余年,探访日本的生活细节。从日本的花道、寺庙、器物、和食,到神道、居家细节、校园教育、城市景观。全书通过200余幅彩图,还原岛国的100个细节,带你重新认识日本,看 雅、静、勇、礼 如何贯穿日本的方方面面。
日本的神话,见载于《古事记》《日本书纪》和记录日本古代各国的《风土记》。 不同于华/夏民族发达的史书写作和理性文明,日本人直到战前还相信神话中的记载是真实的历史。而本书将神话看作文学作品,介绍了其中z/u/i有趣的部分,探索了其背后隐藏的历史事实。民间传说、诗歌、戏剧,神话的文体多种多样;世界的起源,英雄的传奇,天皇的 族谱 ,神话的内容包罗万象。这是一个由绮丽想象构筑的世界。 崇拜太阳神的民族虽多,女性的太阳神却很少见;创世之神虽然必不可少,男女一对的却很稀有;浪漫奔放的爱情故事虽多,兄妹姐弟通婚的习俗却很独特;现代日本人拘谨内向,古代神话中却充满露骨的性暗示。大和先民被茫茫大海包围,逐渐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岛国文明。今日我们目之为怪的现象,或许便扎根于这段独特的历史之中。
本书是作者浸淫、研究日本传统文化几十年的思考结晶,以茶道文化入手,窥探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日本文化的根源和本质。以川端康成对现代茶道的警告开始,开宗明义指出了日本传统茶道的现代价值和意义。进而将茶道置于京都这座日本文化底蕴的都市之中,立体地展现茶道与禅道在传统日本社会的关系。接着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对于日本茶道与禅宗的发展进行摘要式的描述。主观的雪月花与客观的雪月花,此喜彼悦,交相辉映,这在任何时代里,任何文化里,都是人的追求。在这追求面前,正所谓殊途同归,无论是传统文化之再生,还是新文化的确立,其实都是如茶道之 道 ,用日本通常的解释,就是 路 而已。
在日本生活与旅行,无论是欣赏和服、品味茶道,还是追逐艺伎、漫步古街,甚至看到离开旅馆后依然远远挥手相送的人们和用双手把零钱放到我们手心的店家老太,无不感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美丽与温暖。我们也曾经有过,只是我们丢失的太多。从《日本人的活法》中捡回我们曾经丢失的东西,抱着一种探求真实的心态去冷静地观察这个曾经侵略过我们,却又保留了我们诸多文化传统的国家,寻找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本书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越南语专业系列教材《越南语阅读》配套的拓展性教材。精心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越南民间故事,采用双语对照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并在每篇故事后增加了编译者的评注,或是点明主旨、寓意,或是阐明相关背景。既可以作为越南语学习者提高阅读与翻译技能使用,也可以作为对越南民间文学、文化感兴趣读者阅读之用,实现 一书多用 ,满足不同程度、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上山万年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和村庄聚落遗址,所有的文明都奠基人类的农业生产之上,上山遗址的发现揭示了中华文明稻作农业的起源,是为文化意义上的万年奠基,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有着极大的关联性,也坚实实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 一万年文化史 这一重要论断。本书包含六章:1.概述;2.地理环境;3.年代与分期;4.稻作起源;5.远古村落;6.从洞穴到旷野:走向文明的第一步。作者以简洁明快富有文学性的笔触,书写了上山遗址的全貌,勾勒出中华文明万年奠基阶段的清晰图景。 20 世纪70 年代,河姆渡遗址的横空出世,大大冲击了传统的 黄河中心论 ,人们形成了一个新的认知 我们的文明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共同基础。 21 世纪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调查队扎营于浙江金华的浦阳江上游,在
宫崎骏电影中妖怪们的奇幻世界完美再现 *全面、好看的日本妖怪详解全书 妖怪之于日本,有如丧尸之于美国。妖怪已经成为日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千与千寻》里的奇幻世界,还是《犬夜叉》、《人鱼之森》、《阴阳师》这些超人气的动漫作品,都有它们的一席之地。《日本妖怪奇谭》可谓一本日本妖怪的百科全书,毛羽毛现、锅炉爷爷、雪女、河童、座敷童子、人鱼 本书收录了你所知道的所有日本妖怪,它们的故事,它们的来历,都为你细细讲述。这些妖怪们不再是一个脸谱化的形象,或者一个可怕的名字。它们是一个个灵动的个体,也有自己的过往和感情
综观从大阪世博会到爱知世博会的历史,可以明确一点,即贯穿战后日本的世博会史的各趋势之间的比重在一点点地发生变化。吉见俊哉所*的《世博会与战后日本/阅读日本书系》记述了:爱知世博会可能不仅是战后日本始于大阪世博会的世博会长期热潮的 *后一次,大概也会成为在日本举办的*后一次世博会。 在很多日本人眼里,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的组合必然会和大约四十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与大阪世博会的组合重叠起来。事实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 美好)”看上去直截了当地表现了对于经济增长神话的大众性梦想。
喜欢带腥味儿的东西/看得见的人和看不见的人/猎人的濒死体验/跳跃的野槌蛇/没有脚的人/死者的微笑/为什么左右颠倒了/天川村事件 山怪 捉弄狐狸的男子怎会于深夜莫名失踪?见到丈夫带着微笑死于刚采摘的针茸堆中,妻子开口说的*句话却是想将针茸带走;昏暗山路里,提着灯笼接奶奶回家的竟是 日本的大山里似乎存在着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 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是固体还是气体?看得见还是看不见? 实在让人闹不清楚,可这些东西分明就是存在的。 从古到今,从东到西,这东西都会以不同的形式现身,让男女老少不得安宁。 所有人都承认它的存在,但又没人知道它是什么。 假如你非要问它的名字,那得到的答案也只能是 山怪 。 作者田中康弘在穿梭于日本山野从事拍摄工作期间,听到很多山中居民亲身经历的神秘事件,他将
在早春枯叶未凋的时候 当我在屋外巡游,我就感到一种刺激般的快感,这种快感是那些不住在这里的人无法知晓的。 《千曲川风情》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大师岛崎藤村远离都市,退隐信州小诸教书七年里写下的风景速写散文,也是日本文学史上的自然写作经典。 在这个千曲川流经的古老村落,他深入商人、士族、幼儿、青年知识分子中,倾听山民的故事,在古老的语言与风俗中慢慢浸染,感受人与自然的隐秘联系。在暧昧又无常的乡村气候嬗变中,走过桑园、水田、菜地,观赏四季的朝霜、暖雨、夜雾,在大山的沉默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本书在一道道造型精美的犹如风景画般的日料中,在杯光斛影的日本酒文化里,以及在中日饮食文化的对比中,展现出日本饮食真正的与众不同之处,揭秘日本料理广受世人追捧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