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犹太人和西方文明关系的经济-社会史学术著作。犹太人是西方文明中的一支建构性的力量,是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活跃的因素。作者分别通过不同章节详尽阐释了犹太人对西方文明中的宗教、政治和法律、经济、思想文化以及慈善传统与宗教精神的深远影响,可以说,西方文明的各主要领域都有犹太人的贡献。与此同时,作者还从另一个方面分析了犹太人对西方文明的吸纳和排拒,指出近代以来犹太人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西方文明了犹太人的发展方向。综上,本书研究有助于深化犹太人与西方文明之间关系的认识,深化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打破世界文化史学界长期存在的“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同时对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具有相当价值的参考意义。
本书为“汉学研究大系”之一。 德国汉学史的研究,是以德国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为对象的“研究之研究”。 本书中所选的十九篇文章所揭示的是德国汉学研究史的十九个问题,可以分为:分期与书目、语言文学与翻译、范式与机构、互动与批判、专史与回顾五个部分。这样的编排也决定了本书不同于通史的系统性、全面性,而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论述。这十九篇文章中既有趋于专精的个案研究,也有贯通、综合的整体性梳理,既有审慎地深入史料,对汉学家及其著作,乃至其所处的时代做透彻的研究,也有整体性的研究论述。
《西方的没落》是斯宾格勒重要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卷,卷出版于1918年,第二卷出版于1922年。虽然此书引起了读者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但依然没有影响它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欢迎。它激烈的言辞、精辟的理论和独特的方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直是一般公众或有关学者争论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知识界在开始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拒绝的,显然充满了疑虑和保守的心态,这使《西方的没落》在中国书界一波三折:该书长时期里没有一部完整的中译本问世。 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文化、墨西哥文化和西方文化,细致考察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其毁灭
从2011年开始,知名摄影师吉村和敏决定夏季和秋季长居意大利,以每天走一个村庄为目标,放慢步调,追寻“意大利绝景村庄”。在游遍中部和南部的村庄后,又走遍了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的各个角落。就这样,在四年后的2014年6月,吉村先生终于成功游遍了234座村庄。?每座村庄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村民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将自然和社会结合在一起的壮丽风景,都深深打动着吉村先生。这五年漫长的旅行,其成果凝聚成了本书。当吉村先生穿过村庄大门,进入村子,在石板小路上漫步时,他试着将所见所闻所感,像公路电影一样,展现在大家面前。
红场上,圣瓦西里教堂的拱顶举世闻名,而教堂守护圣人瓦西里的历史行踪却神秘莫测。世世代代的俄国人对他所象征的“圣愚”态度和价值观深为眷恋。作为俄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民族文化现象,“圣愚”在俄罗斯民众记忆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并深刻影响到政治、宗教、社会、文学等领域。本书回顾了“圣愚”现象的来龙去脉,梳理了俄国历史和文学上具有代表性的“圣愚”人物,分析指出“圣愚”源于萨满教的独特性,而东正教的加入又助长了这种现象的民间威信。俄国人对其自身的文化解释深受“圣愚”现象影响,俄罗斯民族心理中充满悖论的双重信仰正是其典型体现,必须加以正视。
这是一本国外青年文化研究的译著。此书为《通过仪式抵抗》的修订扩充版,包含一篇新序言。该序言向读者全面介绍了自从这本著作1975年在《文化研究工作论文集》(working papers in Cultural Studies,简称WPCS)合刊上初版以来所发生的变化。 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由于富有历史性地了一个新的文化研究领域而闻名;该中心产生的这些论文,也成为许多攻读文化研究学位的学生们的经典著作。此修订本包括了初版收录的所有富有独创性的论文,并增加了本书主编在该书出版30年之后所作的反思,后者进一步充实了这些论文的内容。 当青年文化已经广泛呈现在公共视野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认识到这是社会政治变革最为显著和引人注目的表现;这些论文正好在此时发表,从而改变了这种状况。《通过仪式抵抗》通过详细考察战后英国出现的广泛的青年亚文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