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将115篇论文分为18组:鄂北随州叶家山的新发现及相关曾器与铭文研究。楚国青铜器及相关铭文研究。清华简(贰)《系年》研究。清华简(壹)《楚居》丽季"胁生"文本考释及相关历史文化研究。清华简(壹)《楚居》相关王名、年代、古史观考论。清华简(壹)《楚居》相关地理考论。清华简(壹)有关《尚书》类文本考释及相关历史文化研究。上博、包山、新蔡、望山、九店、秦家咀等楚简及相关楚国历史文化研究。上博楚简及相关先秦历史和地理研究。楚简文字及先秦古文字研究。楚国历史文化有关内容及问题研究。楚文化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郑韩故城及江淮问青铜器与铭文研究。楚国老庄思想及巫文化研究。楚简及楚地出土大禾方鼎等与先秦思想文化研究。楚文化四渐及与楚文化源流相关的考古
选取辽宁120项拥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详细介绍各项目的历史渊源、地理区域、内容特色、表现形态、传承脉络、文化内涵等,多视角地诠释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状态和个性特征,图文并重,知趣俱佳,堪当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一次深入有序的整合和展示。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本册为贵州卷,由顾久主编。《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贵州卷)》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贵州卷)》能对当前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系2019年11月“北京·绍兴文化周”期间,特展于国家典籍博物馆“文献名邦·书香绍兴——越地历史文脉展”珍本古籍展品基础上,编选增辑的越地文献精粹。 《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以历史时代为经,以学术脉络为纲,以古籍珍本为载体,力图通过展示历代先贤著书、郡人刻书、名家珍藏,来呈现古今绍兴的文明演进和学术延昌,彰显绍兴历史文脉的传承有绪。 收录1949年以前书写或出版,以中国传统装帧形式存在的古籍共157种。其中105种为国家图书馆藏品;42种绍兴图书馆藏品;6种浙江图书馆藏品;2种上海图书馆藏品;2种私人藏书家藏品。 《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共设六大篇章:先秦至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各章设立主标题,下有小序解题。每章下按侧重分设若干主题小节,共
书中通过记述京菜大师李启贵的从业经历、所在品牌名店的菜系文化、师承谱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沿革、文化积淀、经典名菜等众多内容和大量精彩纪实照片,突出其德艺双馨、匠心匠艺、独门绝技,并以地方菜系融入北京
《铜鼓/我们的广西》是广西铜鼓文化的综合论述之作,分12章,对铜鼓的起源和发展,广西铜鼓在史书中的记载,铜鼓在广西的发现历史、收藏状况,铜鼓在广西的分布与流传,广西铜鼓的分类,铜鼓的铸造工艺,铜鼓的平面纹饰和立体雕塑艺术,铜鼓音乐与铜鼓舞蹈,铜鼓演义出来的精彩故事,做了全面记述和阐发。对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及铜鼓文化走向世界也有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