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用位于柳江畔龙壁山所产叠书石制成的别具特色的砚台 柳砚,则在众多中国名砚中占有一席之地。柳砚出现于唐代,又称龙壁砚台,其早期开发者是一代文豪柳宗元,而柳宗元又把自己亲手制作的柳砚送给他的挚友 著名诗人刘禹锡,一方石砚,不仅见证了两位文豪的友谊,而且成就了一段流传至今的文坛佳话,柳砚也因此闻名于世。柳州博物馆委托本土书画家王培堃先生,依据史实精心绘制70页连环画《柳砚故事》,以书画形式生动地描绘了1000多年来柳砚不断演变的过程及与之相关的名人故事,读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清晰地了解柳州这座古城丰富多彩且十分有趣的历史文化脉络。
戏剧是广西丰富多彩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12个世居民族创造的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呈现的重要形式。蒋新平、刘洋洋著的《戏剧/广西风物图志》描绘了广西戏剧的产生渊源、文化生态,也叙述了广西戏剧发展
《湘学研究》系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集刊,拟刊布湘学研究的优选水准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2辑。 《湘学研究》主要设置以下栏目:湘学专题研究;湘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湘学与当代湖南及中国;国内各地域文化学术研究;湘学讲坛;湘学文献整理研究。发稿方向和范围包括:湘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湘学与国学的关系;湘学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国内各地域文化学术研究及其与湘学的比较研究;湘学传统与湖南现代化研究;湘学与当代湖南发展研究;湘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
《湘学研究》系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集刊,拟刊布湘学研究的优选水准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2辑。 《湘学研究》主要设置以下栏目:湘学专题研究;湘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湘学与当代湖南及中国;国内各地域文化学术研究;湘学讲坛;湘学文献整理研究。发稿方向和范围包括:湘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湘学与国学的关系;湘学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国内各地域文化学术研究及其与湘学的比较研究;湘学传统与湖南现代化研究;湘学与当代湖南发展研究;湘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提议、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亲自关心、支持下,于2012年6月4日揭牌成立的湘学研究机构、组织机构。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以弘扬湘学研究、推进文化强省为宗旨。通过整合省内外、国内外的研究力量开展湘学研究,从而达到宣传湖南形象、扩大湖南影响、培养一代湖南新人的目的。作为湖南省湘学研究院院刊,《湘学研究》希望成为研究湖南的新平台和宣传湖南的新名片。既有代表湘学最高水平的前沿学术成果,也有激励人心的湖南历史文化的知识普及。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提议、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亲自关心、支持下,于2012年6月4日揭牌成立的湘学研究机构、组织机构。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以弘扬湘学研究、推进文化强省为宗旨。通过整合省内外、国内外的研究力量开展湘学研究,从而达到宣传湖南形象、扩大湖南影响、培养一代湖南新人的目的。作为湖南省湘学研究院院刊,《湘学研究》希望成为研究湖南的新平台和宣传湖南的新名片。既有代表湘学最高水平的前沿学术成果,也有激励人心的湖南历史文化的知识普及。
千年湘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学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张力,深刻陶冶和孕育了一大批经邦济世的杰出人才,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湘学、宏大湘学,乃发展湖南和当代中国、繁荣中华文明之要务。藉此成立的湖南省湘学研究院,意在整合省内外、外的研究力量开展湘学研究,达到宣传湖南形象、扩大湖南影响、培养湖南新人的目的。
广西的戏剧既有土生土长的地方、民族剧种,也有从外地引进的外来剧种,更有将本地剧种与外地剧种 杂交 而产生的新生剧种,体现了广西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包容性及创新精神。该书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负责统筹的 广西风物图志(*辑) 中的一本,是广西地方志办组织编写的一套图文并茂、反映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的地情图书。
由张松辉、张伟伟编著的《湖湘文化名著读本(道教卷)》从数十种古代典籍中,选取代表性的有关湖南道教的史料,并加以注释与解析。从形式上看,这些史料涉及史传、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体裁;从内容上看,这些史料上及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下至近代文人有关道教的诗文。阅读本书,基本可以把握湖南道教发展的基本线索及重大事件。
位于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自然风光旖旎,环境幽稚,人文积淀厚重。在历史上,程颢、程颐、范仲淹、杨时等诸多名师硕儒讲学于此;司马光不仅讲学嵩阳书院,其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第9~21卷还在此编纂而成,留下千古佳话。嵩阳书院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海内外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宫嵩涛编著的《中国书院文化丛书:嵩阳书院》从历史沿革、教学管理、祭祀、藏书、学田、建筑、碑刻、诗赋、历史名人等方面对嵩阳书院进行了通俗而全面的介绍,使广大旅游者和书院文化爱好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
由张松辉、张伟伟编著的《湖湘文化名著读本(道教卷)》从数十种古代典籍中,选取代表性的有关湖南道教的史料,并加以注释与解析。从形式上看,这些史料涉及史传、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体裁;从内容上看,这些史料上及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下至近代文人有关道教的诗文。阅读本书,基本可以把握湖南道教发展的基本线索及重大事件。
《铜官古韵》分千年古镇漫游、古镇陶瓷产业纵观、红色长廊和铜官山下湘江水域轶闻等五部分,系统记叙了铜官古镇的历史与人文。 刘铁柱老先生开始了他与古镇的对话。他问古镇:你从何而来?你是否记得那些古窑、作坊、矿洞、码头、戏台,那些街、桥、庙、宅、碑、墓、泉、树,那些风土人情、乡情雅语,那些过往名流、红尘往事?他问古镇,你是否知道唐、宋、元、明、清,燕子一样掠过后,历朝历代的古窑遗址燕窝一样留存?你是否知道陶瓷产业像湘江之水,涨潮、洪峰,缓退、枯绝,现在又在攀升?是否记得郭亮、文淑益、袁仲贤、杨汉章、刘子振等优秀子孙?是否记得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你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