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是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联合策划的 故事里的中国 系列丛书之湖南卷。本书围绕 风物、习俗、艺术、人物、成就、精神 六个主题,精选48个独具特色的湖南故事,带领中外读者走进湖南这个 鱼米之乡 理学之乡 。书中内容跨越古今,既关注马王堆、岳麓书院、张家界等名胜古迹,湘绣、花鼓戏等地方文化艺术,也历述了造纸术、杂交水稻、银河超级计算机等重要成就,更收录了周敦颐、曾国藩、谭嗣同、沈从文等湖南代表人物的精彩故事。 本书内容古今结合,充分展现了湖南省的人文历史、风俗风貌、发展成就及地方亮点。书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语言生动,可读性较强,适合中外青少年读者,有助于其了解湖南,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本书在图文的搭配与选择方面也下了功
湘潭,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 莲城 ,又称 潭城 。下辖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2016年总人口283.8万。湘潭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 湘潭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 小南京 、 金湘潭 的美誉。 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 ,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 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文化名人齐白石,一代领袖*、开国元勋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都诞生于此。湘潭是国家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社会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心城市 ,曾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
《湘学通论》一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湖湘文化通书》的成果之一。湘学是中华传统学术文化的地域化形态之一。《湘学通论》旨在揭示湘学的中国学术史共性与地域学术史个性之间的密切联系。全书凡上、下两篇。上篇从宏观层面论述湘学的历史源流、学统建构及其学术旨趣,以及近代的湘学转型及其特点;下篇则是对湘学学者的个案研究,通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湘学学者的学术旨趣,来进一步考察其学统的渊源。《湘学通论》既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从事文史哲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专业人士教学参考或进行学术研究使用,也可供文史哲爱好者阅读。
湖湘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湖湘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古代湖湘教育既重视思想的传承,以儒家教育的探索为核心;又重视学术的创新,形成了完善的理学教育理论体系。近代湖湘教育风起云涌,引人注目,致力于影响中国与世界,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湖湘文化名著读本(教育卷)》遴选的名人名篇,反映了历代集理论与实践为一身的湖湘教育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展现出的教育精神与人格魅力。
《武当山游记校译》是一本对描写武当、弘扬武当文化的文章的校译。这些作者搜集和整理的题咏武当山的诗赋和描述武当山的游记,视野广阔,内容丰富,是武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书一共搜集和整理了历代以来关于武当的文章30多篇,包括“登武当大顶记”(元,朱思本),“武当游记”(明,陆铨),“游太和山记”(明,顾磷),“登太和山记”(清,蔡毓荣),“太和山记”(清,钟岳灵),“朝武当”(臧克家)等诸多名家的作品。本书通过解读这些文章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蕴,介绍其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从各个角度研究武当文化,增进世人对武当山及武当文化的了解。
《铜官古韵》分千年古镇漫游、古镇陶瓷产业纵观、红色长廊和铜官山下湘江水域轶闻等五部分,系统记叙了铜官古镇的历史与人文。 刘铁柱老先生开始了他与古镇的对话。他问古镇:你从何而来?你是否记得那些古窑、作坊、矿洞、码头、戏台,那些街、桥、庙、宅、碑、墓、泉、树,那些风土人情、乡情雅语,那些过往名流、红尘往事?他问古镇,你是否知道唐、宋、元、明、清,燕子一样掠过后,历朝历代的古窑遗址燕窝一样留存?你是否知道陶瓷产业像湘江之水,涨潮、洪峰,缓退、枯绝,现在又在攀升?是否记得郭亮、文淑益、袁仲贤、杨汉章、刘子振等优秀子孙?是否记得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你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