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平著的《苏州城门城墙那些事》这是一本追寻苏州城市历史足迹的书。全书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对苏州城门城墙包括子城、外城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深情的讲述。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记叙每座城门背后那段浓墨重彩的历史,依托大量的数据、史料为我们揭开苏州城市历史的神秘面纱,解读苏州绚丽多彩的文化特色。
有“江南音,一唱值千金”盛誉的吴歌,在旧时,却一度引起统治阶级恐慌,被视为洪水猛兽而禁止演唱。 南朝齐国侍中因为“民间竞造新声杂曲”而忧心忡忡,给朝廷上表,说“人尚谣俗,不顾音纪,流宕无崖,排斥正曲,崇长烦淫”。 冯梦龙的《山歌》为历代所禁。 清代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查禁“小本淫词唱片目”111种,其中不少就是山歌、小调。 五四时期北大搜集民间歌谣的举动,也使当时的一些人痛心疾首他们疾呼:“《日刊》是庄严公报,哪能让这种不入流品的东西来玷污它!”还说什么蔡元培在“领着一班年青人胡闹”! 那么到底什么是吴歌,吴歌所唱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泛传唱,而被统治阶级禁止呢?沈石、周晨著的《吴歌(听声耳畔苏州)》将一一为您答疑解惑。
本书更多地从社会人文历史的角度,带领读者进入刺绣的艺术世界,从苏绣一针一线的形成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苏州精致的态度,感受到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出刺绣技艺的化神出奇,最终发现锦上添花的刺绣绝非小道! “针史”告诉我们描龙绣凤中的文明进程;“绣品”给我们传达出苏州绣的精细雅洁;“绣市”展现了全盛时期的苏绣产业;“绣俗”绣的是骨子里的传统和性格;“绣谱”让针线在尺幅间呼吸;“绣娘”本身就是一个个传奇,也创造了苏绣传奇;“名品”是绣花针讲的神话;“华章”是苏绣的发展,是千丝万缕绣新篇。
江河提供人类生活及生产不可或缺的淡水,并造就深入陆地的水路交通线,江河流域得以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现代文明繁衍畅达的处所。因此,兼收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旨趣的流域文明研究经久不衰。尼罗河、幼发拉底一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恒河、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黄河、珠江等河流文明,竞相引起世人关注,而作为中国“母亲河”之一的长江,更以丰饶的自然秉赋、悠远深邃的文化积淀、广阔无垠的发展前景,理所当然成为江河文明研究的翘楚。历史呼唤、现实诉求,长江文明馆应运而生。她以“长江之歌文明之旅”为主题,以水孕育人类、人类创造文明、文明融于生态为主线,紧紧围绕“走进长江”、“感知文明”和“长江”核心板块,利用现代多媒体等手段,全方位展现长江流域的旖旎风光、悠久历史和
自古以来,长江流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受大自然的眷顾,这里蕴藏了无尽的宝藏。在长江流域不到全国五分之一的土地上,繁衍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三分之一的粮食,创造了三分之一的GDP。 长江流域适宜的气候、复杂的地形,充沛的水源,为多种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无论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还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群落、物种和数量,长江流域均在全国占有极大比重。截止到2014年,全流域已建立了100多处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古老珍稀的孑遗植物如水杉、银杉、珙桐,硕果仅存的动物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驰名中外。流域内共有淡水鱼类378种,包括长江特有鱼类142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其中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白鲟和胭脂鱼等是我国的特有种类。 为了便于读者感受长江流域的珍奇生物,
《古典园林(读城行走苏州)》主要介绍了苏州园林中 典范性的几座园林情况,以展示苏州园林的内涵,表现苏州园林的气质。章节体例上分为四大部分:园林卷子、园林春秋、归隐生涯、造园手笔。本书是作者多年积淀后的园林新作,仍然选用散文笔法,但体例 加完善,考据 加详实,全书图文结合,精美的园林图片配以了详细的图注,辅助介绍园林建筑之美,适合大众阅读。
徐建春等著的《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钱塘江风光》共分七章, 章总述了钱塘江的水系、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城镇风貌;第二至六章,根据钱塘江干流或支流流向,分别以新安江流域(第二章)、桐江流域(第三章)、天日溪与分水江流域(第四章)、分水江流域(第五章)和钱塘江流域(第六章)为专题,多学科探讨了从钱塘江源头到钱塘江人海口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第七章详细阐述了钱江潮的成因、潮文化与观潮历史。《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钱塘江风光》七个章节相互联系,交相辉映,既展示了古今钱塘江渊源,又展示了富饶、美丽、独特的钱塘江风光。
本书为长江文明之旅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按照历史沿革介绍了长江流域内的玉石器与陶瓷。器玉部分包括长江流域史前时期玉石器的考古发掘情况,封建王朝各个时期玉石器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特点。陶瓷部分则按照烧制品种具体介绍了长江流域的不同瓷器,包括其起源、发展、各自特点等。本书编排合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而又通俗易懂,丰富精美的图片和知识卡片的补充 完善了此书的结构。适合对器玉陶瓷有一定研究的专业人士和对此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
卢曙火著的《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包括了古今人物、事件、现象三种类型的100个课题。在写作过程中查阅和收集了许多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的资料。反映杭州市江、河、湖、“溪”、海五水共导,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促进城市科技经济发展,书中对钱塘江作了重点描述。笔者因此掌握了钱塘江水文、经济等相关资料。
《杭州全书》 、多角度地展示杭州的前世今生,发挥其“存史、释义、资政、育人”作用;希望人们能从《杭州全书》中各取所需,追寻、印证、借鉴、取资,让杭州不仅拥有辉煌的过去、璀璨的今天,还将拥有 加美好的明天! 张环宙、沈旭炜所著的《外国人眼中的大运河》为《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之一。在中国历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建造万里长城一样,是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这条长达1794公里的人工开凿的运河,纵贯半个中国。它从北京出发,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二市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一条沟通南北的水上大动脉。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 南端,是大运河的起讫点。运河的水系犹如丝丝血脉,滋润着杭州这座城市,奠定了“钱塘自古繁华”的兴盛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