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运河开凿已有2500多年历史,以其广阔的时空跨度、巨大的工程成就、深远的社会影响而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时至今日,京杭运河江苏段保存基本完好,全长683千米,是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的水道。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首批遗产点段分布在8个省27个城市,其中江苏省以6个城市入选为多,江苏省的扬州市则以9个遗产点和6段河道成为大运河全线列入遗产多的遗产区。
本书从苏州评弹的称谓、常用的名词和术语谈起,论及苏州评弹的由来和兴盛,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发展;展开说明了苏州评弹的艺术特征、叙事方式和演出本的文学特色,带领着读者从传统书目中看到评弹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从演出、演员和听众的结合中,体会到苏州评弹的深入人心。苏州评弹发源于苏州,至今仍用苏州话说唱。评弹历史上出现的响档、名家,也以苏州人为多。现在评弹的流行地区已经扩大到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北部地区,听众很多,但它仍然是苏州土生土长的一门艺术,是苏州人应该关心的一门艺术。
鹤类在地球上出现比人类早6000万年。有着 世界上*有文化的鸟 之誉的*,素以美丽的形态和丰富内涵著称于世,无论以研究成果论,还是以出土文物考,或者以文字记载计,它一直以 健康长寿、忠贞爱情、团队合作、吉祥高雅 的形象长留人间。在这里我们将用通俗的描述为您破译世界珍禽*的自然遗传基因,并为您解读其历史文化密码,揭示*及其湿地生境的神奇与瑰丽。
明代工商业的大发展时期,市民阶层与有钱有闲阶层急剧增长,绘画的商品化成为大势所趋,于是苏州一带出现了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中坚力量,带动了很多文人画家包括职业画家的创作,并形成一个新的画派取代了浙派与宫廷画派的地位,成为当时的画坛主流,史称 吴门画派 。
本书详细描述了如皋盆景的人文历史与艺术特色。如派盆景凭借工艺成熟、章法严谨、程式规范、造型独特,在中国盆景艺苑中占有一席之地,蜚声中外。
扬州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营造技艺和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扬州园林 兼具北方之雄与南方之秀 ,经历两千余年兴衰,至今遗存众多。如世界遗产点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为晚清*园。本书从扬州园林架构及传奇演变入手,讲述精彩的中国园林故事。
常州乱针绣为江苏常州杨守玉女士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第五大名绣。其创新精神是对汉族几千年传统刺绣的平面绣法的重大突破,将西洋绘画与中国刺绣融为一体。乱针绣风格独特、色彩丰富、层次感强,擅长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制作复杂,成品精致,体现大国工匠精神。
本书分 山寺沧桑 山前胜概 山巅丽瞩 山后风光 山麓景物 山塘岁华 六章,分别介绍虎丘独绝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遗迹还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来阐明虎丘为天下名胜所在。
本书系统介绍了溱潼会船及其祭祀、庙会、竞技等活动,追寻这一 湖上奥林匹克运动会 的溯源、组成及其程序大全,展现了溱潼会船这一江苏特有的民俗活化石的魅力,体现了江苏水乡风情,鲜活地呈现了大美江苏。
我国有许多丰富的口头传统表演,它们孕育在地域文化中,承载着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特色。在苏州,评话好人弹词被合称为 苏州评弹 ,或简称 评弹 。书中描绘了苏州评弹作为传统民间口头艺术,是如何在当代这个都市社会保持其活力的,它是本地文化特性的集中体现。
本丛书共分为8卷,本卷为乡愁徽州系列之祁门卷《茶色*是祁门红》,字数15万字,图片200幅左右。全书以徽州祁门地区为叙事对象,以电视散文笔调、图文并茂的轻松阅读方式,以历史追忆或回忆的视角,重现祁门地区自然风貌与历史特点、地方物产、居民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等,展现其厚重博大的徽州历史文化。
中国的宗教文化是一座丰富多彩、瑰丽神奇的宝库,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的观点看,不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也就很难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尊重宗教信仰自由,近年来修复了不少寺院和教堂,除了让信仰者有活动场所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认识到宗教文化的珍贵价值。杭州有不少寺院教堂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正是这些宝贵的宗教遗产,丰富了杭州历史文化内涵
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自然风光旖旎,环境幽雅,人文积淀厚重。由北宋名儒杨时初创,是理学 南渡 的重要桥梁,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到了明代后期,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复兴东林书院,聚众讲学,同时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主张革除积弊,振兴吏治,产生了持久而又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发展沿革、教学管理、历代先贤、书院建筑等方面对东林书院进行了通俗而又全面的介绍,以便读者从中清晰地了解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位于镇江焦山的焦山碑林是江南*大碑林,藏于其中的《瘗鹤铭》被推为大字之祖,故而焦山也有 书法山 之美誉。焦山西麓沿江一带,全为陡岩峭壁,摩崖石刻便环集于此,存有六朝以来石刻百余方,分布在浮玉崖、栈道、巨公崖、雷公崖等地,绵延数百米,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本书主体部分从政治、教育、慈善、诗文书法等方面,以故事穿插与图文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按章节对张謇的成就进行具体的阐述;*后总结了张謇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深远影响。
书中五个板块的设置囊括了玉雕艺术的方方面面,历史源流板块交待了扬州玉雕的成因以及成为一种符号化语言的成因;发展历程板块讲述了各个历史阶段扬州玉雕从雏形到当下该艺术品种的现状,呈现工艺的发展变迁;工艺过程是本书的重点,阐述了当下扬州玉雕的制作过程;名师名作为读者呈现了具有典型性的作品和人物。书稿体例完整,内容丰富,基本达到发稿要求。
扬州漆器是中国三大著名的漆器之一,2006年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地向读者介绍扬州漆艺源流、漆艺技术、漆艺瑰宝、漆艺精英。
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丰姿多彩,从昙花一现的三星堆青铜雕像,到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工艺技术之大成的曾侯乙墓青铜器群,到延绵至汉代且充满草原文化色彩的滇王国青铜器,以及震铄古今的吴戈越剑,无论是器群还是单件器物,都是那样的充满神秘深厚的文化意蕴,读来引人入胜。全书以纵向的时代为纲,兼及横向上的阐述、比较和理论分析,纵览古今考古资料,娓娓阐述丰富多彩的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撷其精而撮其要,带领大家一探究竟。
为什么讲话叫“讲张”?为什么北寺塔“不是塔”?“四摆渡”到底是个什么地方?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看到旧物事中藏着老人言,数字里也有酸甜苦辣;你会发现苏州人的小寓言连嘲讽都那么特别,苏州话中的历史印记是那么鲜明;你会被鱼米之乡才有的口头禅深深吸引,你会为被遗忘的生活百态无限感慨。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而本书能给关注、使用和保护苏州话,乐意融入和乐意研究苏州社会、苏州风俗、苏州情调、苏州生活方式的朋友们,带来兴趣、方便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