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史料和实体资源的限定,从事晋商研究的专家学者重点聚焦晋中地域,清代前中期有旅蒙商的崛起,晚清则是享誉海内外的票号业。他们的学术成果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一般民众的认知和判断。固化民众印象的还有当地政府对实体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借助现代传媒的强势推介,尤其是“晋商故里”的文化定位,种种因素作用下,晋中商人的形象被人为地拔高。本书旨在扭转世俗的误解,即一般民众不明就里简单将晋中商人等同于晋商的错误趋向,同时为山西别地商帮正名,尤其要厘清清代中后期他们各自的发展现状,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当然,还有矫正学术趋向的良苦用心。而所有这一切皆服务于新晋商的发展战略。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西卷)(精)》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西卷)(精)》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以巴丹吉林沙漠为背景,叙写了作者在那里生活工作的几年时间内的所观所思所想,浓郁的地域文化,有滋有味也有辛酸的沙漠生活,带我们一同进入辽阔的大漠深处。书稿涉及沙漠内的自然人文和地域生活,是大陆散文界少有的边地题材的作品合集,其中文章在国内各大期刊发表,并被《新华文摘》《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读者》及各类文学年选和选集收录。